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论芥川龙之介访辜鸿铭之因由

时间:2009-8-8 16:38:59  来源:不详
也是当时中国文化状况在文化人身上的具体而特异的表现,所以辜鸿铭在那一文化转型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辜鸿铭的文化主张与当时其他的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他本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思考。于是,芥川将辜鸿铭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点“实体媒介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芥川在中国市井中、城隍庙下、西湖畔边寻找着中国文学文本中唯美与浪漫的文化,但是看到的却是肮脏、丑陋与落后,这使芥川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说他还抱有一丝美好的愿望的话,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身上了。
  再从政治的视角来看辜鸿铭。辜鸿铭究竟属于何种政治派别,至今学界也许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但是,从他那一条细细的长辫就可以看出他的保皇倾向。如前文提到的《我们愿为君主去死,皇太后啊!中国人民对皇太后及其政府真实感情的陈述》这一篇文章就是为慈禧太后说话的。
  此外,朱维铮在论文中这样写道:
  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由辫帅张勋用枪杆子支持上演的那出宣统复辟的闹剧里,他的姓名辜汤生也赫然列在复辟内阁的名单上,虽然张勋给他的官衔,不过是外务部侍郎,而且这场闹剧仅上演了十二天便匆匆闭幕,至今我们仍不清楚辜鸿铭有没有正式就任这个部长,但他却从此成了一个复辟论的表征了[5]24。
  从这些证据来看辜鸿铭的政治主张也许和郑孝胥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辜鸿铭的中日关系论。当时,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且积极投身到反日的行动中,可辜鸿铭却常常放出亲日的言论。如辜鸿铭曾经在日本人的报纸上撰文痛骂过五四学生运动,反对排日。此外,辜鸿铭在《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
  如果把这朵美丽的蔷薇花比作日本,那么,培育这朵花的肮脏的泥土可以说是中国。……日本友人常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日两国百姓之间有着那么强烈的敌对情绪?我这样回答:“一对同胞正为争夺父母的遗产而争吵”。也就是说这种争吵属于兄弟间的常事,比不得他人[1]274。
  辜鸿铭发表的关于中日两国的言论,目的是希望日本复兴东方传统文明,并进一步来挽救中国。他对中日关系的比喻似乎很形象,其实他的观点却是肤浅而幼稚的,对日本表现出的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姿态。尽管这是在芥川访问三年后的言论和观点,但是依据辜鸿铭顽固而偏激的个性来看,这样的对中日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已经由来已久。
  总之,辜鸿铭在当时中国文化界和政界的行为与言论是怪异而独特的,但作为一位近代知识分子,辜鸿铭的言行所反映的恰恰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文化人和政治人的真实心态。芥川龙之介以他的新闻记者和作家的敏锐洞察力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想通过拜访辜鸿铭来了解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思考与理解。事实上,通过访问辜鸿铭,芥川也亲身感受到了他的“另类”,如在《北京日记抄》中曾经这样写道:
  英语不必说,听说还会德语、法语。可先生与年轻的中国人不同,对于西洋文明并不买账。他在大骂基督教,大骂共和政体,大骂机械万能论之余,看到我穿了一身中装,便说:“不穿西装,令人钦佩,可惜还缺条辫子。”[2]184。
  辜鸿铭从西方饱学归来,原本应该对各种各样的西方文明亲近有加,反对封建传统,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并且还居然为芥川这样一个东洋来客没有长辫子而感到遗憾。从这段文字来看,在芥川的眼中辜鸿铭的确如所耳闻的那样特立独行,匪夷所思。
  那么,芥川在访问辜鸿铭之前对他是否会有所了解呢?辜比芥川年长35岁,从这种年龄差来看,辜鸿铭在芥川出生前就已经蜚声世界了。并且,辜鸿铭曾经在日本刊物上发表过大量的各类文章。不仅如此,还曾三次踏上日本国土。第一次去的时间是在一九一三年,严光辉在《辜鸿铭传》中这样记载道:辜鸿铭来到日本东京,他发现自己已不是陌生人,日本人对他不仅熟悉,而且崇拜……那一次,辜鸿铭到处作演讲,引起了很大轰动。东京正是芥川的家乡,因此可以推测出芥川那时对辜鸿铭已有一定的耳闻和了解了。
  
  四、结论
  
  辜鸿铭在文化和政治主张上表现出一种保守的倾向,但是这都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钟情与自信,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和政治侵略的一种反抗,在当时反封建和学习西方的大背景下被视为一种“逆行”。但是,站在当今的立场来看,在保持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对抗文化入侵方面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通过对辜鸿铭在当时中国的文化界和政界的地位与主张的考察以及芥川龙之介来华目的的分析,可以认为芥川是把辜鸿铭作为当时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双重“人物载体”进行访问的。芥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辜鸿铭对本国文化的执著产生了某种共鸣,也许这次中国旅行使芥川一次次失望的同时也从辜鸿铭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某种希望。
  总是,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利用芥川这一外国人的独特视角来反观辜鸿铭在中国文化界和政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同时又可以对芥川访华的目的特别是其政治目的有一个更加清晰而准确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辜鸿铭. 辜鸿铭文集(下)[M]. 黄兴涛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6.
  [2]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M]. 陈生保 张青平译.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3] 许宗元.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文化解读[J]. 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 2002(2).
  [4] 史敏. 辜鸿铭研究述评[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
  [5] 朱维铮:辜鸿铭生平及其他非考证[J].读书,1994,(4).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