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探讨合理加强人性分析在…
学术论坛探讨中国古体诗…
探讨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陆俭明:大学问家给大众…
中日韩东盟文化官员探讨…
中国民俗艺术国际论坛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国内知名文人学者海南文…
用调查研究探讨“语文课…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
最新热门    
 
探讨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培养阅读能力

时间:2011-11-28 21:13:37  来源:不详
读文学史、读作品选和读学术经典三个层次。 
  (一)读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遗产非常丰富,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全部都熟悉。所以,有选择地阅读正规出版社发行的这一类型的刊物,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概面目,对于一般水平的人来说,读一种或几种公认写得比较好的文学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读作品选。为什么要读作品呢?因为整部文学史就是由许多时代的无数作家一起创作出来的,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是由当时许多作家一起创作所形成的,一个作家的成就也就表现在其平生遗留下来的作品上。所以无论是对一个作家或一个时代以至相续几个时代文学的研究,都必须立足于作品的研究。 

  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精神产物,优秀的文学作品凝结着作家高尚纯美的感情,并以优美独特的手法表达出来,有着深厚隽永的艺术魅力,影响着读者的精神境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读古代典籍。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自唐以来一直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古典文学属于集部,但若要深入学习古典文学,对于经、史、子三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典籍都应了解甚至熟悉,这是学好古代文学基本功的一部分,不能忽视。 
  阅读要博,研究则要精。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知识面可以放宽一些,无论是古今中外的作品,还是文史哲理类的著作,有能力有条件都应该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古代文学,才有利于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换位思考,体验真情 
  读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篇名著时,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动、思绪的感悟,或者某种想象、创造的冲动,尽管你不能作出作品主题、结构、写作技巧等等的明确分析,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第一感觉、感悟、涌动、冲动”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它是文学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 
  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呢?只有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中充当文中的角色,才能更深切地去体验真情实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维。将文中的人物用“我”替代,将“我”置身于文章当中,用自己的体验去再现文中的情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以真情贯注的文字最能动人心魄,引人心驰神往,让人回味无穷。“以我心度人心”,读这样情文并茂的文章,要把作者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心态进入语言环境中,进入文中人物的氛围中,促使[注: 促使 拼音: 解释: 1.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推动对方使之行动。-cushi]自己情感由文而生。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真情。如果文章内容“于我心有戚戚焉”,则说明读懂了文章,感悟到了真情。 
  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是对“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因此,别人的示范性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