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择日 >> 正文
星占
九星占卜术
最新热门    
 
星占、择日乱谈

时间:2009-9-8 19:59:16  来源:风水网
    古代星占律算对于现实政治的影响极大。南北朝时一般随军打仗都会带着太史令。比如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议讨赫连昌,群臣皆以为难,唯崔浩曰“往年以来,荧惑再守羽林,皆成钩己,其占秦亡。又今年五星并出东方,利以西伐。”太武帝乃下决心,亲率轻骑袭夏都城(《魏书.崔浩传》);金海陵王欲南侵时,频频向天文官问询“天道如何?”;明洪武十六年二月,月犯毕宿,仅仅因为该天象主“有边兵之急”(李淳风《乙巳占》),太祖即遣使谕辽东都指挥多方警备,并运米四十万石渡海,发步、骑数十万屯北平等地。清代督抚奏事时,大都选择吉日呈递奏折,以至每逢“不宜上册表章”之日,空得要死,嘉庆只好在二十二年下谕说“近日遇闭、破之期,竟全无奏折,遇成、开之日,数省之折汇齐呈递,朕检阅时宪书,其日必系良辰,甚属可笑可鄙……著通谕内外各衙门,嗣后遇有应办之事务,各迅速办理,一经办竣,立即具奏,毋得仍前拘忌选择良辰。”
    西汉战事频繁,天人感应氛围浓厚,武帝时代“太卜大集。会上欲击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于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力于此。”(《史记.龟策列传》)汉宣帝神爵元年,老将赵充国奉命讨西羌,在金城相持甚久。宣帝以天象利于出兵,下诏促战:“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但赵充国上书谢罪,拒绝宣帝以天象干预,坚持按照既定计划,大破西羌(《汉书.赵充国传》)。像赵充国这样的人是很酷的。
    北宋嘉祐年间, 修东华门,天文官上言“太岁在东,不可犯”,宋仁宗回曰“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其兴工勿忌”(邵博《闻见后录》)。宋仁宗很酷的。
     明万历五年,皇太后命钦天监为皇帝大婚择吉期,由于皇后王氏乃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岁生,大利月为六月和十二月,钦天监建议在十二月行礼,宰辅张居正认为皇上今年十五岁,如果等到来年十二月“于事体未便”,如果今年十二月就结婚,又太仓促了,于是奏曰“臣等窃惟帝王之礼与士庶人不同。凡时日禁忌,皆世人俗尚,然亦有不尽验者。臣居正素性愚昧,不信阴阳选择之说,凡有举动,只据事理之当为,时势之可为者,即为之,未尝拘泥时日,牵合趋避,然亦往往误蒙天幸,动获吉利。况皇上为天地百神之主,一举一动,百神皆将奉职而受事焉,又岂阴阳小术可得而拘禁耶?”(《奏请圣母裁定大婚日期疏》)于是皇太后裁定在翌年三月以前成婚。张居正是很酷的。
      宋代名儒邵雍出行时一般不择日,但是若有人告之以不利,则不行,他的理由是“人未言,则不知;既言,则有知,而必行,则鬼神敌也。”邵雍是比较ws的。
     中国古代从汉到元,平均三十年就要改历,(可能因为水平不行了吧)明初《大统历》因袭元《授时历》两百七十多年都没有改历,成化(1465-1488)以后,预推交食已经不准了。万历年间,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南京北极阁的天象台,惊讶地发现钦天监测天仪的极轴竟然偏离天极三度多,而中国的天文官员却矒瞆莫知。利玛窦敏锐地发觉到天算在中国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建议耶稣会多多派遣天算高手来华。1586,教宗Sixtus发表训谕“只有上帝知道未来,即使魔鬼亦不可能预见”,明确谴责占星术,禁止卜算个人运命的天宫图(horoscope),1631年,教宗Urban VIII重申该训谕。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一度垄断了钦天监的要害部门,但是钦天监的传统司职不仅仅是纯天文学的,还包括很大一部分术算、星占、选择的内容,这令耶稣会士十分头大。汤若望(Johann A.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对于中国国情入门可能比较快,比如顺治九年达赖喇嘛将入朝,汤若望上奏“太白星与日争光”“流星入紫微宫”,与大学士洪承畴及陈之遴共同以天变示警为由疏谏,终于使皇帝决定不亲至关外迎接。相比较汤若望的活学活用,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就太过老实了。康熙七年,上命钦天监选起建太和殿的日期,杨光先等就攻讦南怀仁“历法关系选择,今南怀仁不习选择,则是南怀仁之历法有何用乎?”南怀仁只好回奏“选择较历法最易,故知选择者甚多,由此可知历法重且要于选择。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