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叶剑英女儿回忆文革生活…
试论刘勰“通变”与叶燮…
最新热门    
 
叶燮《原诗》诗史观念辨析

时间:2010-7-8 11:00:30  来源:不详
远的,朱光潜说:“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所以严格地说,诗的起源当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就是见诸文字记录的诗歌也不是以《诗经》为最早。叶燮自己也说:“彼虞廷‘喜’‘起’之歌,一增华于《三百篇》……”叶燮并不是不知道《诗经》之前尚有诗歌,但受宗经观念的束缚,他把《诗经》抬到了至高无上的诗之源头的地位,割断了《诗经》与上古诗歌的继承关系,把《诗经》从整个诗歌发展过程中脱离出来,不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诗歌史,这是叶燮诗歌史论的致命弱点之一。
    (2)流与正变盛衰
    后代诗歌的发展也有正有变,叶燮没有将其正变的根源归于时,而将之归于诗,“其正变系乎诗,谓体格、声调、命意、措辞、新故升降之不同。此以诗言时,诗递变而时随之。这里的诗,当是指诗的“体格、声调、命意、措辞”等内在艺术形式规律,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从发生角度看,诗歌、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艺术,它们也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以看到诗、乐、舞同源的生动描述,它们都根源于人类天性与情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诗、乐、舞三种艺术逐渐分化,分化之后“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诗歌与音乐、舞蹈分化之后,诗歌就必然要在语言形式上做出自觉地努力,以补偿原初诗歌所具有的节奏美、和谐美与姿态美。所以,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齐梁时代,就有沈约等人自觉地提倡“永明声律”,强调诗歌的四声八病。唐人在六朝声律说基础上取精汰繁,促进了近体诗走向成熟。
    叶燮不仅在《原诗》中阐发了艺术独立性的思想,而且在其他论诗序文中,也阐发了这种思想。《百家唐诗序》说:“自有天地,即有古今。古今者,运会之迁流也。有世运,有文运,世运有治乱,文运有盛衰,二者各自为迁流。”叶氏世运、文运“各自为迁流”的思想确有见地。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往往是社会发展最为黑暗、最为动乱的时期。比如杜甫,身遭动荡、纷争的“安史之乱”,但其诗歌艺术却陶铸“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稼纤、淡远韶秀”诸多风格,自成一家,成为集大成式的诗人。

    在一些论诗序跋中,叶燮既见到诗文之运的独立性,也见到世运、时运对诗运、文运的制约关系,即诗运、文运
“各历乎其时以为运”。在《黄叶村庄诗序》中,叶燮说得更清楚:“诗自《三百篇》及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惟不相仍,能因时而善变,如风雨、阴晴、寒暑、故日新而不病。”“因时善变”道出了诗歌发展系乎时序的思想。
    只有将“时有变而诗因之”的思想与“诗递变而时随之”的思想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诗歌发展史上的正变盛衰。因为受到宗经思想的局限,《原诗》将诗之源流割裂开来,也将“时有变而诗因之”与“诗递变而时随之”的两种思想割裂开来,不能不说是叶燮诗歌史观的又一缺陷。
    诗歌艺术发展有正有变,诗歌流衍自然也会有盛有衰。诗歌艺术发展由盛变衰之后,怎样才能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