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文化部副部长:春节当然…
风水是否入非遗?文化部…
海口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
湖南铜官窑遗址公园及周…
王文章:非遗保护走向全…
文化部:加强法规建设 …
王文章:中国对非遗保护…
王文章:保护非遗的最根…
文化部:对港澳非遗保护…
文化部回应各国“抢申”…
最新热门    
 
非遗保护差钱 黄山106个村落古民居待认领

时间:2010-6-3 11:00:3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106个村落古民居等你认领

  可居住,不可改造 黄山市此举是为解决徽州古建筑保护“差钱”的难题

  黄山市日前出台《皖南古民居认领保护办法》,将正式向海内外推介一种全新的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各界人士均可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民居建筑。该市首批将推出106个古村落,认领者可获得古民居的居住使用权,但不得破坏和私自改造古建筑。

  85%古建筑“落下残疾”

  古徽州区域内有1022个古村落、6908幢古建筑及100多座牌坊。但皖南古民居建筑的保护情况令人担忧。由于皖南地区各市县经济普遍欠发达,相关部门为保护古建所需的钱从哪里来而大伤脑筋。

  黟县县委书记吴文达是提出“认领”设想的第一人。他认为,国家与省里的专项保护资金,以及从门票收入中提取的保护基金远远不够保护这些古建筑。很多古建开裂、倾斜、颓塌,85%古建筑遭白蚁等害虫侵害。吴文达提出,保护古民居,民间资金的参与是一条可行之道,既能破解经费不足的难题,又能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认领后只能住不能“改”

  根据《办法》,海内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均可在首批106个古村落中,认领古村落或选择任何一处或多处文物建筑进行认领保护,原文物建筑所有权不变。

  认领后的保护方式分为自行保护及提供资金由当地专业部门组织保护两种,亦可只提供文物建筑保护技术。

  对认领人而言,其责任及权利分别是:对认领保护的古建筑不能破坏或改变风貌与结构,不能私自增加建筑物或构筑物。认领人提供保护资金后,即可根据资金数额,在修缮完好的古民居内享受生活与居住等权利,该权利还可转让给朋友与亲属享用。(记者檀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