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之特异功能与易学结…
八字看男女结合的奥秘
八字解析男女结合的奥秘
易经观点 地缘文化与经…
房子装修怎样结合风水布…
装修怎样结合风水布局
厂房选址配套结合实际需…
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
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精…
受控语言与自然语言结合…
最新热门    
 
结合地缘优势、文化传统打造具有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时间:2009-8-8 16:38:25  来源:不详
摘要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的核心,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向学风尚。而南京理工大学又位于南京市的最佳区位:毗邻中山陵风景区,并与周边诸多高校及科研机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知识圈。文章针对南京理工大学的地缘优势和宁派文化传统,对打造具有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校图文化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 地缘优势;文化传统;南京理工大学;校园文化
  
  一、宁派文化传统
  
  南京简称“宁”,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美丽富饶、人才辈出的江苏省省会;历史上又是著名的十朝古都,金陵佳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城市禀赋和浓厚的向学风尚。在本文中,我们统称其为“宁派文化传统”。
  
  (一)丰富的文化积淀
  走进南京城,古朴之风迎面而来。这座已有2500年历史的十朝都会在绿树的掩映中彰显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尽管车流涌动、游人如织,却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平和与厚重。千余处历史遗迹静静地审视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崛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构架出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在本文有限的篇幅中,有关南京的文化积淀将不铺陈阐述。
  
  (二)独特的城市禀赋
  纵观古今,南京作为一座城市的禀性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述:
  1、纯良率直,中正不阿
  南京城市禀赋的第一大显著特点可用“纯良率直”来概括。南京市民经常自嘲为“南京大萝卜”,这样的称谓并不含有贬义。萝卜生脆爽口,朴实无华。上得厅堂,也耐得寂寞,正是南京城市文化中纯良率直、中正不阿的一种通俗体现。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著的《神灭论》充分说明这一点。范缜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并对佛教加以指责,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结果,他被梁武帝萧衍流放岭南。《神灭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而范缜本人则和这座城市一样,是纯良率直、中正不阿的典范。
  2、厚德中庸,兼容并蓄
  南京是个中庸的城市,没有北京的雄伟,没有上海的繁华,没有广州的前卫,是一个很平静的城市;生活水平及节奏不高不低、不快不慢。尤其是南京地理位置特殊,北方人认为南京人是南方人。而南方人又认为南京人是北方人;由于这样的地理特点,南京人很少排外,表现出的包容性是全国其他大城市鲜有企及的。正是这样的城市禀赋,使南京得以汇聚人才、提升人气;同时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更具有宽松平和的生活、工作、学习氛围。
  
  (三)浓厚的向学风尚
  金陵佳地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又是近代学子聚集、争取功名之所。向学风尚浓厚,城市中的很多建筑。名称都有尚学遗风。例如南京最著名的景点夫子庙,最初就是孔子的学生为纪念他而建立的一个庙;历朝历代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前,夫子庙都会聚集江南众多的才子,而且这里次次大考出状元,夫子庙一时被奉为圣地。如今,南京城大专院校林立,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教育资源比较集中,是一个理想的求学之地。
  
  二、南京理工大学的地缘优势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1993年更为现名。学校秉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在五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提高质量,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一)地理环境的自然优势
  南京理工大学座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城东;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一方面离闹市区相对较远,但同时交通便利、畅通,既避免了嘈杂环境对学习、科研的干扰,又有足够便利的学习、生活配套设施;另一方面雄踞城东超过3000亩的开阔地带,校园面积排全国第五,是其他高校难以匹敌的宝贵资源。在近年来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南大、东大等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施展不开,纷纷在远离主校区的浦口或仙林等地置地办学。但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社会效益不高。而南京理工大学则立足本部,用足、用活资源,既满足了扩招后规模扩大的需要,又保证了教学质量和管理。

  (二)地理环境的学术优势
  在南京理工大学周边5~10分钟车程内集聚了6万多名中高级科技人才。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信息产业部第55所、28所、8511所、总参63所、农科所等一批国家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地理位置的相近、学科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互补,构成了一个以南京理工大学为圆心的智力圈,发挥着优势共享、互勉共进的作用。
  
  (三)地理环境的创新、创业优势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毗邻南京理工大学的两块地域内,总面积约3000亩,由孵化基地和成果中试转化基地两部分组成。其中:研发孵化基地占地约300亩,已形成首期2.2万平方米的孵化用房;成果中试转化基地规划面积约2700亩。2003年10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授予“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地理位置的极其便利,为创新、创业、产学研紧密结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结合文化传统、地缘优势打造具有南京理工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南京理工大学在五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已经凝练出“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而作为没有成文表示但却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笔者认为还应结合宁派文化传统及南理工自身的地缘优势通过各种途径着力培养,打造出健康、积极、独特的校园文化,再创南理工辉煌事业。
  
  (一)打造“实、和、信、勤”——厚德为先的校园文化
  实:实事求是;和:以和为贵;信:诚信治学;勤:勤奋勤俭。从文章上述内容可见,宁派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宽厚、朴实、刚正、勤奋等特征,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实、和、信、勤”四字,既符合南京这座城市的风气,又和南京理工大学多年发展中的办学理念相一致。因为和所处人文环境特征相互契合,引导和打造就有了文化依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目前的建设成果来看,立足于“实、和、信、勤”四字的校园文化基调已较成熟,蔚然成风。尤其为了响应中央关于“和谐社会”理念的精神,精心构建和谐校园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颇丰,多次在全国性评比中获得大奖。
  
  (二)打造“变、器、法、效”——博学为标的校园文化
  变:创新求变;器:重器利器;法:制度为先;效:效益效率。有了上述“实、和、信、勤”校园文化营造的宽厚、和谐氛围的基础,进一步打造敏锐通达、博学智慧的校园文化则一脉相承。从文章上述内容可见,南京理工大学自身地缘极佳,充分利用这个先天优势,通过合理高效的制度,鼓励追求创新,并在区域范围内高效配置智力资源,追求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南京理工大学校园文化打造的新目标,也是现今南京理工大学独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1、追求创新,宽容失败——变
  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军工院校发展历程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较长时间去潜移默化渗透的一个过程。学校在重视科技创新方面已卓有成效,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对于学生而言,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技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但追求创新是一方面,宽容失败是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宽松宽容的氛围更有利于滋养创新的土壤。南京理工大学要继续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努力营造标新立异、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容忍失败、尊重个性、团结协作和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
  2、善事利器,建设平台——器
  南京理工大学既是教育中心,也是科技中心,更应大力加强基础科研设施的建设。学校目前设有科学研究院和30余个研究机构,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科研经费逐年上升。“十五”期间,完成科研总经费13.82亿元,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28项,南理工科技园已成为全国第一个依托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创办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为推进成果转化、加强社会服务构建了一个新平台。2007年借本科评建之东风,又一批硬件设施即将为学校的科、教、研提供更扎实的平台。
  3、鼓励创业,制度先行——法
  南京理工大学应该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具体来看,应该鼓励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等高知识层面的科技与管理人才通过专职、兼职等形式受聘于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职务发明优先在科技园进行孵化、转化,组建企业或合资入股;本校教职工在科技园内创新创业工作对学校产生经济回报,将视同校内教学或科研活动的业绩;允许和鼓励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创办或受聘于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学籍可以延长;在科技园的工作,可计为“社会实践”或“科研训练”学分,并取得相应报酬等。这就使南京理工大学成为一个各种高科技人才、各种复合型人才向往和聚集的地方。
  4、横向合作,资源共赢——效
  一方面,在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合理利用和运作南京理工大学的社会资源至关重要。1994年,学校成立了由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南京理工大学董事会;董事单位在学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近30项;采取董事会的形式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虽然每年吸纳的资金规模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看,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南京理工大学又于2006年lO月建立了教育基金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该项工作。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将进一步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各项教育事业,达到学校与社会的效益双赢。
  另一方面,南京理工大学应积极开展区域内、外智力资源的交融,进行教育、科技的交流与合作。目前除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已建立广泛的科、教、研合作外,已与美、英、法、德、日、俄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十五”以来邀请来校讲学、交流、合作研究的国外专家学者近600人,派出留学、合作研究和访问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