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褊狭与空洞的现代性——…
最新热门    
 
王德威:中国当代文学无需靠诺贝尔奖证明自己

时间:2010-7-2 12:49:13  来源:解放日报

  放大历史和文化的眼光

  ——专访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

  《如此繁华》,是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的一部学术著作。

  这个书名,似乎也注解着他人对作者及其论著的感性认知:观点有锋芒,语言绮丽,真是繁华得紧。

  如此繁华,更可标识为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建设的一个热烈期许。

  日前,在复旦大学完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讲座后,王德威教授接受了《解放周末》的专访,就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文化建设的重任和知识分子的职责,直抒己见。

  传统那个东西很妙的,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动力或者容纳创新的容量的话,就绝对不能成其为传统。文学也是一样

  ●影像阅读不能替代文字阅读

  ●文学“死不死”,根本不是问题

  ●某种文学样式没有就没有了,好东西不见得永远存在

  解放周末:在多媒体时代,文学是否还能如此繁华?

  王德威:我觉得文学一定得存在。尽管,这个存在的形式和文类可以有绝对的改变,像现在出现的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等。

  解放周末:文学所激发的热情和意义曾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中心。而今有人却认为,当下承担大众审美教育功能的载体,不再是文字,而是电影和电视剧,对此您认同吗?

  王德威:我觉得这种取代应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角力过程。文学作为记录社会文化动态的一种符号式的象征活动,它总是在的吧。影像阅读不能替代文字阅读,同时,影像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将来也有很多种细分的可能。而且看你怎么定义文字和符号,难道我们不说话、不书写、不阅读了吗?所以我认为这种改变不是一下子的,也没有这么显著。

  解放周末:改变的显著性可能并不存在,但文字本身的力量已然趋弱。

  王德威:或许,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定义来看这个问题。文学的定义一定会改变。在过去的100年里,文学的定义已多次改变。文学作为一个严格学科的建制下的定义,是20世纪的发明。我们现在每天如此担心,万一文学没有了怎么办?其实,在有“文学”这个定义之前,已经有很多文人在写诗赋词,但是没有人宣称自己是文学家。李白可没有说自己是“文学家”,杜甫也没有这个称号。在当时的文化体制里,诗歌酬唱是已然存在的一个文化习性,就像我们今天去卡啦OK唱歌似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文学“死不死”,根本不是问题。

  解放周末:就像,今天诗歌甚为寂寥,而流行乐坛著名词人方文山的歌词却被选入了中学课本,仿佛一种新的诗词样本。

  王德威:对。柳永词就是那个时代的歌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我不觉得方文山将来不可以成就一定的文学价值,网络作家也是。文学需要改变,如果文学不改变我们才要引以为忧。从历史的脉络来审视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认为,某种文学样式没有就没有了,好东西不见得永远存在,另外,它“穷则变,变则通”。传统那个东西很妙的,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动力或者容纳创新的容量的话,就绝对不能成其为传统。文学也是一样。

  所有的文学史的判断与传承,都有某种偶然性

  ●文学史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的

  ●你不得不承认你就是有这个局限,你必须知道自己的局限

  ●也许你阅读的量还没有那么大,或者说你的注意力还没有关照到,人家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放周末:“我所关注的还是1980年代出现的作家。我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文学界还是由那些人占据。 ”在一次采访中您所袒露的困惑,如今还依然困惑着您吗?

  王德威:也许我作为一个资深的读者,可能已经有了阅读局限。我的确没有阅读网上作品的习惯,我的确觉得年轻作者不合我的口味了。这是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但换个角度来说,文学史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的,莫言、苏童等那个年代出来的作家,也许真的很好,值得一种长久的关注。别忘了,出了一个杜甫之后,就没有第二个杜甫啊。所以,我会从这样一个灵活的观点来看待我自己的文学立场。作为文学评论者一方面我当然期望成一家之言,这也是我的某种自我期许。对你看待文学史的姿态,对你文学评论的观念,你当然要有一个自己的立场。但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承认你就是有这个局限,你必须知道自己的局限。

  解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