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一季度天津工业增加值增…
济南、天津旧风俗
民俗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效…
最新热门    
 
天津志书中记载的岁时民俗

时间:2009-9-8 17:42:20  来源:不详
至之必食面条也,故俗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士大夫率于是日作“清寒图”。图以一纸绘九格,格绘圈,九九凡八十一圈,自冬至日起,日涂一圈。其涂法为:上阴下晴,左雾右风,中黑为雪。 圈涂尽,则九九毕。又有绘素梅一枝,为八十一瓣,日染一瓣,亦分别阴、晴、风、雪者,则较前法尤为风雅。
     十二月
  十二月,通称腊月,初八日有“腊八粥”,盖杂各色米、豆及枣、栗、莲子诸物,熟煮之,外以桃仁、杏仁、花生、瓜子、葡萄干、青红丝、黑白糖点缀之。五更即煮之,先祀祖、供佛,后馈戚友。家畜之猫、犬、鸡、雏,亦皆饲此粥。是日,有于街头舍缘豆者。先是拈佛豆,每拈一豆,宣佛号一声;至期,煮熟舍之,受者亦每豆宣佛号一声,谓可结人世缘。既过腊八日,择吉日行大扫除,谓之“扫房”,其平日之不轻易扫除者,恐有不祥也。二十三日,“祭灶”,供以糖饼、糖瓜、粘糕、胡桃等品,又备草料,凉水,谓用以秣灶君之马。 祭时,必使炉火炽盛,以糖饼置炉口,亦有缘而涂之者。相传灶君朝天,白人间善恶于玉帝,以行赏罚,置糖炉口,则口粘,不复能语。故焚神纸时,必祝曰:“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 ”祭毕,以糖果与家人食之。自是以后,即预备过年矣。卖年画者,卖花者,卖门神、挂钱者,卖松柏枝、芝秸者,卖陶瓷器者,叫呼不绝于门,街市则春联摊、花糕、馒首、鸡鸭鱼肉、花木、果品,一切年货,无不具备。商家、居民,各于门前纷贴挂钱,至次年正月十五日,或二月初二日,以竹竿挑去,谓之打挂钱,并贴春联。凡几案、铜锡各器,皆拂拭一新,而沽酒市肉,以备春初旬日之肴馔,颇形忙碌。先除夕一日,曰“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 ”。 亦有于除夕始行辞岁之礼者。 “除夕”,夜多不寝,曰“守岁”。以芝麻秸散置院中,往来践踏,谓之“踏岁”。


来源:天津河北区政务网

最新回复

Robot at 2009-7-20 09:39:20

天津府志 (民俗部分)



(五十四卷·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岁时民俗

正月
  “立春”食萝卜,谓之“咬春”。先一日迎芒神,设宴啖春饼。至期鞭土牛,观者取土涂壁。正月“元旦”,昧爽长幼皆起,盛衣冠、设香烛、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以次而及,设盛馔和乐同享。各食饺子,取更新交子之义。 亲戚乡里交拜。履新互相请席,名曰“吃年茶”。“上元日”,通衢张灯结彩,放花炬。妇女群游,曰“走百病”。作粉丸食之,曰“元宵”。二十五日,囤”。置诸谷少许于中,为丰登兆。

二月
  初二日,以灰末、谷糠末从河下引至家,名曰“引钱龙”。食煎糕、煎饼粉。

三月
  “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 妇女上坟扫墓, 标楮钱焚化,增新土于冢上,陈祭品哭新鬼。

四月
  初八日,“浴佛”之期,邑人就农桑业。

五月
  五日,书门符,悬艾虎。儿童彩绳系臂,谓之“续命缕”。戚里馈送角黍。饮菖蒲、雄黄酒,书朱符以驱百毒。采百草为膏。

六月
  六日,曝晒书帙、衣服,造曲、造酱,饮豆汤,食面。

七月
  七日,女子设瓜果祀织女,“乞巧”。 十五日,荐祖先,各庙修“盂兰盆会”, 放河灯、路灯。

八月
  “中秋”,戚里馈送月饼,设瓜饼拜月,亲友相率醵饮。

九月
  九日,登高寻菊。

十月
  一日,祀祖先,“焚寒衣”。

十一月
  “冬至”,拜官府,谒师长,为年节礼,绅衿行之。

十二月
  八日,食腊粥。 以米、豆、枣、粟杂煮之,曰“腊八粥”。 兼饲贫。二十四日,相传灶君朝天,设糖果而饯之。“除夕”,多嫁娶。易门神,换桃符,插芝麻秸于壁。辞岁、祭祖,祢,祭品较常丰盛。家人设酒守岁。


青县

正月
  “元旦”,祀神, 更相贺岁。“立春”,鞭土牛, 帖宜春, 啖春饼,钉春盘。 “上元”,赏灯、放花,前后三日。 十六日,病妇陶灸,过桥。 家人结羊肠, 以卜休咎。 二十五日,“填仓”。下旬入学,民始耕。

二月
  二日,引龙。社日乡社祭先农。“春分”酿酒,冰泮取鱼。

三月
  三日,祀真武庙、三皇庙。“寒食”,墓祭,树秋千,放纸鸢“清明”,祭墓,插柳,看花,踏青,挑菜。“谷雨”,禁虫蝎。二十八日,祭东岳庙。

四月
  四日,酿酒。八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