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交际环境、跨文化交…
试论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
试论利用隐喻增强学生文…
试论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
试论文学批评的质野取向…
文章微妙品藻难一——试…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和…
试论“妙悟”看严羽对古…
试论韩国古典小说批评与…
试论家谱所见底层文人对…
最新热门    
 
试论宋词雨意象中的文化悲感意识

时间:2011-04-23 11:21:33  来源:不详
得秋来.笑我归无计。剑在床头书在几。未甘分付黄花泪。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张咏《雨夜>)夜雨声声,仿佛不停地拨动着宦游士子的心弦。唤起了词人的孤旅乡怀,而这雨声又似乎伴着词人心跳的节奏,拍打着他的心扉,情感共振中又加重了乡怀的振幅与力度。词人在旅途中被声声夜雨惊醒,想起家在万里之外,如今还不能归去,凄苦之情可见。
  (三)小窗风雨碎人肠——士大夫文人离家漂泊、相思念远之苦。雨阻隔了士大夫文人同外界的接触,将士大夫文人的视野逼迫到自身,在这样一个封闭而凄清的环境中,士大夫文人撇开了往日的喧闹,情感沉淀下来。相思念远之情由然而至。如周紫芝《鸥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词人心中离愁正苦,夜雨声声又起,加浓了离愁的凄苦。“梧桐叶上三更雨”,仿佛是为了渲染词人的离愁别恨而特设的。“叶叶声声”的雨滴声,更为深入地刻绘出别离给词人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三、生命束缚。生存不自由之叹
  “安史之乱”摧毁了盛唐的繁荣,同时也摧毁了士大夫文人建功立业,追求人生舒展自由的信心。宋代士大夫文人面对半壁江山,面对不可遏止的衰退,走上了一条内倾之路。唐代士人向外求诸“安身立命”之道,通过实现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来找到“安身立命”依据的道路.在宋代已经行不通。士大夫文人长久以来遵守和信奉的价值体系崩解。加之中唐以后士风日下的局面,动摇和颠覆了社会与士大夫的生存与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与终极依据。重建安身立命的价值关怀和终极依据就成为时代的最为急迫的任务。身怀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宋代士大夫文人,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他们所能够依凭的建立终极关怀和终极依据的途径也就只能是对于“道”的自持.作为“道”的保证和承当者的唯一依据也只能是士大夫文人的理想审美人格。“这种理想人格,一方面,精神超越于现实人生个我的痛苦体验而领悟提到的精神欢乐:另一方面,这一体验了现实人生的主体,又能够以大悲襟怀关注于众生”阎正是在对这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当中.宋代士大夫文人一方面体味着个体人生存在的痛苦.一方面在痛苦中提升自己的人格:一方面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关注着大众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对“水边林下,悠然忘我”的生存状态怀着深切的向往。于是.生存的痛苦体验和生存的不自由以及期望解脱的愿望便出现在士大夫文人的词作中。
  宋词中伤春悲秋以及描写词人闲愁的作品,正是士大夫文人自我意识觉醒,对个体生存的关注和人生不自由体验的抒写。如:王质《浣溪沙》。
  细雨萧萧变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眼共云山昏惨惨,心随烟水去悠悠。一蓑一笠任孤舟。
  在“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日里,漾漾细雨更增添了凄凉、萧瑟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借助外界的凄凉、萧瑟的景物表达自己穷愁哀怨的情感。期望自己能摆脱世事的烦扰.心无挂碍地悠游五湖。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则表达了词人惆怅迷茫的心情。胡晓明说:“中国文人情诗,一个极其显著的特质,即长于咏唱一种有缺憾的爱,从中表现一种惆怅不甘的情调。”这种惆帐不甘也正是词人对于人生不自由、不自主的咏叹,人生的缺憾与雨引起的凄清迷潆的意境在词人内心产生的惆怅是相似的。也因这漾潆细雨飘在士大夫文人的人生旅途中,才使士大夫文人对生存的不自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