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白洋淀诗群女诗人探论

时间:2010-7-13 10:44:46  来源:不详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是赵哲。赵哲[5][⑤]的父母和家人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作为独生女的她和同学一起来到白洋淀插队落户。同是白洋淀诗人的林莽认为赵哲的诗歌写作基本上是属于自然主义的方式。早在1969年4月赵哲即已写下小诗《丁香》。

  一群女孩子兴冲冲走过,
  满怀盛开的丁香,
  留下一路芬芳,一路欢唱。

  生活里更多的是丁香叶子的苦味啊,
  姑娘,不信,你就尝尝。

  四月,还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这更近于对当时的知青命运的时代隐喻。当女孩子伴着丁香的花香在欢快的歌唱中沉浸于幸福中时,诗人却最先敏锐地警醒她们“生活里更多的是丁香叶子的苦味”。这种清醒的心态和怀疑精神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同是白洋淀诗人的根子的长诗《三月与末日》。根子在三月的春天同样发出质疑的良知之声,而赵哲同样在四月的天气里体味到了一个时代的苦涩和苍凉。这首“四月”里的苦涩而充满理性质疑精神的诗作也让人想到艾略特《荒原》开篇的“四月是最残酷的季节”,又不能不想到唐代李贺的“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赵哲在《丁香》中运用了大量的矛盾修辞和反讽手法,四月/失望,芳香/苦涩,青春/受难,假相/真实等。这种反讽的多重指向消解了“春天”这一传统意象在以往诗歌中欢快、充满希望和新生的一贯主题的惯性能指,揭穿了一个疯狂而迷乱时代的虚假性和欺骗性面具,从而也拆除了一代人关于青春、希望、理想、现实、未来的盲目乐观的信念,也拆除了乌托邦幻想中的时间神话,颠覆了人们对时代虚妄的歌颂和单一想象。它宣告了青年人心目中一个狂乱时代的荒谬现实的开始。

  撕下六九年最后一页日历,/像刚刚结束一场可怕的梦魇/灵魂在痛苦中苏醒,/希望又迎来新的一年。/夕阳爬上了东边的断壁,/即将来临的,又是/长夜的凄寒,/长夜的幽暗。(《无题》,1970年元旦)

  在一年新旧交替的时刻,诗人并没有廉价地盼望遥不可知的乐观和渺茫未来的乌托邦幻想,诗人阻拒了雪莱在《西风颂》中对不可知未来的希冀而恰恰以相当可贵的怀疑精神与这个黑色的时代进行对决和质问。在所谓“新”的时间的起点上,诗人觉察的却是夕阳所即将带来的“长夜的凄寒”和“幽暗”。而这时代的长夜中催生的是诗人的痛苦,更有痛苦中的人性的倔强的“苏醒”和大写的作为个体的人的诞生。
  赵哲的《无题》(1971年12月)与芒克的诗风则更为接近,自然而纯净,清新而深沉。“深夜从睡梦中惊醒,/包围我的是一片可怕的虚空。/我伸手在无边的暗夜里挽留你,/挽留你神似的幻影。/我怕这悠长的冬夜,/我怕这死一样的沉静,/我怕听梦醒后空廖的回声。/真若如此,让我永远酣睡吧,/——我不愿醒。”诗人处于无边暗夜般的虚空和梦魇中,然而诗人真能就此沉睡不醒就此甘于沉沦吗?诗人在痛切的对时代的反思中以真诚者的良知为时代写下了墓志铭。

  一闪一闪,是天上疏朗的星星,
  一眨一眨,岸边渔火朦胧,
  疲劳的耕耘者醒了,
  睡梦里如从前一样在书本里播种。

  村头敲响了上工的古钟,
  惊醒了盏盏如豆的昏灯,
  耕耘者停止了梦里的笔耕。
  揉揉肩头的红肿,
  再去拉那拉不动的犁绳。

  日后将会有怎样的收获?
  泛着新绿的萎叶上,
  叹息似地溜过五月慵懒的风。

  ——《耕耘》(1971年写于白洋淀)

  在这首名为《耕耘》的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