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希腊占星术:最近我的恋…
怎样看待希腊城邦社会的…
浅论犬儒现象与希腊文化…
最新热门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生命意识的解读

时间:2009-8-8 16:54:19  来源:不详

摘 要: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的歌舞,它的诞生和繁荣是希腊人的原初生命意识和希腊神话结合的产物,希腊悲剧的重要特点就是它从诞生开始就是一种生命悲剧,这也是为什么希腊悲剧虽历经千年但在今天仍旧充满着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悲剧 生命意识 神话思维

一般公认为,悲剧源自古希腊酒神祭仪当中礼赞酒神的酒神颂和献祭酒神的歌舞山羊之歌,最初的主题只是悲悼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尘世的受难、死亡和赞美他的再生。罗念生先生把它解释为,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那是一种乡社歌舞。歌队有五十个“羊人”组成,其中一个是歌队长,他回答歌队的问话,讲述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故事。这种回答最初只是一种“临时口占”,后来相传由忒斯庇斯首先将一个演员安排到歌队中,这个演员可以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可以和歌队长谈话,这就是古希腊悲剧最初的原型。
  一
这里所界定的悲剧是可以表演的一种戏剧样式,而人类最早的悲剧意识要更为久远。在早期的原始初民那里,他们对“红色”产生了原始崇拜,因为红色是血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红色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所特有的象征符号的意义,他们穿戴用赤铁矿染过的装饰品,并将这些象征生命的“红粉”用在对死者的哀悼上,这一方面表达他原始初民对生命的眷念和热爱,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对死亡的重视,以及对自身生命的焦虑。“死亡作为不可避免的命运,给原始人类带来了莫可名状的惶惑和恐惧。他们既感到现世的欢乐,又因为能预知死亡而感到宿命的悲哀。这种欢乐与悲哀的交融,实际上形成了人类最初的悲剧意识。”[1]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来源之一,他们也同样诞生了自己民族的悲剧意识,在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弥达斯国王在树林里寻找酒神的养育者和老师,精灵西勒诺斯,最终他将精灵抓住了,他逼问这个精灵,对人来说什么都西是最好的?最初精灵以沉默来应答,到最后,它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嘲笑到:“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2]这是在古希腊人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生命的价值遭到了彻底的否定,他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苦痛,但是希腊人仍旧要找到生存的理由,坚强地活下去,尼采把它归结为日神精神产生的梦,也就是造型艺术的和谐与恬静,让希腊人的心通过这种和谐的安抚在生存中找到追逐的目标,而勇敢的活下去。贫瘠的土地和温和的海风造就了希腊人特有的性格,他们不仅看清了这个生存者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且看到了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以去创造这么多美好的艺术,在一份独特的平静和安宁中让人们体会生活的美。
希腊悲剧的诞生也离不开希腊人的神话,荷马的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勾勒了整个希腊神话的体系,成为希腊文艺繁荣的基石,马克思对希腊神话的作用作过充分肯定,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3]对于怎样去理解希腊神话,他曾经说过:“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4]古希腊神话的魅力究竟在何处?这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地,它是人类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原始初民凭借他们旺盛的想象力构建的话语体系。正如维科在《新科学》中分析原始初民创造神话的过程时所说,“少数巨人在深山野林里初次碰到天上雷轰电闪,就感到恐惧。他们不知道雷电的真正原因,惯于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了解自然现象,想到像迅雷急电这般情景是某个强大的人在盛怒中咆哮。他们抬头望见天,就把天想象成为一种象人而比人强大的神,是他在咆哮,仿佛是在向人告诫什么。这样,雷神就由巨人们在恐惧中凭想象创造出来了。”[5]因此,神话也即人话,它讲述的是神的故事,但却是人的创造,反映着人的生活,显示的是人的力量、意志和愿望。在神话里,原始初民将生命的冲动与对世界的朦胧的认识结合到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而希腊人在构建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又不自觉地将他们内心深处所感受的悲剧意识融入其中,因此,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的产生既标志着古希腊神话体系的建构,它也预示着古希腊悲剧雏形的诞生。也正因为如此,柏拉图虽然对文艺总体持否定态度,特别是把悲剧这一艺术样式拒绝在他的理想国门外,但他仍旧要称赞“荷马的确是悲剧诗人的领袖”。[6]
      二
师承于古希腊神话的希腊悲剧至今仍就是人类高不可及的范本,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为之而心醉、赞叹、疯狂,在今天的观众那里它同样为人们所心仪,让人们振奋,如果仅用古希腊悲剧中所包含的“命运意识”来解释似乎已难圆其说,“命运”在希腊人看来是神秘的,因为最初的希腊人还没有足够的理性来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发生自己身上的不幸,他们只好借助于“命运”,为人的际遇和苦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去相信奥林波斯山上住着十二位天神,他们统治者世界,掌管着人类的生死,命运意识已被人的理性思维所取代,但是今天的人们仍会为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喝彩,为不幸的俄狄浦斯王悲伤,这就证明了在古希腊悲剧中有着一种能够打动各个时代人的本质因素,这就是古希腊悲剧所蕴含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是对生命本身的肯定,是对自由的赞颂,更是对生命崇高感的追寻的一种英雄主义精神。从原始初民使用象征生命的“红粉”,到古希腊人对生命思考的传说,到最终古希腊人的神话与这种悲剧意识相结合而带来的悲剧的诞生,古希腊悲剧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意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古希腊悲剧是一种生命悲剧,它凝聚了古希腊人对生命的崇拜,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阻碍生命发展的命运力量的抗争。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和古希腊人一样感受到悲剧的魅力,恰是我们仍有着旺盛的生命追求,也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所说:“悲剧比别的任何文学形式更能够表现杰出人物在生命最重要关头得最动人的生活,它也比别的任何文艺形式更能使我们感动,它唤起我们最大量的生命能量,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宣泄。”在对悲剧的欣赏中,人认识到了自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同样,希腊人也正是通过悲剧中生命的毁灭感受到了生命永恒的美。


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悲剧意识,但悲剧却是希腊所独有的成就,他们首先理解了悲剧并把它发展到了顶峰。在希腊,悲剧不仅直接触动了那些伟大的悲剧诗人,让他们每年去参与悲剧比赛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希腊民众的关注,他们也深深被希腊的悲剧表演所吸引,据传其中一次的演出就吸引了将近三万的观众来观看,希腊悲剧成为希腊人民受教育和娱乐的最主要的方式。人们对悲剧的关注也是空前的,当时的希腊悲剧的观众不仅包括社会的贵族和上层阶级,普通民众,甚至是女人、奴隶和囚犯也可以进场来观看悲剧的演出,政府为了鼓励人民观看悲剧,还为这些前来的普通贫穷的民众发放津贴。不仅如此,人们还竞相为能够背诵和出演古希腊的悲剧为荣,甚至还曾传说,斯巴达人因为聆听了欧里庇得斯的诗歌,而为诗歌所震撼,放弃了复仇,放弃了摧毁雅典城的想法。希腊的悲剧就是诞生在这样一块土壤里,这使得它一诞生就发展到了它的最高峰,成为至今人类无法逾越的界点。
希腊悲剧经历的繁荣是辉煌的,但也是短暂的,在发展到巅峰的时刻它迅速走向了瓦解,如尼采所说,希腊的悲剧和其他艺术不一样,它不是寿终正寝的。尼采从音乐精神出发,指出音乐精神的消失导致了希腊悲剧的消亡,而造成这种原因的罪魁祸首是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和他的同伙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用苏格拉底精神代替了音乐精神,悲剧也就消亡了。苏格拉底精神实质就是指理性精神,悲剧发展到欧里庇得斯阶段,希腊社会哲学理性开始繁荣,智者学派兴起,理性思辨代替了直觉的生命感悟,理性所宣扬的乐观主义的科学至尚精神导致了对科学和知识贪得无厌的求知欲,而这种求知欲必然要排斥不遵从逻辑原则的艺术,尤其厌恶崇尚生命冲动的悲剧,以道德理性来代替英雄主义的生命力崇拜。欧里庇得斯又是一个泛神论者,但他却不相信希腊神话里的天神,因此,从他开始神话思维逐渐消失了,那原来只是为崇高的神灵和英雄们表演设置的舞台开始让位于平民,正如尼采所说,一个失去了神话的家园,逃离了神话怀抱的民族必定会没有生气,没有了生命力,从而,以歌颂生命为主题的悲剧开始被谐谑世态人心的喜剧所取代,传统的希腊生命悲剧消失了。然而,古希腊悲剧的衰亡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尼采将它仅仅归罪于欧里庇得斯一人无疑是有失偏颇的。也许歌德的话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说任何个人能造成一种艺术的衰亡,我绝不赞同这种看法。有许多不易说明的因素加在一到起作用,才造成这种结局。很难说希腊悲剧艺术在欧里庇得斯一人手里衰亡,正如很难说希腊雕刻艺术是生于菲狄亚斯时代,而成就不如菲狄亚斯的某个大雕刻家手里衰亡一样”。
参考文献:
[1]赵凯.人类与悲剧意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2]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六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6]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十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