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嘉宾言语屡破尺度 相亲…
相亲节目大战趋于白热化…
相亲节目打得血肉横飞 …
相亲节目,“非诚勿挠”…
相亲节目不断下“重药”…
西方学者批评中国电视相…
电视相亲节目低俗虚假遭…
选秀节目炒作何时休!
陶世明:加强互联网视听…
体育节目主持人:貂蝉抢…
最新热门    
 
相亲节目的冷思考:你凭什么灭灯?

时间:2010-6-3 11:00:33  来源:钱江晚报

  眼下,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有人说这相亲就像一部悬疑剧,总有那么多的问号摆在那里,让人看了这集想下集,欲罢不能。深层次讲,相亲就是找另一半,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计,你不得不摆出自己最真实的诉求,赤裸裸地表达对另一半的要求,而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人性的善恶美丑一一展示。一个个相亲红人出炉,他们未必是俊男靓女,却必然是话题人物,生煎男、丁桥经济男、男版凤姐、人造美女,个个独领风骚——这还不够过瘾吗?

  当然,在这股热潮中,也缺不了支持和反对的同期声。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这股热潮,也许能发现更多意味深长的东西。

  读者点评

  相亲原来就是玩

  同事说起,江苏台的《非诚勿扰》是档很不错的节目,有时间去看看。一天,我终于看到了这档节目,从中也了解到了个中环节,才知道相亲还可以这么做,做得这么的大张旗鼓。

  我真佩服那些上节目的男女嘉宾,他(她)们大胆直白,敢说敢做,当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表白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标准。这哪是什么相亲呀,简直就是一场辩论赛,可十多二十个的女嘉宾,最终能够被看上的男嘉宾竟然没有,就算有也是过过场的,牵牵手而已,这哪是成心跟你谈恋爱呀,完全是在忽悠全国观众。个人认为电视相亲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玩法,朋友权当娱乐节目欣赏吧,不过作为60后的我,看多了那些年轻人的豪言壮语,倒让我的心态年轻了不少。  衢州 吕平

  扎堆儿“相亲”不可取

  电视台能为观众搭建走向幸福的“金桥”,成人之美,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当今的电视台为什么要扎堆儿“相亲”呢?经过探究,原来相亲节目所以纷纷登上屏幕,是因为电视台在借相亲节目之名,行娱乐观众之实,以便提高收视率,并非是因为电视台真的想给观众搭起走向幸福的“金桥”。遗憾的是,电视台如此扎堆儿“相亲”,未免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电视节目贵在“风景这边独好”,而只有“风景这边独好”的电视节目,才有可能成为屏幕上的“常青树”。如今的电视台如此扎堆儿“相亲”,有可能孕育出屏幕上的“常青树”吗?其次,相亲节目贵在“成人之美”,而只有“成人之美”的相亲节目,才有可能长期吸引观众参与。如今的电视台如此“娱乐”观众,必将使参与这一节目的观众越来越少,直至无人参与。

  湖州 孙根荣

  相亲节目,爱在哪里

  “相亲”、“相爱”,因为美好,历来就是汉语中最为悦人的一个词语“相亲相爱”。不过,自从湖南卫视台别出心裁的“我们约会吧”相亲节目开始,充斥屏幕的“相亲”,几乎是将人的最美好的温情,成了撕破给他人看的闹剧;至少,也是成了无聊的看场。它的虚幻、朦胧、美悦、喜气,全被罩上了“功利”。

  当一个男子从幕后走出,十八个美女(姑且让我这么称呼)将一盏灯一盏灯熄灭的时候,美女们凭借的是什么?一见钟情?慧眼识别?心灵感应?那观众灭灯的理由又是什么?传统版的“门当户对”?现代版的“市场竞争”?还是接下来对唇枪舌剑的期待?对两败俱伤的出乎意外或者快感?坦白说,我看到的,只是人对人的不尊重。

  你凭什么灭灯?第一眼的反感!你凭什么反感?说出来的理由,感性得近乎“肉欲”:譬如,有女人说男人的臀部不够理想。我想,这节目的初衷,举办方本想显示的应该是男女双方语言的睿智与风趣;只当游戏以吸引收视而已。没曾料到的是,国人的素质,尚未达到将隐私作为有趣的档次。当一位以反串女角为演艺职业的男生上场时,男女双方的提问,竟发展成了相互的指摘,“做作”、“娘娘腔”,语气几近刻薄,用词已无理智。当场导致一方不欢而别,走入后台,连哭带喊。

  国人的“一见钟情”,其实并不是“第一眼”;是骡子是马,还有“拉出来遛遛”的说法,需要互相的感情呼应。当一个才21岁的篮球队员出场时,单凭他两米一的个子,所有美女的两眼立即“簌簌”放电,十八盏灯只灭了两盏。熄灭的理由相当简单:“我怕接吻够不着”。

  接下去,说到年收入,篮球队员只说了一个上限几百万到下限几万的大概,场上的美女几乎是一片“哦”声!现在,你应该知道,美女们需要的是什么了。你也该明白,这一个节目真正是为谁在“相亲”?

  告诉你,它是在为电视台的收视率“相亲”,它要制造的,就是“相亲”中的“冤假错案”。哪怕没有一对男女能在节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