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特质 |
 |
时间:2009-8-8 16:58:55 来源:不详
|
|
|
nbsp; 44 林同濟:〈士的蛻變──由技術到宦術〉,《戰國》第四期,1941年12月24日。 45 林同濟:〈官僚傳統──皇權之花〉,注25《時代之波──戰國策派文化論著輯要》,頁76。 46 林同濟:〈中飽──官僚傳統的一面〉,《戰國策》第十二期,1940年9月15日。 47 雷海宗:〈無兵的文化〉,注25《時代之波──戰國策派文化論著輯要》,頁108。 48 林同濟:〈嫉惡如仇──戰士式的人生觀〉,《戰國》第十九期,1942年4月8日。 49 岱西:〈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戰國策》第一期,1940年4月1日。 50 陳銓:〈文化的改建──人生觀的改建》,《民族文學》第一卷第三期,1943年9月7日。 51 陳獨秀:〈除三害〉,《每周評論》第五號。 52 一湖:〈中國士大夫階級的罪惡〉,《每周評論》第二十號。 53 岱西:〈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戰國策》第一期,1940年4月1日。 54 《魯迅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頁353。 55 汪暉:〈預言與危機〉,1989年《文學評論》第三期,25頁。 56 陳獨秀:〈《每周評論》發刊詞〉,《每周評論》第一號,1918年12月22日。 57 陳獨秀:〈山東問題與國民覺悟〉,《每周評論》第二十三號,1919年5月26日。 58 叔永:〈再論黨化教育〉,《獨立評論》第八號;叔永:〈黨化教育是可能的嗎?〉,《獨立評論》第三號。 上一页 [1] [2] [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