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西堤红山销售说辞之大话…
《西游记》中的五行团队…
《西游记》圣境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
不朽的童心审美的游戏—…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
《西风》:“论语派”后…
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
最新热门    
 
《西游记》讲记

时间:2009-8-8 16:56:09  来源:不详
心十二时。” 现代把hour翻译成“小时”,相对于古代的“时”。小时,就是二分之一时。十二时,就是二十四小时。“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就是这张图。从这里开始有人,到这儿人类灭绝,它算了一个大命。《皇极经世》是宋代人邵雍(邵康节)写的,和二程、司马光同时代。《宋史·邵雍传》记“司马光兄视雍”,司马光最佩服他,把他看成哥哥。《皇极经世》写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资治通鉴》截取了其中的一段。《资治通鉴》当然是史学名著,然而《皇极经世》另外有哲学境界,邵康节的思想是从《周易》来的。《西游记》用的是《皇极经世》的宇宙观,它在观念上没有创造性,是抄来的。
  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这首诗就是邵雍的《冬至吟》,见《伊川击壤集》卷十八。“天心”思想出于《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首诗朱熹非常喜欢,后来也写了类似的一首:“忽然半夜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心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答袁机仲论<启蒙>》)因为朱熹肯定了他,以后皇家的意识形态中,就有邵康节的东西保留下来。年的“一阳初动处”,那就是冬至。要知道明年的信息,在冬至前后敏感的人感觉得到的。走到前边是十一月,再走到前边是十月,秦始皇是建亥,最最着急了。建亥再往前一点,就是今年了。《诗经·七月》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农民就是这样的,明年的东西早早打算。要走到前面去,要早做预备,再往前没有了,再往前就是今年了。
 然后有了天,“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子、丑、寅。这是中国古代自然演化的创世论,而基督教有另外的创世论,这样构成了不同的信念系统。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这是当时的世界观念,也就是《西游记》作者心目中的世界图谱。《西游记》作者描写孙悟空活动时,心里想的是这幅图。有一点很奇怪,在佛经的四大部洲是“东胜身洲”,《西游记》写成了“东胜神洲”。可能觉得“神”比“身”好看一点,也可能受到了“赤县神州”的影响。总之有点不知不觉,有点暗示,有点贴近。施莱尔马赫讲,翻译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对得起作者,一条路是对得起读者。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一种是直译,一种是意译。实际上完全的直译是没有的,完全的意译也是没有的。直译不可无,意译呢,原来的东西就一点点变化掉了,这就是格义。像“东胜身洲”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东胜神洲”了。说不定也不是故意改的,或许是笔误,这样写顺啊,这样写舒服啊,于是就错过去了。“北俱芦洲”,一般也写成“北俱卢洲”。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傲来”,中国的思想,《庄子·大宗师》所谓“乎其未可制也”。中国的思想,好也好在这里,问题也在这里。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可以成尧舜,一个人有无限的发展前景。西方则重视谦卑,一切都归于上帝。从西方来讲呢,就是东方的人太傲了,自己修炼,不要上帝。对西方人来说,你不通过十字架的中介,不通过耶稣基督,你不可能跟上帝沟通。后来一点点引申出去,层层代表,还必须通过教会的中介。后来“抗议宗”(Protestant)反掉了,但还是必须通过耶稣基督的中介。我觉得贵族气是一样好东西,可惜我们没有,都是有钱什么的。其实“贵”是心理的贵,自尊自重。我看到这样的人很少,但看到这样的人是可以安心的。我不需要这个东西,这些事我做了就难过,这种贵气就是“傲来”。谦卑和骄傲,我觉得是可以相通的。谦卑中含有骄傲,骄傲中含有谦卑。《易经》只有一个卦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卦象山在地中,好比山在吐鲁番盆地中,我比你盆地低,但我是一座山。“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我是非常非常低了,但是你超不过呀。“劳谦,君子有终”。做最低下最苦最累的事情,所谓劳工神圣。《五灯会元》卷九记无著文喜禅师去做伙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记薇依深入到工厂里做苦工,身体都搞坏了。薇依有个思想我觉得很好。她说劳动无论如何是苦的,不管你怎么说,劳动总是苦的。除非你给他一个希望,给他一个光明。那么我发大乘菩萨心,我自己要到这个地方去,做最苦的我最幸福,否则你怎么可能摆脱受辱的感觉。人和自然界有一个对立,劳动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事情。除非意念上给你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催眠。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红楼梦》补天之石也是三万六千五百块,后来多了一块。这块摆不平的石头就是宝玉,后来就进了《红楼梦》,衍出故事。《西游记》也是一块石头摆不平,所以有了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种种历程。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里面有个灵。后来见风就大,化作一个石猴,这就是“息”。这里“灵”,就是风,就是息。《旧约·创世记》1,2:“神的灵在运行”,7,15:“凡有气息的”,《出埃及记》10,13:“东风把蝗虫刮来了。”这里“灵”、“气息”、“风”都是一个字,在古希伯来文可转写成ruch ,在古希腊文可转写成pneuma 。《约翰福音》3,8:“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一样。”石头和生命的关系,也就是非生物和生物的关系,在中国可参考“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佛祖统纪》卷三十六晋安帝元光二年记道生:“束身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经》,至阐提处说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然后就是孙悟空的早年生活。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三五百年过去了,这是孙悟空的童年。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这个老猿因为年龄大点,看得多了。三五百年是所谓大年,如果相应的是小年的话,人生是有这段时间的。所谓童年和少年,小小少年小小烦恼,包括青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很幸福的。我自己也有这样一段时间,真是糊里糊涂,不知道的,很高兴。“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太慢”,其实都不知道日子在过。那时候我做过工人,拿过十八元的,然后从十八元一直长到三十六元。拿了这个十八元往家里一交,然后什么也不管,天天跟同伴在一起打牌啊,下棋啊,天天这样混日子。玩下来也读书,跑到图书馆的落地长窗那边读。心里非常好奇,每本书都好像封闭了一个世界。这本书会讲什么,那本书会讲什么,就这样一本本排队看过去,也不知道有什么读书方法。书不太多,大致也看得完,也没想过将来要派什么用场。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也包括“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段时间。文化大革命的情形其实不太好,家里很清苦,但小孩子没什么忧虑,忧虑是大人的。他们操持着家,自己根本不要管,天天很晚回去。就是这样过日子,不像现在的小孩都被大人逼着要担心考试。我想这大概相当于孙悟空在花果山的那段时间,真是好。我自己到二十七、八岁时亲人接连死亡,就猛然觉得有压力了。我上次讲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你的无忧无虑来自一股潜在的“息”。我觉得对身边的亲人要珍惜,他们潜在的“息”在支撑你,你不知道的。真的这个“息”没有了,不对了,天塌下来了。原先以为家里人不会死,自己也不会死,以为永远是这样,其实永远不是这样,是你没有看出来。这一个觉醒以后,念的书就两样了,这就是所谓“道心开发也”,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忧”(Sorge)。人是会自我麻醉的,过一段时间有个地方会亮一亮,亮一亮过后又会熄灭。那时候可读的书很少,《鲁迅全集》啊,《毛泽东选集》啊,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啊,读得津津有味。《西游记》也是那时候读的。“文化大革命”中真正严格禁书的只有一段时间,后期稍微有点开放,《西游记》还是可以看的。“道心开发”以后会醒过一些来,一般人就忽略过去了,有些人就开始两样了。当然,两样以后回去还是平凡人,但那是另外一回事。“道心开发”的时候人人都会有,可以自己核对一下在哪个地方。条件越是好,这段时间越是长,反应过来越是慢。但是没有这段混混沌沌的日子呢,也不好。一开始就醒的或者是再来人,或者是有毛病的。
  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五虫就是古代对动物的分类。人类是裸虫,兽类叫毛虫,禽类叫羽虫,鱼类叫鳞虫,虫类叫介虫。《大戴礼记》和《月令》当中讲,“鳞虫三百六十,龙为之长”。鳞虫里边最厉害的是龙。“羽虫三百六十,凤为之长”,鸟类里边是凤凰最厉害。“毛虫三百六十,麟为之长”,麟是麒麟。“介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乌龟年龄长,你飞个十年,我爬个一千年,我还活着,生命力绵密漫长。“裸虫三百六十,圣人为之长”。人的标准就是圣人。古希腊关于人有两个定义,一个据说来自柏拉图:“人者,两足而无羽毛之动物也。” (《名哲言行录》第六卷第二章,参考《管锥编》第三册,1162-1163页)“裸虫三百六十”可以对应这一种定义。另一个来自亚里斯多德:“人是理性(logos)的动物”,或“人是言语(logos)的动物”(《论动物部分》641b8,参考《管锥编》第二册,408-409 页),“圣人”可以对应这一种定义。当然,这只是初步的一说,深入研究还可以有变化。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人里边只有三种人最厉害,一个是佛,一个是仙,因为《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圣人他觉得不够一点,加了一个“神”,“神圣”。《西游记》用神圣,其实也是古语,《古文尚书·大禹谟》:“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淮南子·人间训》:“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圣相关世间法,神相关出世间法;圣重视其可知可感,神重视其不可知不可感。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佛与仙与神圣,实际上就是三教,三教里做到极顶了。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一定要找到此三者。去问他一下,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找不到,一生不罢休,这样才有《西游记》的故事。无论如何要遇见这个最高最高的人,见过一面,然后这一生就不枉费。否则再好再好,世间法就把你限制住了。《管锥编·列子》引用希腊人的话以得生上国为福,也可以理解为提高遇见此三者的概率。这是关键性的一句话,“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下面这首诗也很好: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把这个源流说破了,所有矛盾的东西就和谐了。孙悟空又到了南瞻部洲,“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罗马书》(7 ,15)里有句话,说:“因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