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南京城墙砖铭文上千种 …
贵州“文化遗产日”上万…
北京10年抢救地下文物2…
莫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仿苏建筑代表南宫列入山…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盗墓…
国家文物局:不主张主动…
国家文物局重申:禁止主…
故宫文物南迁后人吁保护…
山东邹城大案揭文物内情…
最新热门    
 
文物五眼桥惨遭毁灭 广西文物局将赴现场调查

时间:2010-6-14 11:30:54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国家文物五眼桥惨遭毁灭 广西文物局将赴现场调查

  位于柳江县拉堡镇平地屯与进德镇槎山村星光屯之间的五眼桥,早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之前便已成为九曲河两岸的通衢纽带。由于近年来频遭重车碾压,这座古老的石拱桥已沦为危桥。今年2月,有关部门开始大兴土木,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桥,并在新桥建成后拆除危桥。

  立新是否非要破旧?本报曾在今年4月就古桥的去留问题作过连续的追踪报道,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遗憾的是,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登记在册,明确受法律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五眼桥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毁的命运。昨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我们却已经只能在图片中回忆这座古桥。

  市民报料:古桥已被拆毁

  6月8日,市民蓝先生拨通本报热线,称五眼桥已被野蛮拆除希望媒体能够继续追踪报道。

  6月11日上午,记者带着几分怀疑前往现场,但看到的一切却证实蓝先生所言确有其事——在建新桥的几个桥墩都已基本成形,而古桥却不知去向。在现场仔细查看后,记者才在新桥靠九曲河北侧岸边的一个桥墩旁发现古桥留下的部分石材。

  县交通局:那是村民干的

  “五眼桥不是我们拆的”。为了弄清楚古桥被毁的来龙去脉,记者随即驱车前往柳江县城,来到新桥的工程业主单位——柳江县交通局。据该局公路管理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古桥是5月上旬被拆掉的,由于此前连降暴雨,新桥桥墩的施工围堰当时已被上涨的河水淹没,工程也处于停滞状态。“现场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留守,负责看守工地。”他表示,五眼桥被拆一事,工地看守人员并不知情。而在发现古桥被毁之后,该局了解到的情况是“村民自发前往工地,拆毁了五眼桥”。

  五眼桥被拆毁前,桥体采用传统工艺,由许多巨大的青石拼砌而成,如果是村民的自发行为,短时间内要把古桥拆到散架,得有多少人同时动手?如果村民动用了机械,机械又是谁请来的?对此,县交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你们去槎山村委去问吧,我们也是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的”。

  村支书:古桥自己塌的

  “水势太大,那桥八成是自己塌掉的。”槎山村村支书钟国锋给出的说法与县交通局大相径庭,让记者愈发迷惑。据钟介绍,他听说古桥是5月上旬某晚,因遭受上涨的河水猛烈冲击而突然倒塌的,当时自己并不在场。次日中午村委去现场查看时,古桥已完全解体。

  “被洪水摧毁的五眼桥,是仅有桥面坍塌,还是几个桥墩同时也塌掉了呢?”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钟国锋含糊其辞。据了解,古桥被毁之前共有4个桥墩、5个桥孔,即使其中的一个桥拱发生垮塌,相邻的桥孔也未必会塌掉。而如果该桥系因洪水冲击而整体垮塌,则必须满足4个桥墩同时被摧毁的苛刻条件。

  当地村民:目击勾机拆桥

  今年4月,“三普”文物点五眼桥面临被拆命运的事情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4月28日,广西新闻网网友“灵逸鸟”在红豆社区柳州论坛贴出了古桥的一组图片和视频,从时间来看正是古桥被毁前的。在这些材料中,新桥工地的围堰已在连日的降雨后被洪水浸泡,但图片和视频都显示,当时九曲河的水位只到五眼桥桥墩的中部,而且水流似乎并不湍急——围堰内的积水被成片的水葫芦所覆盖,甚至看不出水体明显流动的迹象。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根本不是晚上,拆桥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看到了”。在槎山村,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又给出了古桥被毁的第三种说法。他说,五眼桥是“五一”过后的某天上午被拆掉的,目击者并不知道毁桥者的真实身份,但可以肯定不是本地村民所为。他说,村民们亲眼看到,拆桥行动是动用了勾机的,“单靠人力怎么可能办得到?”

  文物部门:近期介入调查

  “我们已经接到群众举报,获悉柳江县进德镇五眼桥被拆,非常痛心!”自治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

  文件要求,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由于柳江县五眼桥已被文物部门登记在册,即使该古桥存在安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