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曾庆瑞:电视剧文学剧本

时间:2010-5-17 10:29:0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在它本原的意义上电视剧乃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新兴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的一个品种,就其在本原特征基础之上的艺术领域内的种属性的、类型化的特征而言,电视剧乃是一种在电视屏幕上演剧的艺术,是通过电视屏幕上演剧去进行审美的艺术。其艺术语言,或者说演剧载体,则是电子技术化了的声像符号系统组成的画面和画面的组合。换句话说,电视剧是它的创作者们立足于对生活的某种独特发现,独特感悟,出于某种情感的、思想的需要,通过艺术的想象,用画面讲故事,在画面讲述的故事中对世界进行一种审美的再创造,即,将现实的生活世界幻化为虚构的艺术世界,使这个艺术世界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形象系列,艺术地显现出某种精神指向来,用以引导和评估人的某种社会实践和认识,引导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可以简明扼要地说,在艺术的层面上,当今的电视剧,就是一种用声光线形时空诸元素构成的并且电子技术化了的彩色的、连续的、活动的画面讲故事的艺术。

  电视剧文学剧本既然是以“一剧之本”的身份与角色,用作这样一种电视剧艺术赖以创作的主要依据,它就在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的基础上,适应电视剧用画面讲故事的需要,逐步寻找到并且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特殊的文学形态与体例,特殊的文学结构和书写方式,换句话说,特殊的美学形式构成。这种美学形式构成的核心是画面和画面的组合,一个硬道理就是,电视剧文学剧本的所有的文字书写必须都是在用构图和场面调度两者的结合来设计一个又一个的画面和一组又一组画面的组合,而这些画面和画面组合,即使是空镜头,也不能是零信息,必须负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的信息,负载创作者的思想意图和情感愿望的信息。这些画面和画面组合,都是一部电视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外在的物化的表现的艺术载体。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也就是造就一种完整的视、听符号具备的能够诉诸接受者的视觉和听觉以至“通感”的感觉的电视剧画面艺术形象。

  就形态与体例、结构和书写方式而言,电视剧文学剧本是以大的“分集”和小的“时空场景”结构和书写全剧的文本的。一般来说,一“集”的时间容量大致上是45分钟左右,每一集的“时空场景”大致上是35—45个左右,剧本汉字字数大致上是15000字左右,前一集和后一集的勾连可以有许多方式,但基本的是悬念设置和破解。在这方面,电视剧文学剧本类似于电影文学剧本,但是,电视剧文学剧本的总体长度比电影文学剧本要大得多,而长度的巨大会影响到文本构成和叙事策略、叙事手段的诸多差异,比如人物可以更多,故事可以更复杂,环境可以更多变化,又比如时空可以更多一些,线索可以更错综复杂一些,节奏可以更慢一些,等等。既然它的形式是画面和画面组合,电视剧文学剧本就要求剧作文学家充满蒙太奇的艺术思维,剧作文学家满脑袋都应该是画面,是彩色的连续的活动的画面,一切文字的戏剧情景描述、情怀抒发和艺术感悟的阐释都应该能够转化为画面,而不能只是供案头阅读的文本。无论是频繁的短切镜头组合,还是长镜头画面,一切画面和画面的组合都要注意遵循严格和缜密的“语法”以求叙事清晰和流畅,都要在“修辞”上下功夫用最佳的画面表达求得叙事的深刻和生动。电视剧文学剧本还要给整个电视剧创作团队中的其他艺术家们留出再创作的空间,这些艺术家包括导演、演员、摄像师、美术师、录音师、服装师、化妆师、道具师、灯光师、音乐家、舞蹈家、剪辑师等等,使这些艺术家有余地共同营造电视剧画面的“通感美”。

  4

  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把电视剧当作一种艺术来努力创造。比起来,只有我们国家的电视剧文学家和艺术家这样致力于真善美的意境的创造,这样讲究电视剧画面的造型艺术。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里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电视剧文学剧本,从它的诞生,诞生伊始的蓬勃发展,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奉献,都奠定了它在当今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族里的地位。客观存在的以电视剧文学剧本为形态的“电视剧文学”,事实上已经成为非常强大并且相当成熟的一种叙事性的演剧性的独立的当下文学新样式。

  遗憾的是,我们的文学界已经对“电视剧文学”冷漠了乃至于蔑视了多年。据媒体报道,直到最近的一次重要的文学界会议上,还有一些著名作家,在那里诉说什么“长期的影视剧写作对作家的个人品质和艺术才华容易造成腐蚀”,“优秀的小说家放弃原创小说投身影视剧”“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对文学是种巨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一旦形成将很难愈合”。且不说这像不像是顾影自怜,至少,是看不见今天的中国数以十亿计的读者观众的阅读需求、阅读热情和阅读选择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性的文化潮流。可以断言,这样的哀叹是经不住人民的选择,也经不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