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从气色占卜人目前的处境
最新热门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的演变

时间:2009-12-26 12:21:43  来源:不详
【摘 要】从有着意气风发,蹈历激昂的盛唐雄风到重文抑武,偏安一隅的宋代流韵的变化,唐宋审美精神和时代风貌也发生微妙的变易。自气与韵在六朝结合以来,唐宋审美精神也以气韵一以贯之,达到了气化哲学的新高度,从唐尚气,宋尚韵的流变中,呈现出唐宋两时代的审美精神的演变。
  【关键词】气韵 唐宋 审美精神 演变
  
  唐开元、天宝年间,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强盛的国力使人民底气十足,后人谓为“盛唐气象”。在这个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以李白、杜甫、王维、张旭、颜真卿、吴道子等为代表的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他们共同开辟并站立成一个气象恢弘,生生郁勃的审美时代和审美高峰。到唐中叶“安史之乱”之后,国力衰微,晚唐“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直至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王权纷争再到北宋代后周而统一全国以后,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遂推出“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于是,盛唐雄风不再,物华天宝、万国来朝的气象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北宋末期,边庭累乱,厝火积薪,其声威不及盛唐帝国远甚,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皆将盛唐残余的蹈历激昂之气内化为一种阴柔儒弱的理性秉习。从而审美精神由盛唐时代形成的以气为主的高迈、豪放、激越和阳刚的恢宏、郁勃气象演变为以
  韵为主的内敛、婉约、恬静和阴柔的理性品质。
  
  一、从豪放超逸到婉约隐秀
  
  在唐代的审美精神中,有一个显著的审美范畴,就是“气”化哲学中的豪放超逸。中唐以前开明的政治环境使人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众人都想一展雄才,实现自己匡扶天下,开疆拓土的抱负。于是诗人、书画家都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通过诗歌和书画作品表现出来,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之中,不乏高亢爽健的审美理想。司空图在其《二十四诗品》中说到豪放这一风格时有:“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出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阐述,豪放实乃“道”与“气”的流通激荡,大千世界,皆被“真气”冲击弥满,势不可挡。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水是流动的,气亦是流动的,那种“江流天地外”的景象怎不是真力雄气冲塞天地;不可遏止的情感被放逐到九天云外,又飞流直下,洪波射东海,一去不复返。当这种豪气干云的时候,诗人又超脱了俗世,游走天上云间,钟情于“缑山之鹤,华顶之云”(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飘逸》),“终与俗违”,(《二十四诗品· 超诣》),在逍遥的世界里,如大鹏一样横绝太古,看到的是“仙之人兮列如麻”,热烈奔放的情感,潇洒脱俗的性情,无一不是豪放超逸的流露,往古而今,也仅有唐有此高峰而已。
  到宋代以后,虽有蹈袭唐豪放超逸的美学精神,却也相去甚远,悲壮豪气之末大都萦绕的是惆怅衰落之音。纵苏轼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气概,但浪淘尽的也都是千古英雄人物,而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世,俯仰一生,多少英雄伟绩,亦不过一宿梦幻。悲慨刚过,一声长叹。在统治者推出“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以后,大凡文人都将以行军打仗来实现建功立业、匡扶天下的抱负内化为尚思辨和讲理趣的经世致用的志向,回环曲折的含蓄态度一变直露奔放的表现风格,婉约蕴籍更能捕捉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缓缓倾诉,回环往复,情切凄婉,“杨柳岸晓风残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的心思,碎玉一样的文字,清脆滴落,敲击的是缓缓忧伤的旋律,含蓄蕴籍的口吻深婉地道出不尽的思念忧愁,没有直白的倾吐,正如司空图所言: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