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
抱利器而无所施——试论…
试论古代汉语中的“谓语…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
古代文学论文《试论中国…
试论《恒先》的“自生”
最新热门    
 
试论散曲与宋词的艺术差异

时间:2009-8-8 16:38:24  来源:不详
名天下知”,俨然成了时代的宠儿。到了蒙元时代,这一切竟成了难圆的旧梦。窝阔台太宗九年(1237),沿袭金朝旧制,曾举行过一次科举,随后即行废止,直到仁宗延祐二年(1315)方始恢复。七十七年间科举不兴,这几乎断送了几代读书人的谋生之路、进身之阶!所谓的“冻杀我也论语篇、孟子解、毛诗注,饿杀我也尚书云、周易传、春秋疏”(马致远《荐福碑》杂剧一折),所谓的“天丧斯文也,今日个秀才每逢着末劫”(宫大用《范张鸡黍》杂剧二折),所谓的“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虽是愤激之词,却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读书人的切身遭际。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就在读书人那种生不逢时、愤世嫉俗的情绪亟待抒发之时,恰有一种新兴的诗体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那就是在宋、金时代已经流行于民间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复融人“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终而形成的散曲。这种“新声”较之诗词更便于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绪,“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纡其怫郁感慨之怀,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胡侍《真珠船·元曲》)。由此可见,散曲之所以能够在蒙元统治时代的前期迅速形成规模,读书人借其鸣不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虽说重要,也只是元人散曲兴盛的一般性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元代读书人又给散曲这一新兴文体注入了些什么样的新因素,这一新兴文体又展现了元代读书人的怎样心态。
  特殊的时代酝酿着特殊的情绪,特殊的处境也决定着特殊的处世态度。历代知识分子都将孔老夫子的教诲“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奉为立身之本,其中也还保留点洁身自好、自视清高的姿态。然而在蒙元时代,因着读书人遭到彻底的遗弃,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仕”既无路,“卷而怀之”也不得自专,对此,就连当时的大儒元遗山也不禁发出“穷通前定,何必苦张罗”(小、令[双调·骤雨打新荷])的哀叹。现实的严酷、命运的失落,逼迫得广大读书人的人生取向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这种扭曲活灵活现于散曲的名篇佳什之中。既然人世不成,索性避世隐居,“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关汉卿(双调·碧玉萧])。既然用世不成,索性自暴自弃,“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马致远[大石调·青杏子]《悟迷》)。既然仕途艰险,索性全身远祸,“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既然世情浇薄,索性与世无争,“指鹿做马,唤凤做鸡,葫芦今后大家提,谁想别辨个是和非”(周文质[越调·斗鹌鹑]《自悟》)。既然不容于世,索性我行我素,“闲讴乐道歌,打会清闲坐,放浪形骸卧。人多笑我,我笑人多”(乔吉[双调·殿前欢])。不仅于此,他们甚至变得玩世不恭起来,公然发出“许大乾坤,由我诙谐”(孙周卿[双调·蟾宫曲]《自乐》)这样的调侃人生的宣言。凡此无不反映出当时读书人的特殊情绪和特殊处世态度。总之,从元人散曲的创作实际看,少的是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满腹牢骚;于蝇营狗苟之中追求“闲适”,于浑浑噩噩之中标榜“悟迷”,从而最终形成了元曲的寓庄于谐,在俏皮里透着几分凄苦、在悲愤里含着几分自嘲这样一种迥别于诗词的独特的倾向和神韵。
  本文把散曲的这种倾向和神韵以“俏”名之,也正从此中得来。俏,固然有俏皮、滑稽、幽默、诙谐的表面,更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内涵,俏皮的笑脸实际上掩饰着的是心底的悲哀。
  不过,也应当指出,虽说幽默需要高一筹的睿智,俏皮也不乏深一层的谲诡,但透过俏皮、幽默的神韵反映出来的,毕竟是当时读书人在强权迫压下的心理变态。它不是勇者直面惨淡人生的嘻笑怒骂,倒像弱者在做阿Q式的自我开慰,这正是元人散曲留下的时代胎记。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