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供电所安全员个人总结
论宇文所安对《二十四诗…
最新热门    
 
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文赏析

时间:2009-10-31 10:45:09  来源:不详
摘要:宇文所安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文论译文历来成为西方高等学府汉学研究的教材,堪称经典。然而,毕竟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过程,译者不仅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还要逾越文化的鸿沟。文论翻译还牵涉到语内翻译的问题,情形更加复杂。从狭义的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两方面分析其译文,同时指出其可商榷之处。
  关键词: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文;赏析
  
  中国古典文论不仅是古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而且还是古代文学家创作经验的结晶。经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论已经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随着文学世界化思潮的兴起,文论典籍翻译作为中西文论互释的桥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涌现出许多文论家,刘若愚(James.J.Y.Liu)、黄兆杰(Siu-kit 19ong)、余宝琳(Pauline Yu)、杨宪益(Yang Hsien-y)、施友忠(Vincent Yuchung Shih)以及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等。其间,宇文所安集12年心力精心翻译、评注的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享有较高声誉,该书不仅被列为哈佛大学权威教程,同时还被我国国内相关高校选为专业教材(乐黛云,2002:5)。
  宇文所安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文论译文历来成为西方高等学府汉学研究的教材,堪称经典。然而,毕竟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过程,译者不仅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还要逾越文化的鸿沟。
  
  一、理解透彻、深刻
  
  翻译是一种涉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交际过程。它不仅仅是代码的转换,而且是信息的传递。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因此,要保证意思的正确传递和交际的顺利进行,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理解工作。首先是对源语语言知识的理解。翻译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选义问题。英语、汉语中存在着一词多义现象,所以必须根据上下文来判断选取所需词义。文论翻译情况更为复杂,其中包含了个层翻译过程,首先是与内翻译,即辨义。由于时间的差异,语言文字的意义在不断的变化,今人对古人的语言理解往往出现困难。其次才是语际翻译,也就是把典籍文论翻译成外文。
  辨义为翻译之本,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正确表达。文论典籍翻译也是如此,但文论典籍无论从语言形式和思想理念上都与其他类型文本存在着不同之处。中国语言文字经历了古代、近代及现代几个时期的演变,语义和表达方面变化较大。
  宇文所安深谙中国古典文化和文论思想,在参阅大量注释的基础上,对《文心雕龙》等中国古典文论的理解透彻入微。现仅举几例,借以窥斑知豹。
  例1,《文心雕龙》“原道”中“逮及商周,文胜其质。”文、质二字在中国古代的文论当中极为重要,历代都有关于二者的讨论,佛经翻译当中更有“文质之争”之说。因此,正确理解二者含义对翻译表达极其关键。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文”通常指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和修辞手法,“质”指内容等实体方面的内容。宇文所安抓住了二者的思想精华,把它们译为Patterning and Substance, 必要时在括号内含于拼音注释为(wen, chih),较为准确的表达了其内涵。下面看宇文所安在正确理解基础上的译文(“逮及商周,文胜其质”):When it reached the dynasties of Shang and Chou, patterning became greater than su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