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国刘备”我解读 |
 |
时间:2011-11-28 21:13:32 来源:不详
|
|
|
【摘要】读罢《三国演义[注: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人们免不了想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忘不了给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定位,如曹操奸雄,刘备英雄等。刘备英雄!这也许是尊重原著情感的缘故吧,笔者却有与之相悖的看法:刘备奸雄也。 【关键词】三国;刘备;英雄;奸雄 “刘备何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瑁曰:“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见其为人。”布大骂曰:“是儿最无信者。”此乃刘备的对手曹操、蔡瑁和吕布对刘备的评价,当然不足为据。但笔者认为刘备是三国中最大的奸雄则不为过。何谓奸雄?奸雄就是用狡诈手段谋取大权的野心家。刘备能从“织席贩履”的一介布衣,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靠的就是他的奸雄手段。 由于原著作者抑曹仰刘观点,曹操自然成奸雄。但屡阅“三国”,刘备奸雄的形象跃于纸上,而曹操实在不应该“荣膺”奸雄称号。看看刘备的一生:吞刘璋,迫刘表,坑吕布,骗曹操,懵袁绍,伐孙权,摔阿斗,嘱孔明,迎张松,欺袁术。无不体现其奸雄的性格。 翻开“三国”,刘备每逢生人时,忘了说“我乃汉室宗亲”一句。在那时,人们的心的中正统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外姓都可以纷纷割地称王,拥兵自重,“汉室宗亲”更是理所当然,现代善于自我包装。他这一招,还真管用。曾记得,第一次见到张飞,就把张飞给镇得服服帖帖;张飞又一说,关羽也老老实实跟着;进位汉中王[注: 公元前206年十月,27岁的项籍攻入秦朝首都咸阳之后,自称西楚霸王,以天下共主的姿态分封各路抗秦将领。原先在未破咸阳之前,]、升为蜀汉皇帝,无一不是用的这一招。 且看三让徐州。徐州的陶谦本想巴结一下曹操,让手下保护路过的曹操的家属,护送一程。谁知手下不配合,半路上杀了曹操的老爹和全家。曹操岂能罢休?发誓株杀徐州百姓。若刘备此时接手徐州,曹操岂不迁怒于他?且刘备当时的千把人手,岂敢和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作对。再说,徐州四面受敌。对于急于壮大力量的刘备来说,徐州并不是理想之地。于是就发生了陶公祖“三让徐州”。 刘备受吕布攻,欲投曹。刘备胸怀大志,又怕曹操看出来,就每天在后园浇水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有一次,操与备“煮酒论英雄”,操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备“惊”,“手中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遂不疑玄德”。曹操还是看出了他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此后,刘备就整天寻机脱身。“煮酒论英雄”隐“鸿鹄之志”,刘备“奸”也! &n[1] [2] [3]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