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日本俳句海外推广:爱好…
90后写诗词疯玩后宫游戏…
流利翻译总理引用诗词 …
盆景:旧体诗词的当代角…
毛泽东写给女性的诗词 …
海南网友摄影爱好者探秘…
西安重现腊祭文化 汉服…
谷超豪戏称研究“金三角…
麒派京剧爱好者齐聚上海…
收藏爱好者想看牛脖铃铛…
最新热门    
 
诗词爱好者写出紫禁城第一赋 为时1年修改137次

时间:2010-5-2 10:53:04  来源:北京晚报

  “600多年来,紫禁城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和建筑智慧的瑰宝,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缩影和中国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可是从古至今却没有人为它创作过赋。今天,我为它做赋一篇,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我们要做维护和平的世界公民。”杨五计先生自幼爱好创作诗词,4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创作,近日,他历时1年、历经137次修改创作完成了《紫禁城序》,他也成为了第一位为紫禁城做赋的人。

  坚持创作40余载

  杨五计先生现在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中心工会工作和负责中心招投标档案管理工作。昨天下午,杨先生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杨先生说,他自幼爱好文学,16岁那年,就独立完成了一部四五万字的文章,恰好被作家杨沫看到了,杨沫看完后鼓励他说,“你一定要坚持,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当时杨五计先生并不懂得成功究竟是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就是爱写文章,只要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一些人有所感触,他就会写下来。杨五计先生最爱的便是写诗做赋,他甚至每天都能创作出新作品,有时候思绪来了,一写就是五六篇,一写就是40多年。

  137次修改终成《紫禁城序》

  杨五计先生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故宫,他一直在想,紫禁城是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它既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和建筑智慧的瑰宝,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缩影和中国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为什么从来没有人为它做赋呢?去年2月,杨五计先生第一次有了为紫禁城做赋的想法,从此他每天清晨6点钟就穿过北海公园来到景山公园,“登临景山顶,俯视于故宫;漫步护城河,仰止于观楼。”日复一日的亲近接触,杨五计渐渐熟悉了故宫的气息。去年4月17日,他突然找到了灵感,“唯采用王勃的《滕王阁序》为‘谱’,才足以展现紫禁城之恢弘,中华民族之气魄。”当天下午,杨五计一气呵成,创作出了《紫禁城序》的框架。仔细琢磨了1个月,才最终完成了初稿。

  为了使作品更加完美,杨五计依然每天到故宫走上一圈,回到家后再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一次次修改。杨五计把每一次修改的时间和修改内容都做了记录。记者数了一下,一共137次,修改创作的时间既有清晨和日暮,也有正午和子夜。可以说,在工作之余,杨五计几乎都在琢磨如何修改这篇赋上。

  希望更多人热爱古诗词

  今年1月20日,《紫禁城序》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赞赏。有网评称:《紫禁城序》气势磅礴,豪气横生,颇有王勃《滕王阁序》之神韵,更兼孙冉翁“天下第一长联”之雄风!读罢令人诗情翩然而至,敬意油然而生;但得抚今追昔,能不感慨系之!

  杨五计说,他是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才有幸考上大学。他认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时代文化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对中国诗词歌赋的普及还要发扬光大。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的一员,杨五计先生认为“古诗词有气势、有力量、有情感,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

  本报记者 于海波

  《紫禁城序》

  幽燕古都,帝厚金城。龙脉北斗,东渤沪津。引玉泉而存密陵,经颐和而获万清。永乐华宝,列世界遗产之林;古灿盈辉,领紫禁城冠之荣。霞彩峙光,气势伟精,集历代建筑之娇,汇东方堡郡之魂。凝神持笔之久望,登景俯临;寻护城河之观楼,水影柳荫。珍奇诗画,星布华庭;玉翠屏窗,月柱瓦金。角楼飞檐,风格绮之班宗;银波粼绕,气抒匠之天成。四门精华,正门五凤;雕梁翼阁,明廊丽宏。

  天端午门,五桥润丰。玉汉白而柔泉清,玲珑桥而太和尊。东西华于两路,神武北于拜宗;谒陵寝之神道,聚万宝之山崇。外朝勤政,内绢豪迥;太中保和,三殿华中。帝皇权倾,举国静之聆听;遍缀兰花,乾清交泰坤宁。文华丽,武英精,御花园秀嘉琼,帝怀妃嫔拥行。三殿圣基,别离万户之家;紫檀镌石,运河繁通之京。车腾马嘶,星夜兼程。月影与惊燕齐飞,碧水共千旗一色。劳民官怨,声叹河堤两岸;雁避酷景,鸣哀京郊之畔。汗泪九州,金殿宇飞。青丝白而思家亲,忠骨尽而未留名。宫庭园光,中华智慧之灵;皇城华址,愿累心中之笔。尧舜聚,孔孟承。百花映于今昔,唤万民于遐廷。天惊地洪,循自然之规律;无须久悲,护生灵之常经。展皇宫于民睿,望天寿于青山。中轴定而门居中,通神道而陵微西。

  壮乎!井冈雄关,谁持沉浮之缨?星星之火,壮怀延塔之滨。抗日英斩元凶,追穷寇于江中!

  振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