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体验军队生活,培养完美…
文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
最新热门    
 
论培养世界公民的文化包容与自信品格

时间:2009-8-8 16:39:03  来源:不详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同一性,使得各国越来越注重培养自己国民作为世界公民 的 素质。在多元文化的视域中,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应当坚持文化多元化和文化拒绝全 球化的立场,顺应全球文化多元共生的发展趋势;必须树立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具有 对全球多元文化包容的普世性品格;同时,必须树立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具有对中华民族 文化充满自信的独特性品格。为此,也必须涵育网络文化,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使之具有 便捷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技术品格。
  [关键词]世界公民; 多元文化; 包容; 自信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同一性,使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越来越快速、便捷, 关联也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改变并出现了趋 同,这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成为加快文化交融的强大动力, 使“各国能分享经验及彼此的成就和困难中相互学习,并促进着理想、文化价值和愿望的相 互丰富”[1],这对教育目标的影响是深远的,使得各个国家越来越注重培养自己 国民作为世界公民的素质。
  所谓世界公民,指在确立国民意识前提下的适应本国的国际化需要而具有国际素质的公民。 这种公民具有国际性和国家性、普世性和民族独特性的双重文化品格。世界公民应具备的素 质:一是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对自己的民族有认同感和归属意识;二是世界意识、创新精 神和世界一体的观念,有竞争精神、谋求世界的发展;三是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学会维护权 利,践行义务,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学会负责任地生活;四是民主与法制意识,有民主的信 念,按民主程序办事;五是生态意识与人道精神,时刻保护环境,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六是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学会在竞争中发展,学会合作发展。此外,必须学会为地球着 想,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生命,尊重生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热爱和平,为建立一 个博爱的世界而努力[2]。但是,从文化视域上讲,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必 须通过多 元文化教育,使之具有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具备文化的普 世性 品格与独特性品格,为此,也要涵育网络文化,使之具备快速、便捷地进行全球文化交流与 对话的技术品格。
  
  一
  
  我们培养世界公民,应当坚持文化多元化和文化拒绝全球化的立场,顺应全球文化多元共生 的发展趋势。
  文化全球化,实际上是以强势文化取代弱势文化,这会让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逐渐趋于一元 ;使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逐渐丧失,这是人类的莫大损失。同时,弱势文化逐渐失去 “自我”,也就失去了与强势文化平等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资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一些弱势文化国家和地区在相继取得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之后,开始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 反思,通过反思,大家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意义。因为自身 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个性,才是文化间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某些人如果要想凭借强 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的文化 ,是不可想象的。当今世界,孤立的民族文化是难以自存的,单一的世界文化也是不可思议 的。不同文化只能以开明开放的态度互相包容,只能和谐相处,以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 荣的目的[3]
  多元文化中的文化含义是指社会、集团或群体以及区域成员所创造、掌握和共享而又作为社 会性遗产而代代承袭的生活方式。它被指定为超生物、超个体的社会化、理性化的群体文明 产物[4]。多元文化必须存在于由相互关联着的不同的文化群体所形成的社会集团 的场域系 统中,但是多元文化并不是多极文化,它具有内聚性而少产生离心式外射化,不同的文化在 承认彼此差异性的同时,认同彼此间的共融性。因为文化多样的价值——即在由多元文化的 群体组成的社会中共生、共存的意义,所以,这种多样性,不仅在于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还在于它们 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人们应该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人类几 千年历史创造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财富。世界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多样的文化,才具有了 活力。文化的多样化从根本上对人类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人类的福分。当今人类不仅需要保 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更应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如果假设某一天人类几千年来创造 的文化的多样性消失,那么,我们相信,人类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源泉和活力。某种文化与 文明的丧失,将不会再重现或复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是人类所赖 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基本保障。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化的单一[5],世界文 化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它一方面有其独创性以及服务于本文化群体的充分价 值,另一方面对其他文化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估价呈现相对性,因而文化之间优 劣的等级之分与“文化相对论”者同样。多元文化主义者遵照“基于经验判断,而经验是由 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文化传承来说明的”行动原则,尊重不同的文化及其价值,即理解、肯定 和欣赏多种不同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多元文化主义者试图通过实施多 元文化教育,传递多种文化共存、共荣的理念,把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即社会的公平与公 正,人的生存和发展机遇的均等,兑现为全体社会成员在多元文化社会个人生存及发展的文 化能力,逐渐学会多元文化社会人需要掌握的、在本族群文化中鲜见的多元文化知识、人际 理解和社会交流方式,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享有多元文化社会的公平带给人们的福祉[5]
  我们培养世界公民,面对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可能危机,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割据 主义。
  经济全球化应是文化横向开拓的大好时机,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蕴涵着以强势文化覆盖弱势 文化,削弱多元文化的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割据主义。所 谓文化霸权主义,是指某些人总想把他们的价值标准,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观念强加于人,覆 盖全球,形成单边统治。这种单边化相应地构筑了文化的一元化,破坏了文化生态,致使多 种文化消亡。美国学者享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不是把基点放在不同文明间的平 等对话与交流合作上,而是放在所谓文明冲突的预设上,企图通过打击、遏制异类文明来达 到维持西方文化霸权的目的,这是严重违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文化割据主义,是 指有些人很怕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粹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和任 何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显然,这会带来自己文化的覆灭。
  历史和现状都已证明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之间所引起的冲突必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 灾难。因此,我们希望21世纪是一个多极制衡、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流、互相发展的世纪 ,而不是以一种文化覆盖全球的世纪。如果我们能首先在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之间 的广阔空间里,让人们逐渐接近,取得共识,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就会被孤立起来 ,他们所产生的危险也就可以制止,多元文化也就会发展起来。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 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沟通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民,通过对话使他们能互相理解、互相 尊重,以致互相欣赏。正如费孝通先生在《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一文中提出的“各美其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6]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必须树立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使国民具有对全球多元文化 包容的普世性品格。
  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多元文化交流的趋势不可阻挡。在这场多元文化的相互博弈中, 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性中国人,既要坚守,又要开放,必须掌握一种与其他文化相处的原则 和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我们不能把对多元文化包容的结果理解为相互迁就,相互接受。我们必须明确,对多元文 化 我们不一定要相互接受,而只需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能够了解彼此的文化背 景和文化传统,了解彼此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强迫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在这种 文化多元共存的格局中,彼此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我们必须坚持“道法自然”的原则,即 要了解和尊重事物的本然,不能有所强加,而要顺应事物的本性去发展,本着“己欲立而立 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别人,而是在自己达到最好状态的同 时 ,也帮助别人达到最好的状态。中国文化尊重事物的本性,按照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去帮 助和成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去改造其他文化的本性,这正如《 淮南子》中所讲的“不以私志入公道”[7]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应该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和而不同”的原则。不同文化传统的 民族 国家和地域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以形成在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态势。在 不同文化传统中应该可以通过文化的交往和对话取得某种共识,这是一个由“不同”到某种 意义上的“同”的过程,这种“同”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另一方,而 是在不同文化中寻找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这正是“和”的作用。不 同文化间的“和”的含义是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意思。但这里的“ 和”是有原则的,它包括了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同而不和”只是一潭 死水 ,而“和而不同”才是充满生机的活水。在罗素1922年写的《中西文化比较》一书中有这样 一段 话:“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 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考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 仿效拜占庭帝国。”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吸收他种文化,往往是两种文化交往和对话中体现“ 和而不同”思想的结果[8]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必须大力拓宽视野,具备世界眼光。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 ,既正 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文化同“和谐世界”的时代主题结合 起来,才能在文化创新中,铸就民族进步的灵魂,开掘中华复兴的不竭动力,从而使我国步 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快车道,跟上当今世界的发展步伐,确立我国在世界发展大格局中应 有的地位。着眼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最前沿,瞄准它的最新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是吸收 世界科学文化精华的最佳切入点。当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以强势迅速扩张, 一方 面,好莱坞、CNN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正以工业方式大批量地生产和复制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