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盘点2008“最”八卦房产…
《易经》“八卦”
八卦与识别人的“八征法…
“八卦”至今仍然适用
“八卦”宣扬迷信
照妖镜”暗战“八卦图”
、“八宅风水”与“玄空…
“八宅派”确定住宅财位
老北京的“八大胡同”
“新世纪文学”八大趋向
最新热门    
 
“八米卢郎”考

时间:2009-8-8 16:54:41  来源:不详

《北齐书·卢思道传》:“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隋书·卢思道传》亦载此事,文字全同。《太平御览》卷八三八《百谷部二·米》引《北史》曰:“齐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卢思道独有八首。故时人称为‘八美卢郎’。”文字小异,而“八米”作“八美”,于文意似能讲通。然而收在谷部米类,“八美”显是“八米”之误。否则全篇无一“米”字,不合体例。

“八米”二字颇不易解。前人或避而不言,或以为“米”字有误。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说:“鲁直《与高子勉》云:‘尊前八米句,窗下十年书。’徐师川《与潘邠老》云:‘字直千金师智永,句称八米继卢郎。’齐文宣崩,文士各作挽诗十首,择其善者用之,每人不过一二首,唯卢师道独得八首,时人称为‘八采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若作‘米’字,无义理。诗人不之考,相袭以为八米,盖言精凿,失之甚矣。元微之《酬乐天》云:‘八采诗成未伏卢。’可证‘采’字为是。”朱翌为南宋初人。同时主此说者有吴曾,而理由有所不同。其《辨误录》卷下《八米八采》云:

唐张祜《寄卢载诗》:“少见双鱼信,多闻八采诗。”用《北史》文宣帝崩,朝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惟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隋书·卢思道传》亦同。尝疑“八米”无义,不可晓,偶阅孔毅父《续世说》所载与史不同,乃非米字。其说云:“北齐文宣帝崩,当时文士各作挽辞十首,择其善者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不过得一二首,惟卢思道独得八首,时号‘八采卢郎’。刘逖亦只二首中选,中书郎李愔戏逖云:‘卢八问讯刘二。’逖衔之。武成时,逖典机密,以事中愔,武成大怒,大加鞭扑。逖喜复前恨,曰:‘高槌两下,执鞭一百,何如呼刘二时!’”云云。乃知“米”为“采”。窃尝推之五木之戏,其采有十二,其四为王采,贵也,其八为氓采,贱也。王采之中有采曰白,盖五木俱白也;谓之白八,以其策数八而已。思道之诗既胜魏收诸人,如五木之戏得王采白八耳。故《楚辞》曰:“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枭二为氓采,牟者胜也,欲胜其枭,必呼五白也。其说具《樗蒲格》及《国史补遗》、李翱《五木经》。近时姚宽著《西溪丛语》,以为八米关中语,岁以六米七米分上中下,言在谷取米数之多寡,盖姚不得其说而为臆论也。

按朱翌、吴曾皆以为“八米”当作“八采”,盖因字形相近而误。此说一出,颇为后人认同。清人何焯、阎若璩皆默认此说 (见《翁注困学纪闻》及阎氏手批《困学纪闻》) 。台湾《中文大辞典》[八采]义项(二):“称卢思道也。误作八米。”明确赞成“八采”之说。《辞源》、《汉语大词典》则较为谨慎,两说并录,不加裁断。这一问题实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寻求确解。

“八采”之说虽似甚辨,细绎之亦不足为据。吴曾以为“八采”之名得之于五木之戏。按《五木经》:“王采四:卢、白、雉、牛。”五木“皆白曰白,厥策八”。“白八”虽为王采之一,然而五木皆白与卢思道之事“择其善者”、十取其八之义不相合。五木之戏至宋时已失传 (参见程大昌《演繁露》卷六) ,吴氏多半不解其义,徒以“王采白八”之目加以附会,故其说绝不可通。朱翌以为“十首中采八首”,故称为“八采”。若果如此,则“采”字为动词,“八采”之称不过直叙其事,毫无兴味可言,“时人”必不以此语为美谈,史家更不必形之于笔端。故其说虽似通达,实亦乖于事理。

朱、吴皆以“八米”之词“无义理”、“不可晓”,故据他本异文,创为“八采”之说。此说既无以立足,则“八米”一词仍为悬案。

考《北齐书》、《隋书》通行之本皆作“八米”;唐人诗文中,以“八米”为故实者甚多,少有作“八采”者。吴曾所引张祜《寄卢载》诗,《全唐诗》卷五一作“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不作“八采”,“双鱼”对“八米”甚工切,以文法言自以“八米”为是。朱翌所称元稹“八采诗成未伏卢”之句,见于《全唐诗》卷四一七《重酬乐天》诗,亦作“八米”,不作“八采”。另外,《全唐诗》卷七六王锴《赠禅月大师》诗:“神通力遍恒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全唐诗》卷六六五罗隐《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诗:“地推八米源流盛,才笑三张事业贫。”皆以“八米”隶事。李商隐《樊南文集》凡两用此事,皆作“米”。《樊南文集》卷三《献侍郎巨鹿公启》云:“闻郢中之《白雪》,愧列千人;比齐日之黄门,惭非八米。”卷六《祭长安杨郎中文》云:“孙金卢米,百赋千诗。”商隐为文使事,素称精切,值得重视。可见唐人多从“八米”之说,似无异议。至于宋人偶见“八米”作“八采”,当是字形相近致误。如中华书局影印宋本《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吕氏春秋》曰:“得时之黍,芒茎而徼下,穗芒以长,抟采而薄糠。”“米”即误作“采”,可以取证。

《齐民要术》卷一《种谷第三》作者自注:“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八米,指出米率达到八成。”即从谷得米达到八成。《九章算术》卷二:“粟率五十,粝米三十。”是说粟五十升,出米三十升,则出米率为六成。杜佑《通典·食货六》载唐制:“应贮米处,折粟一斛,输米六斗。”出米率仍按六成算。可见六成是常见出米率。所以《齐民要术校释》说:“这(八米)是很 高的出米率。”因为多次锄地,可促进谷物早期分蘖,又可抑制后期无效分蘖,使秕谷减少,糠薄米实,所以出米率甚高。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米》亦云:“粟有秕者,故北齐择卢思道之诗得八首,人言‘八米’。以稻喻之,若言十稻之中得八粒米也。”徐锴称稻,实兼粟而言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则谷米亦皆曰稻。”)其说与《齐民要术》所载相合。《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是北魏人,卢思道为北齐人,时代相近,地域相同。“八米”之含义正与《卢思道传》所载“择其善者”、十首之中“独得八首”之事相契。故时人加以类比,称为“八米卢郎”。可见“八米”,并非“无义,不可晓”,实乃当时习语,故时人得以称之,以为美谈。唐人近古,犹知其义,故诗文使事用典,多遵“八米”之说。宋人多已不能了然,则据形近致误之异文另创别解。近人费洁心编著《中国农谚》第三编《作物之部》收有“谷锄七遍碾九米”一条,这一在现代还活在农民口中的谚语,与《齐民要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之语相比,句法相同,可谓同一机杼;足证“八米”之说之可信。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八米》云:“卢思道挽诗八首,比时人最盛,时人谓之八米卢郎。八米,关中语,岁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谷取八米,取数之多也。”姚氏之说不为无理,惜其语焉未详,致使吴曾指为“臆论”。

“八采”之说影响甚大,使一些古书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改易,难辨是非。即如朱翌《猗觉寮杂记》所引黄庭坚《与高子勉》诗:“尊前八米句,窗下十年书。”今见于《山谷内集》卷十六《次韵高子勉十首》第九首,《丛书集成》本、《四部备要》本皆作“尊前八采句,窗下十年书”,而且任渊注引《北史·卢思道传》也作“八采卢郎”。朱翌同篇所引徐俯(字师川)《与潘邠老》诗:“字直千金师智永,句称八米继卢郎。”“金”对“米”,以实物对实物,非常精切;李商隐已有“孙金卢米”之句,不容有误。徐俯乃黄庭坚之甥,其诗深为舅氏所赏,二人有师承关系,且朱翌是南宋初人,所见当有据。今本作“八采”者,或是形近致误,或为后人改易。然则“八米”说的确立,对于古籍校勘也是很有裨益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