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三言”“二拍”中商人…
习俗“二月二龙抬头”:…
民俗专家解“二月二龙抬…
三地争夺“二乔故里” …
动漫“二兔”有点“二”…
梵宫设计团队获“二00九…
《金婚》编剧:电视剧限…
“二月河”再遭商标抢注…
缘何抢注“二月河”商标…
《三枪》:你不笑,就跟…
最新热门    
 
“二乔”不再寂寞,公众却已疲惫

时间:2010-5-17 10:29:47  来源:中国网

  烽火连贯东西,直接涉及五省七地:湖北嘉鱼县、河南商丘市、湖南岳阳市、浙江义乌市,以及安徽的潜山、庐江、南陵三县。各自依据的逻辑,从“二乔”的姥姥家到“二乔”老爹的祖籍地,再到“有墓即故里”,围绕故里争夺所开展的项目建设,从顶级的商务会所到采摘瓜果的农家小院,旅游创意从观光游、温泉游、会展游到购物游、农家乐,不一而足。(5月11日 《中国经济周刊》)

  在众多公开上演的名人故里争夺战中,对三国佳丽二乔故里引发五省七地争夺,学者裴钰形容为“波及范围最广、参与方最多、触动利益最纷繁复杂、场面最波澜壮阔”。对此,曾诱得曹操挥师百万,南下与周瑜决斗于赤壁的“二乔”可能想象得到?而对于时下的我们来说,又该作何感想呢?

  就笔者的观点,这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公众生出对故里争夺的“审丑疲劳”情绪。如此景象我们似曾相见——从六个省明争暗抢“牛郎织女”故事,到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于“梁祝故里”传说;从炎帝到老子、孙子;从司马迁、董仲舒到诸葛亮、王安石、袁崇焕……这些人被诸多地方乐此不疲地争抢,上演了一幕幕政府带队、专家挖空心思论证的“连续剧”。正如专家所说,频繁出现的名人故里争夺实际是一场利益之争。争夺名人故里实际是想借历史名人这块招牌来营销自己、发展地方经济和当地旅游。这和有关学者评价对湖南新晃、贵州赫章、贵州水城等地为争夺夜郎县地名进行激烈竞争的评价如出一辙:今天的夜郎之争,都是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与研究夜郎没有什么关系。

  各地在争的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故里,更不是为了强化对名人故里的保护,而是为了隐藏其后的利益。甚至可以说,“二乔”在那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恐怕“二乔”在什么地方都不足为虑。客观地说,如果从学术的立场探讨名人故里,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鼓励,但遗憾的是,这仅仅是从地方利益的角度,是为了名人标签效应才产生的争议,甚至为了广告效应还不惜歪曲事实、亵渎历史,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

  笔者以为,当下的名人故里之争正在演变成一种权力的营销模式。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有的地方政府不顾事实,介入甚至干预学术研究,先立项,后考证,把名人故里以及由此产生的纪念活动,当成吸纳海内外华人投资和发展旅游产业的突破口。而权力的营销模式显现无疑,当然,也产生权力自我营造的景观。

  当下,我们很多人甚至整个社会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陷入了利益思维主导文化遗产的泥淖之中——把文化遗产当成了赚钱机器。也就是说,单一地指责个体或者地方都有失偏颇。试想,谁愿意承担一个丧失了赚钱“机会”的罪名呢?又有谁愿意利益从眼前白白流过而无动于衷呢?更何况,更多的地方已经因此而获得了经济利益。

  “二乔”之争固然令人心忧,因为它偏离了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而更令人心忧的是弥漫于整个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日益侵蚀,某种程度上会让我们丢弃一种理性的思考和纠偏的勇气,最终在利益驱动下审视和绑架文化遗产的价值。

  “二乔”不再寂寞,公众却已疲惫。这决不是最后一个关于名人故里的争议,因为有的地方早已开始了对当下明星“故里”的争执,可谓好戏连场,如明星徐静蕾的籍贯就引发了湖南双峰、湘潭两地原籍之争。那么,谁来消解故里争夺的“审丑疲劳”情绪,就成为一道社会题。(朱四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