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慎言神木出现“公众道德…
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
住宅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
以道德代替法律的封建残…
基督教爱的伦理及其对道…
老子《道德经》本质上是…
试论老子《道德经》思想…
水泊梁山:农民理想的构…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刍议
《庄子》道德篇初探
最新热门    
 
区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8-9 2:54:50  来源:不详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全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夏志英同志和孝老敬亲道德模范翁学军同志讲述的生动事迹和人生感悟,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受到精神的洗礼和震撼。长期以来,我区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今天为我们作报告的夏志英同志和翁学军同志就是这些道德模范中的突出典型。她们的事迹生动实在而又感人至深,她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全社会引领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时代风尚,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成为了全区上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当前,全区上下一心,创新奋进,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大区、生态之都”,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见贤思齐、乐于奉献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一个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下步我们要以此次“道德模范巡回宣讲”活动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掀起弘扬湖劳模精神和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新高潮。下面,我提三点希望与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常抓不懈。宣传一个道德模范,就是在社会上竖起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一种导向、一种追求。过去我们比较多的强调和宣传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榜样力量,邱少云、黄继光、雷锋、铁人王进喜等等,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怎样让榜样、模范的力量更好地感染人、影响人,我们需要让榜样从天上回到人间,倡导普世的价值,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敬亲等等。道德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方能有所成就。因此,大家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避免出现“一阵风”,走过场。各有关部门要将学习道德模范活动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总体工作布局上进行重点安排,优先考虑,周密部署,舍得花更多的精力、下更深的功夫、组织更强的力量,坚持不懈地把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下去。

    二要多方联动,强化宣教。开展道德模范巡讲活动是我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举措。我们要认真组织好各类道德典型进机关、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活动,以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素材,充分运用讲座、报告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橱窗、墙报板报以及文艺活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在全区迅速掀起“学道德模范、树文明风尚”的热潮。要突出抓好在家庭树“体验亲情”、在学校创“和谐校园”、在社会讲“爱心奉献”,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宣教网络,广泛开展论坛、征文、倡议、签名等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要精心设计未成年人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形成一批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活动品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培育典型,引领风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大力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和树立典型,使各行各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更多的人成为时代的先进典型,成为社会学习的道德楷模。要改进宣传方法,创新宣传载体,提高宣传效果,让群众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中感受到不平凡的精神境界,让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感动和带动人们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促进全区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同志们,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全面的社会进步需要道德模范的力量来推动。这次道德模范巡讲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全区上下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良好行为,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必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全区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面贯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