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韩国古典小说批评与…
试论杜甫在夔州时期的诗…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文…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
试论我国信息化指标测算…
罗孝建:试论传播中国烹…
试论中美文化差异
试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莫把“东风”译“春风”…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
最新热门    
 
试论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古代诗文名篇的解读

时间:2011-02-24 11:02:25  来源:不详
“临清流而赋诗”之前还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
  《文选》吕向注日:“东皋,营田之所也。春事起于东,故云东皋也。皋,田也。”江士达可能并非耕作之人,因此,他所得陶渊明之雅趣充其量不过是形似而非神思。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诗句虽然有很多人在读,但有些人可能不仅读懂了这些诗句也读懂了陶渊明本人,而有些人则仅仅读懂诗句而未得真髓。
  (清)金门诏纂修、乾隆十一年木活字本《休宁金氏族谱》卷二十“家传”“四十四世祖松青公传”称:金松青“尝日:子不乘时克家,虽学至颜闵,文至卿云,而及身泯没无闻,不能显扬其亲,于亲终无益也。每欲树业亢宗,以绍前烈,启后人,于是建家塾延名师以师表其子孙,旌别劝惩,文教聿兴。每诵少陵‘广厦万间’诗,辄叹日:‘数亩之宫,安足燕翼孙子乎’。以梅结居地狭隘,欲以蕃宗族、光门闾,似未尽善也。乃度地至汪溪。”这是一段关于金松青选择迁居地的记载。从传记看,他具有较强的光宗荫子意识,很希望有广阔的田亩以显示祖上的阴德,庇护后代子孙。但他离开梅结这块狭小天地而迁至汪溪,似乎是受到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启发。杜甫欲求广厦千万间为了庇佑天下的寒士,体现的是推己及人、“宁苦身以利人”的博爱精神,仇兆鳌《杜诗详注》就说:“末从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与之意。”金松青则为了荫护子孙而远寻乐土,境界之高下判若霄壤。但他这样的理解和体会,正反映出同样的作品对不同的场合和读者,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意义。正如谭献《复堂词录序》所言“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充分接近作者的心怀,但也完全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完全相反。
  糜浚宣等纂修、民国六年宜振堂木活字本《糜氏宗谱》载子谨张侗撰《沈孺人传》,在评论沈孺人乐善好施、慷慨助人时,引述日:“苏子瞻云: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前赤壁赋》中“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几句,固然有不贪恋外物之意,但主要是表现一种宠辱皆忘、乐观放达的心灵境界,这与《沈孺人传》作者评论沈孺人的日常善行仍有较大的区别。不过,作者引述这几句来赞赏沈孺人的行事精神,正说明苏轼篇句对一般人的影响或引述者所希望达到的影响,而非有意的曲解和误用。
  普通文人在理解古代诗文名篇时与主流认识之一致和不一致,都是富有意义的。前者体现了主流认识与底层认识的相通互融,反映了主流文化在民间和底层的运行过程。中国主流文化绵延千百年而不衰,除了精英分子的勇敢担当外,这些身处底层的文人也发挥了细微但却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我们认识普通文人文学批评意义的一个基本态度。如果说底层文人理解古代文学时与主流认识的一致体现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与继承,他们所提出的个性化观点则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面性,反映了普通人对主流文化的创造和补充。虽然有些认识仅是一时的调侃,并不具有文学意义,有些认识则仅得其一,未得其二,但这也恰好说明这些观点具有更明显的下层意味和民间性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诗文作品才可能被很自由地理解。从这些非常个性的事例中,我们看到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不一定非要体现在澡瀹心灵、提高心智上,它也完全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甚至嬉戏中。但这又不是恶搞,不是歪曲,而是自由的理解和随意的发挥。从繁荣文学创作的角度,这些行为也许不值得提倡;从认识文学的实际价值与作用角度,这些现象又是非常需要关注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接触文学作品的读者是多层次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这符合文学阅读的原理,也有助于文学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