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时间:2012-11-22 12:08:29  来源:不详
不难看出,正是‘‘细节”决定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出现:刘邦的弱点挡在了他重用隐士、敬老用老的前面,成为四皓出山的一个心理包袱,与此同时,刘邦又没有摸清四皓这一心理,采取更实际的行动去打消四皓的心理顾虑、说服他们出山。因此,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

二、四皓在太子之争中的行为及评价

如前所述,商山四皓的出山与西汉初年的太子之争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由于四皓
的出山,给太子之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原来一直争执不下的问题,“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现在由于刘邦见到四皓出现在太子身边,而很快做出了决定,打消了改立赵王如意的念头:

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日:“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日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日:“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免游乎?”四人皆日:“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日:“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日:“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竞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当然,若从刘邦与戚夫人的个人感情、吕后后来的歹毒,以及戚夫人与赵王如意的悲惨下场来看,上述结局多少有些凄楚。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感情与道德关系,后世不少人对于四皓出山以及因他们而导致的变局多有诟词,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父》里就讽刺说:“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同为唐代诗人的杜牧,其诗歌《题商山四皓庙》质问得更尖锐:“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诗人的评价反映了人们的不同看法,原本无可厚非。但四皓行为的实际影响是否如此,他们的选择是否得当?则值得加以辨析,而不能简单否定或指责商山四皓。如何评价他们在太子之争中的行为?笔者认为评价的尺标应该是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感情与道德评价。

首先,前面已经指出,四皓之所以从拒绝出山到辅佐太子、反对刘邦改立,是因为刘邦策略不当,以及后来四皓对太子性格、为人的认可。而另一方面,太子竞争者赵王如意的性格,据刘邦自己所说:“如意类我。”四皓本来对刘邦某些性格方面有抵触,那么“类”刘邦的赵王如意的性格显然与四皓所希望的君王形象不一致。

其次,从古代的惯例与汉初的实际情况来看,四皓的出山以及对太子之争的平息,都有其合理性与积极意义。第一,四皓的主张符厶‘‘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代表了多数人的意见。众所周知,自从西周嫡长子制得到确立后,立嫡不立庶就成了一种习惯法,继承问题也成了一方诸侯或一个王朝的大事。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将有利于社稷的安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大动乱,这样的例子在汉初之前有很多,西周末年的褒姒之乱、晋国的骊姬之乱、甚至秦二世[注: 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谋害兄长夺位引起的纷争,都是惨痛的教训。正因为如此,刘邦一开始打算改立太子,就不断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