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三国演义》中的五行团…
让你了解的风水小知识《…
谁动了《三字经》
爱国演讲稿范文
《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启示——…
《三国演义》的魅力与缺…
《三国演义》创造心理动…
简论《三国演义》传播研…
最新热门    
 
《三国演义》与古代将相文化

时间:2009-8-8 16:56:12  来源:不详
实,却感人肺腑,正如沈伯俊先生在论述诸葛亮形象时所说:“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悼惜之情,溢于言表,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中国传统文化劝人为善为忠,人民大众无不景仰忠义厚道、行善积德之人。《三国演义》是一部典型的继承传统思想的文化小说,作者精心塑造的诸葛亮等蜀汉将相正是这种自身有忠有义又劝人尽忠尽义的大德之士,所以他们的故事在古代民众的文化生活中一直被传诵不息。
   
    三、天下苍生意识
   
    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统治者的暴虐无道带来的战争杀戮,加上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弱小的民众需要关怀、爱护,他们厌恶动荡不安而向往天下清平。为此,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苍生意识。所谓“苍生意识”,就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心系天下苍生百姓,为他们的命运着想,苍生有难,于己有责。凡乱世贤相良将无不放眼天下,忧念百姓,否则,本领再强,对君王再忠贞,也称不得真正的贤相良将,《三国演义》正是在这个高层面上来塑造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形象的。
   
    小说一开始就写张飞、关羽和刘备一道决心“与国家出力”,虽然名微位贱,但依然心存天下苍生,在桃园结义之时发出了“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誓言。赵云年少之时就表露了“匡国救民”的心志,他说:“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云愿从仁义之主,以安天下。”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欲“展经纶于天下兮”,“立功名于金石兮”,而其“展经纶”、“立功名”的动力和目的仍然是“救生灵于涂炭兮”。这些蜀汉的贤君良臣们无不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而从不在意个人的富贵享乐,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在这方面,诸葛亮和赵云表现最为突出。
   
    作为罗贯中最喜爱的英雄人物,诸葛亮和赵云的英雄品格几乎是完美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衡量他们,他们也无疑是古代贤相良将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蜀汉集团里他们不仅地位高,而且深得刘备信赖,但他们从不顾念个人的荣枯得失,时刻关爱百姓和士卒,终生不求富贵享乐。但愿国泰民安。赵云奔走四方,追求的目标就是安天下、救苍生,所以,当刘备打下益州要把良田美宅“分赐诸官”时,赵云挺身而出,直谏道:“岂可求安也?……益州人民,累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方可使出赋役,自然心服。不宜夺之为私爱也。”尽管赵云的出发点是为了有利于蜀汉集团的统治,但他认为不可忽视蜀中人民苦于兵火的现状,实属难得。诸葛亮的忧国爱民、公正无私的贤相品格,从他临终前给后主刘禅写的遗表里即可窥见一斑:“伏愿陛下清心寡欲,薄己爱民;尊孝道于先君,布仁义于寰海;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除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先帝、陛下也。臣亮临楮不胜涕泣,激切祈恳之至。”一个手握重权的宰相竟如此廉洁,生前家无余财,死时不求照顾家小亲族,惟愿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清心寡欲,薄己爱民”,这种胸怀、境界不仅在古代社会难以望其项背,即便是在今天亦弥足珍贵。毫无疑问,强烈的天下苍生意识是贤相良将深受古今民众爱戴欢迎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四、英雄不好美色
   
    古人常言:“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最怕的是美人关,许多人往往会拜倒在石榴裙下迷色丧志,甚至弄得身败名裂。人爱美色乃自然之理,爱色但能不为美色迷惑者方为真正的英雄,这便是《三国演义》独特的英雄观。小说对好色行为均加贬斥:董卓沉迷女色,结果身首异地;吕布为女色疏离将佐,结果被级死在白门楼下;曹操宛城贪恋女色,结果弄得子、侄、爱将身亡,自己也差一点死在乱箭之下;苗泽为一女人害了姐夫全家,自己也落得被斩首的下场。
   
    许多学人指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作品宜扬陈腐的“女色祸水”论,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但我认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女性观毕竟有不同之处。《水浒传》为了歌颂梁山好汉真正的英雄品格,刻画了一大批一辈子不近女色甚至疾色如仇的单身硬汉,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不符合生活实际,而且作品所描写的美女几乎个个是给男人带来灾祸的祸根而受到作者的鄙夷,的确存在着相当浓厚的“女色祸水”论调。《三国演义》则不同,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没有疾色如仇的倾向,他们对待女色皆是生活中的常规心态;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指责这些女性,甚至有的美女形象具有过人的胆气和才识,还受到作者一定程度的赞颂,如貂蝉、徐氏等。罗贯中在女色问题上明显把矛头指向男性,他的基本观点是:真正干大事的英雄是不会沉溺女色的,事业的天平总是重于情感欲望,如诸葛亮、赵云等;只有那些缺乏品格修养、任意放纵情欲的人才会栽倒于石榴裙下,如吕布、董卓之流;偶尔失足而能回头改过者亦不失为英雄,如曹操、刘备等。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迷于美色而功败垂成的英雄实在不少.后世的感叹惋惜也从来不绝于耳。也许正因为此,罗贯中满怀激情地赞扬了不为女色所动的蜀汉贤相良将的气质品格美,为后世树立了真正的英雄楷模。
   
    根据《三国志》等史籍的记载,历史上的张飞、关羽并非不近女色。裴松之在《三国志·夏侯渊传》的注释中引《魏略》云:“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夏侯霸的堂妹显然有几分姿色,张飞才会劫持为妻的。而按裴松之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所引《蜀记》的记载,关羽的好色比张飞更显。关羽随曹操攻打下邳,听说吕布下属秦宜禄的妻子很漂亮,便一再向曹操请求把这个女人赏赐给他,曹操后来把这女人叫来一看,还真是貌若天仙,便自己留着享受了,关羽为此心里颇为不满。但到了《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张飞的劫持少女行为只字不提,张飞俨然一个从不沾女色的铮铮铁汉。而关羽更是一个具有男人气质美、能过美人关的大英雄:曹操收降关羽后,为了笼络关羽,专门挑选了十个美女去侍侯他,关羽“将所赐美女尽送入内门.令服侍二嫂嫂”,后来离开曹操寻找刘备时又将美女及所赐财物全部归还,充分表现了关羽不为女色而丧失节操的英雄品格。
   
    历史人物赵云、诸葛亮不好女色于史有载,罗贯中在史实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挥。赵云打下桂阳后,桂阳太守赵范亲自做媒,极力劝赵云娶国色天香的樊氏,赵云坚决回绝,诸葛亮劝道:“美色,天下人爱之,公何独如此?”赵云回答说:“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政?”又说:“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在赵云的心目中,再美的女色重不过事业功名,这是何等的良将品质与境界,世上能在绝色面前毫不动心的又有几人?难怪刘备脱口赞道:“子龙乃真丈夫也!”诸葛亮的娶妻更是被传为美谈,小说之《玄德风雪访孔明》叙述刘备在卧龙冈遇黄承彦,作者用小字注介绍道:“黄承彦乃沔南名士,一见诸葛孔明而异之。后孔明要娶妻,承彦曰:‘闻君择妇,吾有一丑女,黄头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纳乎?’孔明忻然而娶之。时人乃笑孔明,为之谚曰:‘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以诸葛亮之貌、之才,娶个美丽女子为妻应该不是难事,然而,诸葛亮偏偏不顾俗人讥笑去娶个丑女,为的是什么?无非因为这个丑女德才兼备,非普通女子可比,对于其未来的事业有益。作者后来也没有忘记点明这个丑妇的作用: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让魏兵惊恐不安并大败司马懿,作者用小字注云:“人言孔明妻黄氏善会此法,故孔明学之。”孔子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世上重色轻德者多,诸葛亮以事业为重、以才德作为娶妻标准的异常之举,古往今来实属凤毛麟角。《三国演义》这种主张英雄人物淡泊美色、集中精力干事业的观念,在“贪官+情色”故事频发的当今社会里尤其具有教育意义与现实价值。
   
    总之,罗贯中为后世创造了一种几近完美的贤相良将模式:才高、志大、德优、质美。后来的通俗小说如《封神演义》、《西汉演义》、《东汉演义》、《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英烈传》、《说岳全传》等等,无不仿效《三国演义》来塑造历代将相形象,描绘出一条风格近似、相对定型的贤相良将人物画廊,这类才高、志大、德优、质美的将相形象,在古代社会尤其是下层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深受民众欢迎和喜爱,从而形成了一种颇富生命力的将相文化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