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还鱼于水:文学生态中的…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
论科举文化与中国古代文…
水流域视角的中国古代文…
三重缘:诗与书法及华文…
探析从课时分配看《中国…
从论争看唐宋派的文学思…
《古诗十九首》对唐宋文…
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
初探古典文学创作的审美…
最新热门    
 
唐宋文学中文体意识之研究

时间:2011-09-03 10:06:54  来源:不详
式的国家治理结构。]的巅峰。唐代文学兴盛的主要社会原因有:
  1、没有文学禁锢,思想比较活跃[注: 基本资料 活跃 Husle (1975) 导演:罗伯特·奥尔德里奇 Robert Aldrich主演:佛莱德·威拉特 Fred Willard伯特·雷诺兹Burt Reynolds凯瑟琳·德纳芙 C-],使各种倾向的作品得以存在和发展,文学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
  2、科举制度[注: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和均田制[注: 均田制: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作为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度的实行,使得庶族地主力量迅速发展。中下层地主阶级[注: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凭借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知识分子掌握了文学发展的主流,打破了宫廷和贵族对文学的垄断。他们比较了解民生疾苦,具有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又能够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使创作开了新生面。
  3、国家的统一使文风融合,统治阶级对儒、释、道三教并重并能包容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各种姊妹艺术的繁荣,都促进了各种流派、风格的建立,促进了变文、词等新的文学样式的出现。
  4、五代十国[注: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若定义为唐亡至宋兴之间的时期则是907年-960年),简称五代,是唐末年至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只有西蜀和南唐偏安一隅[注: 词语注音偏安一隅 (piān ān yī yú) 词语解释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词语出处晋·陈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 《汉晋春秋》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诗词适应了统治阶级酣歌醉舞的需要,得到了发展。宋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注: 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ofauthority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地方分权的对称。在这种制度下,],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主要社会原因如下: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注: 阶层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jieceng]扩大,通俗文学继唐代之后进一步发展。天下无事,承平[注: 语出:《汉书·食货志上》:“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鉅万,而贫弱俞困。” 唐 鲍防 《杂感》诗:“ 汉 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日久也助长了粉饰太平的形式主义文风。
  (2)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党争以及抗战派和妥协派的矛盾斗争反映在文学中,形成重议论说理的时代特征。
  (3)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注: 广义解释 广义指不同阶级之间因利益和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