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福泽谕吉《劝学篇》与张…
最新热门    
 
张之洞曾任“山长” 百年中学校园见证教育发展

时间:2010-6-21 12:44:34  来源:广州日报

  反映清末广府学堂最初形态 见证中国教育近代发展

  红墙绿瓦,小桥流水,古木成荫,丹黄满架。在广州,此情此景不仅出现在大学校园内,也出现在不少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学校园中。中学校园极少向公众开放,隐藏在其中的文物鲜为人知。这些文物不仅反映出从清末延续至今的广府学堂的最初形态,更是中国教育近代史的见证。

  文/记者罗桦琳 图/记者庄小龙

  广雅书院:

  创建于1888年 如今布局依旧

  广雅中学的前身是广雅书院,创建于1888年,如今成为广东省中学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陈艳军、张子翔两位老师引导下,记者日前步入广雅,一睹清末书院“芳容”。

  书院还有护城河

  进入学校,首先要步过一条小桥,桥下流水潺潺。原来,这条河原是书院的护城河。陈艳军老师介绍,由于广雅为官府办学,有着北方官府的建筑特点,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当年,张之洞为书院选址,先后勘察了7处地方之多,最后才在“省城西北五里源头”选中“近省城而无喧嚣之累”的宝地。

  历经 122年,广雅的布局仍与当年建校时相仿:全校为中轴线结构,共五进:一进大门,二进山长楼,三进礼堂,四进无邪堂,五进冠冕楼。广雅书院的平面图,恰如一张打开的脸谱,冠冕楼两旁为莲花池,则如一双明目,非常有意思。书院建立时,在广东、广西各收生徒100人,两广学子自习和生活的东斋、西斋分布在中轴线两旁。如今,东斋、西斋的石碑仍在。

  古木靠“起重机”运入城

  广雅书院在1888年夏天竣工,筹建期历时一年半有余,花费银子共13万8千8百多两。院内屋舍宏丽、工料精美,亭园优雅,开院当日锣鼓喧天,盛况一时无两。为了营造书院内“雅”景,张之洞不仅在院内建馆、建莲塘,甚至从省城外运来数百年历史的古树。在山长楼前,记者见到一棵已有280年历史的高大的樟树。张子翔老师告诉记者:“这棵樟树是张之洞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从城外搬进来的,‘大树进城’曾引来无数围观者。”如今,校内有百年以上的名木古树24棵,多数建校时已有。

  设经史理经济四专业

  后起的洋务派领袖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主要任务为对付中法越南战事,为何耗资耗力创办学院?嵌于山长楼内、张之洞亲手所书的三块石碑可解此疑惑(旧时书院称“校长”为“山长”,如今广雅中学现存的“山长楼”即为“校长办公楼”)。

  通过碑文可见:张之洞提出办学宗旨为“治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又强调需“贯通古今、以践履笃实为主,以知今切用为主,不取矫伪经济之学。” 虽为清朝官府书院,但广雅书院的课程设置分设经学、史学、理学、经济学四门“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自行选学。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均引入声、光、化、电等近代自然科学。

  学生住校有补贴

  清末书院学规,与现在“校规”性质相仿。广雅书院的学规,参考了当时两湖书院的部分规条。有趣的是,记者发现,旧时学生住校,不仅不收费,反而还可以领到“膏火”作为补贴。例如《学规》中写道:肄业诸生,皆须住院,不住院者,不得领膏火。据了解,同时期广州有三间省立书院,分别为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及应元书院,因斋舍或少或无,不能住院,学风凋敝,因此张之洞成立广雅书院后,要求学生住校,以便“考其行检”。

  执信中学:

  执信墓藏校内 创办文理分科

  学校内藏有墓地,这在中学中十分罕见,被评为广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执信中学就是其中之一。穿过古宫殿式的三孔穹门,走过上世纪20年代末期建起的南北两座红楼,步过荷塘环绕的执信桥,绕过大路和小道,记者随执信中学党委书记张水平来到朱执信墓前。

  学生每年扫墓

  1921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执信中学,目的就是为了纪念长眠于这片土地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朱执信1920年赴广东策动桂系军队反正,在虎门被杀害。孙中山采纳了众人建议,决定建立执信学校。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