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古代风水学对现代城市规…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
大运河城市群及其对中国…
传经与弘道:荀子儒学的…
最新热门    
 
儒学对中华民族传统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建构

时间:2009-8-8 16:38:06  来源:不详
调“和睦兴邦”、“亲近怀远”。在这种“贵和持中”的思想方法的指导下,中国文化才尤为推崇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它要求全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做到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之下,对于我们正确思考处理人际关系,思考与处理一般学术文化问题,社会与生活问题,维护和平与稳定,建立和谐社会,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中庸之道”的不足是一方面过分强调“中和”,而忽视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以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它也为折中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
  总而言之,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绝不仅仅表现在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而是作为一种文明产生的基础,同中国社会在长时期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儒学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有创新,同时又不能忽视传统的继承,怎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研究儒家思想,扬长避短,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五经》,时代文艺出版社。
  [2] 赵吉惠:《中国儒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 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 张应杭、蔡海榕:《传统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