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毛泽东“双重亲家”张文…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
毛泽东为何没游过黄河?…
李银桥:毛泽东很任性 …
毛泽东、刘少奇纪念馆入…
毛泽东的“养生十六诀”…
毛泽东外孙女:用更适合…
揭秘张玉凤:唯一敢当面…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竟…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三大…
最新热门    
 
毛泽东怎么看鲁迅?1938年赞之“新中国的圣人”

时间:2010-5-28 11:52:56  来源:钱江晚报
宋诗人陆游吟诗的快阁。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也是绍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招贤所建。“鉴湖越台名士乡”,概举鲁迅故里两大名胜以阐明古老越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对鲁迅的精神哺育。“剑南歌接秋风吟”,分指绍兴历史上“忧忡为国痛断肠”的两位杰出“名士”陆游和秋瑾。

  鲁迅后期杂文多次引用明遗民、绍兴人王思任的名句,“会稽乃报酬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他欣赏的既有文采斐然的名士,更有不甘屈辱的战士,或者说是这两类人物的集合。毛拈出陆游秋瑾来总括绍兴一地“忧忡为国痛断肠”的传统,固然是毛对吴越文化的独特解会;将鲁迅置于这一文学传统中,也可为诗人兼战士的毛泽东与另一个战士兼诗人的灵犀相通。但这里就有并不尽能密合无间者。以“忧忡为国痛断肠”的“名士”概举吴越文化传统,部分地与鲁迅一致。然而,鲁迅所取于乡邦文化的尚不止此。《〈会稽郡故书杂集〉序》称“会稽古称沃衍,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其中之“俊异”,并不能与“名士”相等。即如陆游、秋瑾,鲁迅也都有复杂的评价。对陆游,固然欣赏其文采和爱国主义,但也触将他的喜欢夸张好做“豪语”归入“慷慨党”之流,认为要打过折扣,才能见出真价值(《准风月谈豪语的折扣》)。关于秋瑾,一方面惋惜革命后因为忘记“复仇”,姑息养奸,让元凶逍遥法外,一方面对秋瑾激于义愤而在台下众人的掌声中做了烈士、又不被追怀的命运,备致惋惜。小说《药》以随意被人谈论而只有老母为之上坟的革命党夏瑜隐指秋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鲁迅看到并提醒人们注意的吴越文化主流旁边的支流,光辉正面之阴暗的反面,悉为毛诗所遗漏。陆游抗金,秋瑾排满,皆反对异族统治,爱憎不妨分明,但鲁迅一生忧惧的“国民劣根性”植根于同族同种文化内部,用毛泽东的政治术语说,属“人民内部矛盾”,而一九四二年《讲话》早就定了调子:鲁迅杂文专门针对敌人,不适合人民内部。所以,在较能发抒个人情性的旧体诗词中,这一点也并不含糊。

  诗家毛泽东

  “一例氤氲入诗囊”,一例,一律,一道,彷佛阿Q所谓“同去同去”也,呼应前句“接”字。诗囊即装诗稿的袋子。氤氲,烟云盛大貌。全句是说陆游、秋瑾与鲁迅,文采馥郁,云蒸霞蔚,后先相接,成一统系,而以李贺的典故作结,足见毛对鲁迅旧诗之熟悉。

  诗家毛泽东耽读鲁迅,不可能不注意到鲁迅旧诗。《讲话》高度评价鲁迅七律《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此联一段时期几乎家喻户晓,与毛的推崇不无关系。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毛泽东书赠日本客人鲁迅七绝一首:“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九七五年秋,唐由之为毛泽东摘除白内障,毛说你这名字是从鲁迅诗句来的吧,并随手写下鲁迅一九三三年七绝《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还曾将鲁迅一九三五年七律《亥年残秋偶作》颈联“老归大泽孤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改为“喜攀飞翼通身暖,苦坠空云半截寒”。

  毛的旧诗创作伴随着对鲁迅旧诗的欣赏揣摩,而他对旧诗的取舍也多与鲁迅暗合。周作人说鲁迅在旧诗上的爱好,“楚辞之外是陶诗,唐朝有李长吉,温飞卿和李义山,李杜元白他也不菲薄,只是并不是他所尊重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屈原确为鲁迅所深嗜,曾有《祭书神文》、《湘灵歌》等类似《九歌》的“骚体”。李贺自称“咽咽学楚吟”,自然也为鲁迅所好,在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信中承认年轻时喜欢李贺,后来还喜欢录李贺诗句以赠师友,如录《开愁歌》赠许寿裳、录《南园》之七赠周颂棣、录《绿章封事》赠徐訏,而他本人的诗风也多有李贺的凄恻艳绝。李贺也是毛泽东喜爱的诗人,常借用李贺诗句,并注意到鲁迅与李贺的联系,如在鲁迅《湘灵歌》末句“太平成象盈秋门”加注:“从李长吉来”,因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有“苍岑竦秋门”句。既同嗜李贺,以“诗囊”之典收束,可谓融洽。

  但鲁迅说他后来对李贺已很不佩服,殆非诳语。他书录李贺《南园》之七赠人,并不等于推崇这位“留长了指甲,骨瘦如柴的鬼才”的作意,其中“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在他看来“简直是毫不自量,想学刺客了”(《豪语的折扣》)。可见同一“诗囊”的诗并不“一例”,李贺如此,陆游、秋瑾、鲁、毛亦如此。这正像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所说,“文学团体不是豆荚,包含在里面的,始终都是豆。”

  郜元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