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向隋文帝学习如何降伏“…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学习八字的精华
用工作学习坐向调节命运…
有关八字学习的几点疑难…
学习方向很重要:不怕走…
给六爻学习者的50条建议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最新热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把握精神实质推动科学发展

时间:2009-8-9 2:54:41  来源:不详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省委和市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市政府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通过认真学习和研读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加深了理解,特别是通过开展“深入基层、破解难题”活动,把科学发展观与市情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刚才,吉明同志作了专题辅导,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又切合七台河的发展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工作实际,作个发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把其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着力破解制约七台河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确保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在当前度难关的关键时期,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全力以赴保增长。对我市来讲,还是要在快字上下功夫。一要加快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上项目上。要把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上项目作为重点,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加快推进重点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对新争取到的中央投资项目,力争5 月初全部开工建设。要全力推进已经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和城建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拉动作用。要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平台作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及时掌握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主动上门对接,力争今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取得新突破。二要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我市保增长的重点在工业。要对整改矿井逐矿进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整改效果,力争一次验收合格,加快矿井开工进度。要在政策、信息、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煤、焦、电、化四大支柱产业和木制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制药、新型建材五大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主导产业不滑坡、重点企业不倒闭。三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单纯依靠资源和资源粗加工向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和新兴产业并举转变,促进三次产业、煤与非煤协同发展。特别是要抓好“两个试点”、“四个园区”,开好头、起好步、有变化、有效果。高标准编制七台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规划,用足用好“两个试点”政策,力争尽快见到成效。煤炭循环经济要立足提档升级和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一批能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煤、焦、电、化、建材项目,提高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水平。非煤替代产业要立足做强扶壮,重点支持木制品加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等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要立足做大搞活,大力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引进培育服务外包企业。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和体育文化事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差别,力争在全省率先形成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户口管理等八个一体化新格局。一要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改革发展各项政策,按照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和相应子规划。二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村镇住房改善、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