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2009年公务员工作总结
盘点2008“最”八卦房产…
男模成上世纪男色启蒙
杭州飙车肇事者罪名待判…
西方画家笔下的几个世纪…
2008年度品牌价值榜TOP…
华为艰难拿下印度BSNL2…
房产八卦:普通商品房最…
我们中国成最大经济体需…
求测:2009年后半年运势
最新热门    
 
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综述

时间:2009-8-8 16:58:46  来源:不详
扎实的文献考证到精彩的思想内容分析,论述全面,多有创见;显示了作用们深厚的功力,同时又展现出每个作者鲜明的独特风格。这些作品和其他专著、论文一起把《吕氏春秋》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4)比较研究进一步发展

  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以前的研究中已有运用,80年代以后,学者们在研究中更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掘吕书与先秦诸子、古代典籍在思想、艺术上的传承与联系,进而确立吕书在文化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并试图解决一些吕书研究中难以定论的诸如吕书学派属性等问题,共产生论文15篇,专著1部。其中比较多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吕书与《淮南子》,一是吕书与先秦诸子。前者以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比较分析——兼论秦汉之际的学术思潮》为代表,后者以修建军的《〈吕氏春秋〉与道家析论》、《〈吕氏春秋〉与墨子》、《〈吕氏春秋〉与阴阳家》、《〈吕氏春秋〉与〈荀子〉思想主体之比较——兼议学派属性的一般问题》等系列探讨论文和王克奇《〈吕氏春秋〉、〈韩非子〉异同论》、台湾学者傅武光《〈吕氏春秋〉与先秦诸子之关系》为代表。
  总的看来,20世纪后50年的研究无论是成果的内容种类还是研究的方法理论都与前50年有显著的差别。马克思主义成为研究的主导思想和普遍方法,西方新思潮新方法的引入也迅速回升,而传统的校释整理研究则日益衰微,文献考据研究虽较热烈,但运用的也多是新方法、新理论。整个《吕氏春秋》研究领域,传统研究方式向现代研究方式的转型已基本完成,研究总体框架的构筑也基本成型,现代学术研究已占领了主要阵地,成为研究的主流。

   三、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的反思

  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的成就自不待言,但在为丰富成果鼓舞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中应避免的一些问题。

  1.对《吕氏春秋》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研究的整体意识

  虽然一些研究者极力呼吁,把吕书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吕氏春秋》及其研究的认识并没有根本性改观,在一些学者眼中,除了保存资料外,吕书似乎并没有别的太大价值。所以,尽管学界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的评价已经提高,但在实际研究中对吕书研究的投入却不相称,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研究力度。《吕氏春秋》研究虽很繁荣,成果也很丰富,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一种系统、整体的研究格局,研究队伍虽庞大却没有一股中坚性的固定研究力量,缺乏有凝聚力、有号召力的研究权威,没有形成显著的研究优势和特色,也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讨论学会,未能成为一门“《吕氏春秋》学”。总体来看,整个研究缺乏一种整体意识和规范,处在一种散碎的自发研究状态,不利于《吕氏春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研究领域有待深入开掘

  《吕氏春秋》研究不是“显学”,所以一窝蜂重复劳动的情况比较少,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研究中许多方面研究深度的欠缺。研究过吕书的人不少,而潜心专治吕书的并不多,真正的“《吕氏春秋》研究专家”很少。很多都是其他领域研究者临时介入,从其所在领域出发在吕书中寻找研究材料,切入一块,浅尝辄止,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吕氏春秋》研究的开拓,但并不能根本性地推动研究发展。在《吕氏春秋》研究超越起始阶段已进行到一定深度的现阶段后,表面的浅层研究已不能适应研究需要,甚至会妨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因此,以后的研究必须转向深层次的开掘,不仅是一直探讨较多的政治、哲学、军事、教育、农业等研究领域,还有文艺学、美学、心理学、史学、法学等薄弱领域也须深入探讨。特别是一些领域如逻辑学等起步虽早,但发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也需深入研究以打开局面。

  3.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继承有待加强

  吕书的“杂家”特点导致了研究的庞大领域,但更多的是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和简单共存,各自为阵,并没有形成有机结合的研究体系,所以,研究中各种理论方法的运用也未能有机融会,有些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得较好,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有的就显得生硬,缺乏消化。这也是《吕氏春秋》传统学术研究向现代学术研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方现代学术思想观念和方法规范从引入到真正消化融会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学术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吕氏春秋》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各种研究观念、方法百家争鸣的同时,也要注意适用性的问题,注意学术转型过程中的协调性和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结合。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不能完全脱离传统,传统研究思想方法中经过时间验证为有价值的部分必须继承,这是我们研究的根基;另一方面也要大胆创新,敢于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开拓《吕氏春秋》研究的新天地,只是对于我们不太熟悉的新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必须十分审慎。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 洪家义.吕不韦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 李家骧.《吕氏春秋》通论[M].长沙:岳麓书社,1995.
  [4] 方克立等.中国哲学史论文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 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3.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