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体验军队生活,培养完美…
文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
最新热门    
 
论培养世界公民的文化包容与自信品格

时间:2009-8-8 16:39:03  来源:不详
,迅速传播到 世 界各国;另一方面,当代西方精神文化如知识经济思想、生态文化理论、人本主义思想、全 球 化思潮等等,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 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公民具有国际性素质,我们不仅要拥有先进的价值观念,还应拥有科学 的 思维方法和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把目光真正触及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最前沿,汲取世 界各国文化发展的精华和前沿成果,并立足实践以融会贯通,发展创新,从而使我国文化能 够在博学众长中立于时代文化大潮的前列[9]
  我们要引导国民面对全球多元文化的异彩纷呈,保持应有的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融合外 来文 化,拿出自己的眼光,并不只是看自己,而是也看世界,或者说,并不是只看世界,也看自 己。看整个世界,以中国文化的博大胸襟与睿智眼光看包括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内的全球多元 文化的一切资源,以中国胸怀,世界眼光,做出独特理解下的独特整合,既推进中国文化的 发展,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整合的文化实绩,才能既是中国的,又是世 界的。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面对世界各种文化交流,应有“馈赠”之心。
  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异不一定导致冲突,差异是否导致冲突,这取决于 文化主体彼此的态度。如果抱有强加于人的态度,就会导致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如果抱有馈 赠于人的态度,就不会导致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因为馈赠的关系是双向的平等的,既把自己 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选择, 对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馈赠的结果是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繁荣。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既要关注全球不同文化主体自身的特性,更要以普遍的人类繁荣 为基本和最终的追求,将文化的自身的内在协调、自我改造更新与其他文化合理因素的影响 有机统一,将发展文化特征与普世性关照有机统一。文化发展的普世性关照,旨在多元异 质文化和谐共存的积极情感与努力,是多元文化之间 的平衡、协调而共构文化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和谐共存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绝非 一个文化压制另一个文化的文化帝国主义,也非一种声音压制另一种声音的话语霸权。在全 球中多元文化共存是保证世界公民自由和幸福生存的前提,更是世界公民自由与幸福生存的 表现。在文化交往愈来愈深刻而频繁的当今时代,从普世性意义上讲,一个文化与多元异质 文化的和谐共存而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幸福的程度,是衡量该社会文化生命力持久与否的重要 指标[10]
  为了使我们的世界公民具有“有容乃大”的文化普世性品格,不少学者从全球视野对多元文 化教育进行了国际性思考。有学者认为,全球视阈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具有如下的使命:“多 元 文化教育在本质上是在教育领域实现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多元文化教育使人们通 过教育来预防冲突,遏制战争,创造和平,创造幸福,创造未来。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增进各 民族了解,有益于缓和民族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通过对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益于 民族文化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冲击,促进民族文化的更新与进步;通过增强民族凝聚力, 促进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昌盛;通过倡导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承认、理解与尊重,促进民族之 间、国家之间、民众之间的宽容、沟通与尊重,促进人类和平[11]
  
  三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必须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使国民具有对中华民族文化充满 自信的独特性品格。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培养世界公民性中国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
  今天,我们要重新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仍然要植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 虽然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和传承,但是,近代我们是“积弱”的,我国之所以会沦为 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其“积弱”是重要因素。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亚洲很多国家 和地区取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以及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发展,于是文化自觉也就开始了 ,中国也经历了同样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的重新诠释,使之适应现代社会,成为 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对祖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深切了解的基础上,这种深切的了解不应该 通过单纯的讲解来实现,而应该把传统文化体现在国民的生活和实践中。比如,人人都讲诚 信,那么很多社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从而大家都会感到这就是我们的好传统。我们要把 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进行新的诠释,并正确地灌输给人们,能为现代人所接受,这样 人们才会身体力行[7]
  培养公民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自信,不能妄自菲薄。有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我们就 可以因势利导,开拓发展,用先进的手段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迎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丰富世界文化,同时也维护和保持了自己文化的自主独立,因为民族凝聚力要靠文化 传统来维持,文化传统铸就民族精神。
  民族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特质的一种肯定。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为人类文 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 000年的人类历史上, 出 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是长期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这种 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影响深远,如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 内容[12]。又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意识,蕴涵了“生”(创造生命)是宇宙的根本 规律, 是“仁” 是善;人与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包含有活泼的 生命和生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充满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关爱,表现人与万物生死与共、休 戚相关的“生态美”等意义。其中包含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美学的内容。这些内 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如此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13]。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 公民,必须充满 民族自信,背靠五千多年中华文化,使中国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在世界上起到本应该起的作 用。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集中 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文化,使我们所培养的 世界公民具备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尊。因为没有文化自信和自觉,就没有文化自尊 ;没有文化自尊,就没有民族自信;没有民族自信,就没有国家自强。所以,文化的自信和 自 觉是非常重要的。胡锦涛同志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中精辟地指出:“一个民族文 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14]
  我们培养世界公民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应当要求对本民族文化向内自省,向外开放,加强 与多元文化平等的交往、合作、互利、共享和综合创新的自觉。如果我们固守文化传统或文化表面形式,不能从文化之根的价值与信念发掘其与时俱进的生 命动力,就会导致文化传统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斩断自身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盲 目接受异质的文化形式,从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其价值和信念,我们所培养的世界公民其 内在的价值信仰与其生活实践就会出现断层,造成他们价值的混乱与意义的迷失。我们培养 中国的世界公民,必须最大程度地使文化传统价值的自我反思与重构具有普世性关照,把合 理的层次与文化传统同时代性的生活实践有机融合,使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保持其自身特性 的同时,促进多元文化最大限度的内外一致、纵横协调,从而使趋于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共 同体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担负起人类共同繁荣的历史重任[10]
  当代中国文化的自觉,鉴于中国近百年来作为一种弱势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轻视和压 抑,因此,在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中我们首先就是与民族文化复兴的强烈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必须了解自身文化基因,也就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特点;其次,必须创造条件,对 这些基本特点加以现代解读,这种解读须融合古今中外,让原有的文化基因继续发展,使其 在 今天的土壤上向未来展开一个新的起点。此外,还要将中国文化放置于全球的语境之中,研 究它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使其成为正在进行的全球文化多元建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应使中国人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中拥有自己的 标准。 如果在文化交流中不采用自己的标准,就等于是自己扼杀自己的灵魂。同时,我们要与时俱 进,不断更新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清楚,21世纪是文化和技术全面创新的 世纪,在新世纪中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倡导与理性自觉相联系的文化自觉,激发文 化教育和科学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国民的培养。虽然人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民族国家仍然是每个公民首先要认同的。当今世界,借助 蓬勃发展的高科技手段,全球人员交往频繁,信息流通迅速,话语霸权穿透国界,文化也成 了一个民族参与全球对话、竞争和创造的身份证。失去文化身份证的民族,是不可能在全球 交往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的。全球各方面的交往联系,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在多样文化 的选择面前,人们选择反而单一。整个地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也是 很大的,发达国家不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和商品的输出,本土的商品和文化的竞争力不 断减弱。不少的青少年追逐的时尚都是发达国家的产品,忘却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所有的文 化都“麦当劳”化了。此外,一些西方国家打着国际援助的旗号推行自己的文化,行使文化 霸权主义。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教育必须培养合格的本土国民,认同本土文化。
  我们培养中国的世界公民,必须树立本土生长的观念。所谓本土化就是本土发展在面对 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过程中所作出的一种反映,使之具有浓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 和家园意蕴。所谓“土生土长”是立足于本土社会的文化演进过程,它对异域文化的借鉴是 一种自主吸收,而不是将另一种文化奉为圭臬[15]。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必须破除 文化霸权 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真正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土壤,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教育上土生土长 观念的核心表现,就是在反洋化教育和反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建构现代性教育。
  我们培养世界公民对文化的包容与自信,必须涵育网络文化,切实提高公民的网络素养。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网络呈现,使得人类文化获得了崭新的存在空间、表现形态、传播 载体和交流工具,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平台。此外,在网络空间中,人们的网络 行为所遵循的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规则,无疑都彰 显着可贵的精神气质,反哺现实文化的发展,也浸润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生发出网络文 化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积极意义。面对世界网络文化的大发展,我们所 培养的世界公民需要有大胆迎纳的心态,科学引领的智慧,积极涵育的行动,创造性地将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于一体,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