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当艳照成了生产力,是社…
国际博物馆日 享“文化…
被“震”晕的羌文明:醒…
深圳文博会:从“文化事…
众说《东风雨》:“文艺…
中国艺术节在华南首办 …
江苏盐城文博会签约41亿…
三地抢西门庆,“文化伟…
广东潮州打好“文化经济…
北京举办动漫大赛 敦促…
最新热门    
 
“文明桥”复名“风流桥”?保护文化地名要有文化

时间:2010-5-19 11:31:44  来源:新华日报

  昨天,有媒体报道,广西河池尊重民意,将“文明桥”复名“风流桥”。8年前,该地一座原被民众称为“风流桥”的小桥,突然被当地官方改成“文明桥”,理由是“风流桥”这个名字“不文明”;8年后,该市政协委员充分反映民意形成提案,当地政府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

  有政协委员认为,“风流桥”代表着一种文化内涵。那是河池市山歌文化的缩影,将“风流桥”改名为“文明桥”,抹杀了这座城市的山歌文化历史。

  其实,类似8年前“风流桥”改名的事情,在全国仍屡见不鲜。这些年来,在经济建设或者所谓“文化重建”的名义下,很多文化遗迹或在“肉体”上被消灭,或在“文化”上被扭曲。前者很容易被发现,而后者则常常“看不见,摸不着”,在某种意识上,这种破坏更加严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方对那些“ 不文明的”、“落后的”、“封建的”文化遗迹名称必欲“改之而后快”,而且听不进专家和民众的反对意见,改的结果或违背文化常识,或被硬生生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一些负载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老地名就这样消失了,让人扼腕叹息。随便走进一座城市,一些古老的街巷、路桥,如果名为“胜利街”、“团结巷”、“ 奋进路”、“文明桥”,很可能就是改名的结果,其文化内涵往往被抽空,长此以往,我们不但丧失了文化记忆,还破坏了文化传承。近年来,在专家和民众的呼吁下,一些地方恢复了老地名,让文化得以“正本清源”。不过,还有很多被扭曲的地名“顽强”地保留下来了,地方政府的理由也振振有词,名曰“既成事实”,甚至于还强词夺理,强调“这也是一种文化”!广西河池地方政府此次把“文明桥”复名为“风流桥”可谓“知错能改”,值得肯定,也值得很多地方学习。

  保护文化遗迹,要求主管部门一定要“有文化”,这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要有起码的文化常识,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应该说,前者其实并不难,关键还是后者,有了文化意识,才能够真正尊重历史、尊重文化。贾梦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