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作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
怎样看待三轮车夫被录取…
怎样的八字是偏房妾命?
怎样从你的八字看配偶相…
婚前对女朋友好,婚后对…
汉字的五行究竟怎样确定
《易经》是谁写得,是怎…
怎样用手机灵数占你最近…
怎样占卜
怎样打造你家中最牛的风…
最新热门    
 
怎样看待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

时间:2009-8-8 16:49:32  来源:不详

——兼与农业特征论者商榷

  内容提要  判断一个社会的经济特征,依据是这个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推动力是农业还是工商业。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农业,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大部分粮食需要从海外进口。另一方面,希腊的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商品化了。商品经济意义上的农业与工商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城邦社会经济基础的主体部分。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但我们不能把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特征等同起来。

    关键词  第一物质推动力  希腊城邦社会  农业  工商业  经济特征

关于古代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问题,有的学者提出,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也同古代中国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⑴这种被称为“最新研究成果”⑵的农业特征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关于古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问题,在理论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重要不仅仅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它关系到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关系到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异同,以及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共性与个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一、判断一个社会经济特征的依据

 

    我们不能把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特征等同起来。人类依赖于农业而生存是普遍的规律,但不等于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一定是农业特征。笔者认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农业特征,其主要依据和着眼点有两个方面:

    首先,考察现有农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即看这个社会在发展问题上主要是依赖于农业,还是依赖于工商业。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即农业不仅是这个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推动这个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力量,或称之为第一物质推动力,则我们可以说,这个社会的经济特征是农业的。反之,如果这个社会的生存依赖于农业,而发展主要依赖于工商业,工商业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工商业成为第一物质推动力,则我们说,这个社会的经济特征是工商业的。依赖于农业而发展,农业为立国之本,则必是农业特征无疑,但发展的步子也必然十分缓慢。依赖于工商业而发展,工商业为立国之本,则是工商业特征,发展的步伐也必然快得多。笔者之所以把社会的发展这个环节看得比生存这个环节更为重要,把农业或工商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视为判断经济特征的关键和主要依据,是因为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界,动物界靠本能,只要适应环境,能生存下去就可以了,只求生存,不求发展(动物没有主观世界,一切活动都是本能,实际上谈不上“求”),而人类社会则不同。马克思把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看作是人类历史的本质。人类有理想,有追求,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境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开拓创新,不但改造外物,同时也改造自身。这就是说,人类不仅求生存,而且求发展,时刻都在追求和趋向于完美的生活。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一书,其主题就是“人类如何可以生活得幸福或快乐。幸福或快乐是古希腊人追求的人生理想。”⑴亚里士多德则更明确地指出,人类“生活的欲望”没有穷尽,满足生活欲望的事物也没有穷尽;“人生的快乐”“需要有财货为之供应”,于是,“投身于赚钱的事业”,便“成为时尚”。⑵因此,就经济生活领域而言,工商业,尤其是商业,其产生既是人类追求完美生活的结果,又是人类追求完美生活的手段。事实上,只有农业的生活,不是趋向于完美的生活。人类不可能只发明出农业,只满足于依赖农业而生存,于是,工商诸业,特别是商业,便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并且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社会又是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的统一。生存是相对静态的,发展是相对动态的。人类社会要实现相对静态的生存,只要满足于基本的能量供应,即有了农业就大体可以了。而要实现动态的发展则不然。不仅需要基本的能量供应,更需要不断添加新的物质力量。这新的物质力量是来自于工商业,还是仍然凭借传统的农业,无论哪种情况,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们能否实现趋向完美生活的大问题。所以,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哪一种经济力量在起主要作用,即成为第一物质推动力,这与人们的生活是否趋向于完美直接相关、至关重要。因此,笔者把它作为检验一个社会经济特征的主要依据,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成立。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社会是农业特征还是工商业特征,其主要依据是看推动这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力量是农业,还是工商业。如果是前者,则一定是农业特征;如果是后者,则一定是工商业特征,这是我们把握问题的关键。在这一前提下,作为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的,假设是工商业,其一定范围内的量的规定性就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了。譬如,在一个社会里,工商业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在量上有时候可能没有超过农业,从事工商业的人口,也没有超过农业人口,但这量上的相对劣势,并不影响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如占国民经济总量或国民人口总量的1/3,或1/4,甚至1/5或再低一些,由于它具有非农业可比的物质能量,如同俗语所说的“四两拨千斤”、“小泥鳅掀起大浪头”,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推动力,所以我们仍然应该承认这个社会的特征是工商业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就是一个例证。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广大农村仍像一片汪洋大海,城市化程度还非常低,虽然已由原来的17.1%提高到29.9%,但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准近40%相比还差许多⑶,更不用说与发达国家比了,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力推行商品经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归根结底,都是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要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特征下一个结论的话,那么,用农业特征论显然是概括不了的,我们只有承认工商业特征,亦即商品经济特征,才能正确地揭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特征的主流和本质,并进而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从量的角度看,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近期内这顶帽子还摘不掉,农业人口还占大多数,农业经济还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但这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特征的本质和主流,而仅仅是浮在表层上的一种现状,本质和主流的东西,亦即决定并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是工商业,亦即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第一物质推动力。所以,笔者认为,在考察一个国家的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总体结构中所占比例与该国经济特征的关系问题上,必须确定这样一个原则,即工商业经济成分即使达不到50%以上,工商业人口也不占多数,但只要根据其实际所发挥的作用,成为第一物质推动力,我们就应该断定这个国家的工商业特征。事实上。在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古代国家,在社会总人口中,能有1/3或1/4甚至1/5的人去从事工商业,就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就足以构成一股强劲的经济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种认为只有大多数人都去从事工商业,才够得上工商业特征的观点,显然只重视了事物的量,而忽视了事物的质,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既脱离实际,又苛求历史。农业特征论者把古代文献中关于希腊城邦“最大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于土地的收成,其次是港口税和市场交易税,再次是其他收入”的有关记载视为农业特征的依据⑷,显然就是犯了这个毛病。从量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工商业人口和商品经济成分,可能没有占优势,即形式上处于非主导地位,但只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如三到五分之一),就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第一物质力量,亦即处于实质上的主导地位。像刚才例子中“港口税和市场交易税”能够在该城邦的收入来源中居第二位,在笔者看来,已是很了不起的了,仅此一点,就足以推想该城邦工商业发展的盛况,并足以说明该城邦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推动力是商品经济,而绝不是自然经济意义上的农业。我们还可以以一个家庭为例。假设有这样一个五口之家,三人务农,二人经商。试想,从形式上看,在这个家庭里,农业人口占了大多数,但实际上到底是农业人口对这个家庭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呢,还是商业人口对这个家庭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呢?我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在现阶段中国农村,一个五口之家能有一人去经商,就足可以使这个家庭在经济上殷实富裕,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或几十万元户,从而遥遥领先于其他农产。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在看待古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问题时,即使一个城邦的公民主体多数是农业人口,照样有可能是工商业特征。工商业者人数少,但只要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带动社会快速发展,照样可以造成一个国家的工商业特征。其次,我们还应该分析现有农业的性质,即看现有的农业是属于自然经济范畴,还是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如果属于后者,则该社会一定是非农业特征的,农业特征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古代希腊的农业与城邦社会经济特征的关系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都要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古代雅典国家也不例外。无论古代文献记载,还是阿提卡半岛的历史实际,都证明了雅典国家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⑸整个希腊,山多地少,“大部分是贫瘠无用之地”⑹,“比较宜于畜牧而不宜于耕种”⑺,“国内水源不足,没有经常供水的河流、湖泊或大的泉井”⑻。至今,希腊仍“干旱少雨”⑼。这种状况造成了雅典国家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居民自我消费的需要。在雅典国家,据统计,公元前5世纪最好的年份粮食总产量不过45万麦斗,而当时雅典总人口约为33万人,年需粮食约为198万麦斗,粮食产量不及需求量的1/4,4/3的粮食需要从海外进口。⑽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它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农业在雅典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处于一种非主流地位。试想,自产的粮食,连肚子都填不饱,吃一顿要饿三顿,这样的农业怎么能称得起是“城邦社会最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基础”⑾?对于这个“最基本的食物问题”,希腊人非常清楚它的重要性:“食物是个很基本的问题,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进食物,他就活不下去”⑿。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粮食,它就无法生存。“肚皮总需要填满”⒀,“无论什么都不及可憎的腹中饥饿更令人难以忍受”⒁。根据上文所论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特征的标准,我们可以发现雅典国家的农业不但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力量,甚至连维持社会的生存都做不到。

    正因为粮食紧缺,不能自给,所以早在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国家就通过立法,禁止农产品出口,只有作为经济作物的橄榄油例外。为了生存的需要,雅典国家不仅禁止粮食出口,而且每年还要从黑海沿岸、埃及以及西西里等地大量进口粮食。进口粮食成为雅典国家维持生存的重要经济手段。与此同时,对粮食的管理和分配也成为城邦政治家非常棘手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