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赵季平:文艺追求不朽
文联作协“倡导深入生活…
纪念诗人艾青诞辰100周…
专家:抵制低俗要从文艺…
实施少儿图书精品战略:…
文艺界人士普遍呼吁:让…
学者谈文艺节目低俗之风…
观众谈抵制文艺节目低俗…
文化部副部长:改进和创…
一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最新热门    
 
文艺精品为谁而生?读者没评奖“被代表”不鲜见

时间:2010-7-3 10:52:53  来源:人民日报

  本版6月11日刊发《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后,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烈的争鸣和讨论,热心网友和读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一是文艺精品为谁而作?由于普通读者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不同、观点立场不同,如何寻找雅、俗之间的平衡点决定了文艺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并被广为传承。强国论坛网友“良言书”和天涯社区网友“bmstar”认为,文艺作品如果单纯为艺术而艺术就会失去其普适性和影响力,往往被提升到“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网友“haoshier”提出,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产业的主体,要发展文化产业应该面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作积极性,让其广泛参与进来,使他们的作品有机会被广泛了解和评论。同时,让创作者与欣赏者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提升,对于衍生更多的优秀作品具有促进作用。

  网友“bmstar”还强调,主旋律作品要通过市场为人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一些文艺作品不敢面向民间,反而转向形形色色的评选评比,以获得评奖和拨款为生。这些作品长期脱离人民的需要,脱离市场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艺术精品不能市场化”观点的出现。

  二是文艺精品缘何产生偏差?对于评奖作品并没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群众意见形成较大偏差的现象,强国论坛网友“子民百姓”认为,当前的文艺精品评奖常常走入领导和专家以点带面的误区。没有评奖权的观众和读者常常“被代表”,以偏概全之事并不鲜见。因此,对于作品的选拔应该打破专家评审的机制,把更多的作品展现给大家,让广大人民群众做评委,公平公正的评选出适合人民群众口味的作品,这与评论文章《治好“评奖病”,请把话语权还给公众》的观点不谋而合。

  同时,重纸媒轻网媒是品评文艺作品的又一误区。“刊物级别越高则作品水平也越高”,在人们心中似乎成了潜规律,但并不一定越高级的刊物越有读者,而全凭个人自由选择自由阅读的网媒则是一篇文艺作品是否受欢迎的真实反映。

  三是怎样培育文艺精品?“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经过起步、发展再走向成熟,文化产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抱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来面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阻碍。”天涯社区网友“haoshier”如是说。大众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是需要逐渐培养和引导的,把主旋律作品通过市场向大众传播,是文艺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当下一些打着大众化、通俗化旗号的所谓精品也不能仅靠市场和人民的检验和品评,更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加大面向大众文艺项目的政府拨款,以扶持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形成孕育文艺精品的良好氛围。在文化产业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对制定下来的规矩要监督执行,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要持续改进,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网友“良言书”言辞恳切,他认为,当前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艺评论就担当了引导消费的天职。这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促进文艺精品不断推陈出新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主流媒体应该继续高举文艺评论这面大旗。

  朱 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