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我朋友从寺庙回来,身体…
求今年身体如何?
身体触机占法详解
身体解机占法
身体触机占法
身体什么时候恢复健康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
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身体…
金克木散文:在中西文化…
中西审丑领域的两朵奇葩
最新热门    
 
中西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探析

时间:2009-8-8 16:38:05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从哲学观念、身体表现形式、健康标准及锻炼方法等角度,追溯中西健康观念的历史形态及中西两种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西方张扬身体之权力;中国以和谐身体之情境诠释对身体完美的内在追求。提出:应立足于现代语境审视健康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内在精神,为在中国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提供文化学参照。
【摘 要 题】体育文史
【关 键 词】中西身体文化/健康/哲学观念/身体表现形式/标准/锻炼方法 
    1语境的选择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许多由西方语言直接翻译过来的对应词汇,“健康”就是英语“health”的直译。其理由有两:一是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中,对“健康”词条的举例都是现代文学作品,并无古代用法,说明“健康”一词的固定使用是现代以来才有的;二是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中表达与“健康”意思相近的词是“康健”,并列举出在古文《梦溪笔谈》与《儒林外史》中的用法。进一步说明在中国古代是没有“健康”一词,只有“康健”的固定用法。那么,中国人在直译“health”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康健”,而采用“健康”呢?按照学者王德峰的观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浸润着西方思想,从其句法在一定程度上的欧化以及大量外来语的使用上可以见到这一事实。[1]”可见,“健康”作为现代汉语表达出其蕴涵的西方文化观念。
    当我们审视富有现代意味的“健康”观念时,所要选择的语境只能是“现代”的。在现代语境下,我们将追溯中西文化中关于“健康”的历史形态与表现形式。不过,由于在历史文化中并无与“健康”直接对应的词汇或事物,因此,我们只能寻找与其相对应的文化观念。由于“健康”既是评判身体状态的标准,也是相应文化观念在身体上的表达,因而我们最终所要探求的就是中西不同文化中关于“健康”的身体文化观念。
    2西方关于“健康”的身体文化观念
    2.1哲学观念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身心关系的问题始终没有脱离二元论的争论,并且,身心关系的二元论也决定了西方思想的实体化倾向。二元论从灵魂和肉体两个方面来分别对待身体,旧哲学是将身体对象化为“一个仅仅思维的实体,肉体是不属于我的本质的”;新哲学则将身体对象化为可以把握的实体,即“一个实在的感觉的本质,肉体总体就是我们的‘自我’,我的实体本身。”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身体这个实体把握的“权利”更加强大,甚至趋向于“消解”身与心的二元对立。然而,这种“消解”也是建立在“非人性”基础上的、由技术来控制的身心“统一”[2]。仍未逃脱身心二元论这个基本预设。
    身心关系的二元论哲学观及思维方式的实体化倾向,决定了健身思想的实体化倾向。健康标准、健身方法、对健身效果及方法的评价等都表现出身、心二维的、定量化的倾向。尽管现代健康观念已从以往的身、心二维,发展为身、心、社会三维,但它不过是在二元论基础上的多元演化,并未有根本的改变。从健身领域的实践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还是以生理学、心理学和数学这些传统的学科为基础,尽管现在已经在多学科联合方面有所发展,但仍未脱离多元演化的趋向。正如新现象学家施密茨所分析[3]:以往哲学家在心物、心身关系问题上提出各种见解,也为克服两者的分离与对立作了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当代,这种二元论的观点仍不时出现。
    2.2身体表现形式
    古代战斗的身体:古希腊时期,公共事务与战争对希腊城邦公民最为重要,为此需锻炼身体,造就体格最好、最能持久的斗士。这种风气导致对健美肉体的尊崇。锻炼身体的两个制度,舞蹈与体育,遍及希腊[4]。
    中世纪宗教的身体:整个中世纪为宗教神学所统治,上帝/受造物、天堂/地狱、基督徒/异教徒、天使/魔鬼决然二分的世界景观带来的是二分的灵肉关系,身心问题与上帝一世界关系问题是并行的。因为世俗世界因上帝而存在,身体也同样为上帝而存在,上帝即真理,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身体形躯之强壮以及人间之美和尘世之爱都是对上帝的亵渎。所以,仇视身体、蔑视肉体的欲望,成为中世纪的身体特征。


    近代复兴的身体:文艺复兴以后,文学、艺术恢复了中世纪前的繁荣,科学开始兴盛,人的理性由此开始复苏。技术给了人一种能力感:人类远不像在从前的时代那么任凭环境摆布了。对于身体来说,在遭受了整个中世纪宗教的压抑之后,此时获得了科学技术的支持,转而越发地关注身体的存在,身体的欲望得到张扬、个人主义得到了发展。不仅如此,人的身体也被看成可以加工的材料,可以被改造,这种状况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而愈显突出。
    现代解放的身体:现代是高科技的时代,是崇尚个性自由与民主政治的时代,人从灵魂深处渴望着对身体的解放,而现代高科技也为人的这种愿望提供了可能。但是,现代高科技在满足人的种种欲求的同时,也使人感觉到了价值与信仰的迷失、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等诸多的矛盾与不和谐,更感觉到了高科技对人的过度控制,于是便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以获得行动的自主。这种通过自我反思而达成的自主行动,被称之为“解放理性”。“解放”意味着从外在于个体的存在中获得独立,是一种自主的而不是放任的状态,它整合了自主和社会的责任。“解放身体”是追求身体解放的明确表达,其目的就是要剔除所有加载在身体之上的文化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作用,归还身体的本来面目。
    “追求解放”的身体,伴随着商业资本的“侵袭”,又被强大的力量推向资本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产品之一,并被推向“商业文化”的主导地位。因而,身体又有被异化为商品的趋势。这样的结果则又违背了“解放理性”的初衷。
    2.3健康标准
    在西方哲学观念之下,身体的“健康”是以“健”为核心的,其标准与不同时代人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社会的公共精神相一致。
    壮:强壮的体格是古代战争的需要,也是当时人们对自然力的效仿。所以,当时身体“健”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壮”。
    美:是自古希腊以来所一直存在的身体“健”的标准,这与古希腊几何学的发端、发展有关。几何学构造出人体结构之美,同时角力、投掷构造出力量之美,舞蹈又构造出和谐、韵律之美。以美为“健”身之标准,还与古希腊“爱智”的精神有关,“爱智”就是爱知识,而知识最先来源于数学。因而数学成为评价身体“健”与否的基本方法。“锻炼身体,尊崇形躯之美,精神高贵与身体健美的统一,匀称、和谐的审美理想,是古希腊文化无穷魅力的重要方面。[5]”
    康:科学兴起之后,人之身体的存在和身体的权利控制能力都得到关注。继之生理学、生物学、化学以及医学等各学科均迅速发展起来。合乎医学等科学规律的身体被认为“健康”,因而,身体之没有生理疾病、安康完好成为“健”的目的和标准。
    娱:随着解放理性的萌芽与发展,人的身体志趣已不仅仅停留在自身生理欲望的崇扬,还考虑到社会责任和精神自由三者的相互和谐。身体,既不是被科技权力所掌控的物,也不是游离于社会责任之外的“非物”,而是超越于一切科学、宗教、本能的实体存在之上的“自我”。因而,精神境界的超脱带来身体的娱乐。
    2.4锻炼方法
    跑、跳、投掷——身体间的对抗:古希腊人的身体锻炼注重体力、体能、体质,强调力量和速度,系出于其军事肉搏与体育竞技目的,而表现为角力、射箭、投标枪、掷铁饼、拳击等运动方法。这些运动方法最初是用来围捕猎物和与敌人格斗,是人之身体与动物、敌人身体的直接对抗,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胜利。
    肌肉、形体塑造——身体的自我对抗:因为“爱智”而遵守数学、几何的规律,表现为对匀称的身体构造和健壮的肌肉的赞美。因此,为了达到这种“美”的身体,便克服一切不足塑造肌肉与形体。这是身体对自身的对抗,其目的是为了趋向最完美。


    运用器械——身体与物的对抗:科技发展带给人的是权利的扩大,这种扩大不仅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的加强,还表现为人利用技术控制、改造自身。一系列健身器械的发明就是这种“权利”的反应。利用健身器械进行健身,其本质就是身体与无生命的物体之间的对抗。对抗的结果是人越来越依赖于器械,而人自身的主动性逐渐丧失。不过,这种情况并未全面发生,因为人之为人还有其理性的本质存在,不至于完全丧失人性的一面。
    休闲——身体对抗的消解:随着理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解放兴趣的追求,休闲运动日益占据健身运动的主流。休闲运动所崇尚的超越精神,其实质是
消解一切身体的对抗,而获得自主地存在。曾任美国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的杰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3 中国关于“健康”的身体文化观念
    3.1哲学观念
    传统中国哲学观念的本质是“一元论”,即相信宇宙中只有一种主要的或基本的事物的思想。一元论哲学观在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心与社会政治中心合而为一的倾向有着密切关系,且也深受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想模式的影响。[6]”
    中国古代的哲学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而“中国古人视域中的身体是一气流通的生命体,形躯、精气、心灵、神明诸层面,以显隐不同、明暗有别的方式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