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外观造型与区域景致谐调
店铺外观造型与区域景致…
店铺外观造型与区域景致…
店铺外观造型与区域景致…
店铺风水学之外观造型与…
商铺风水外观造型与区域…
区域文化传统与唐诗创作…
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和…
探索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
最新热门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时间:2009-8-8 16:39:57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本文从美国学术界区域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区域研究与冷战及美国政府的关系、区域研究的两种学术范式、区域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政治分歧、西方的文化研究与中国研究的走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和破除西方至上的新西方主义神话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区域研究 文化研究 中国研究 本土化
  
  全球化时代的学术转型日新月异,对学术转型的关注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区域研究(area studies)是随冷战而首先在美国出现、发展并达到鼎盛的多学科研究,在西方人文与社科学术界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和全球影响。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则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左翼的人文思潮,到了90年代在美国逐渐兴盛,中国近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域研究在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开始式微,而这也正是文化研究崛起的时代。当然文化研究并未强大到取代区域研究的地位,而且两者之间相互不交叉处颇多,故不能简单认为文化研究正在或者已经取代了区域研究。但是把两者的此消彼长过程放在历史演变的框架下来做一番福柯式的学术考古学或谱系学分析,则有助于了解学术与政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本文从美国学术界区域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入手,试探讨一些普遍性的理论问题以及有关中国文化研究和理论创新的课题。学术转型对中国的关注,提出了中国是否从理论消费国向理论生产国的转向问题。本文希望就此机会提出这个问题在人文领域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广泛的讨论①。
  
  一、现代性、冷战、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作为美国社会人文学科的跨学科领域,是冷战的直接产物。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冷战,本是20世纪“共产主义”和“自由世界”两大阵营较量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对于这个历史时期,有必要放在现代性(modernity)或者说总体上的现代化过程这个大背景下来理解。福柯指出,现代性除了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即通过科技进步来改造和征服自然乃至创造自然(现在则更多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如何治理人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福柯提出了生命政治学(biopolitics)的观点②。现代社会把社会加以分层,使不同的社会领域区分开来,分而治之,各个领域取得相对的自律、自主,自我发展。这是现代性的主要过程。政教分离就是西方现代性最重要的社会特征。韦伯把它描写成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即“祛魅”,以自然人的平等契约关系来取代神权和封建皇权的等级关系。福科的生命政治学正是指现代社会里人的区分(separation)。现代性的标志是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市场,背后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奴役和占领。福柯讲的现代性区分就是种族(race),是按照人的肤色来区分高下等级的。支配现代化的是欧洲白人,其他种族如黄种人、黑种人等都被归结为劣等种族。今天社会学中的人口研究(demography, population studies)就是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的重要延伸。肤色是一个自然的划分,再深入一点就牵涉到人的“族裔”(ethnicity)问题。它可能是同一个肤色、同一个种族,譬如说都是白人,白人里有东欧的、西欧的、南欧的,需要区分清楚,因为这是现代民族—国家得以创立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依据。除了种族和族裔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性别(gender)。
  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区别,现代社会根据种族、族裔和性别来分别治理。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比生命政治学更加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③。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现代性并不仅仅是一个世俗化、理性化过程,或韦伯所言的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倾向,它使西方得以发展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现代性过程中,对世界的划分跟西方内部动力的世俗化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西方划分世界的历史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历史。这两个概念是现代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历史组成部分,任何忽略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只会让我们陷入意识形态的怪圈。
  关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最近几年在讨论现代性这一话语的时候好像提得越来越少了,似乎已经过时了,是属于冷战时代或者更早时期的话语。无论如何,生命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现代性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回避和忽略的。没有地缘政治,也就不存在现代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法等。所谓国际关系、国际法等,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西方列强在地缘政治中的各种利益冲突而出现的。生命政治、地域政治是现代性的核心部分,跟今天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所有的学术和知识构成用福柯的视角来看都反映了政治关系和权力关系。不把握这一点,我们就很难理解区域研究和现代性的关系。
  区域研究是冷战之后的产物。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出现了两极世界,而且这个两极世界基本上都扣上了意识形态的帽子,即“共产主义—极权主义”与“自由世界”的对抗。这就导致“冷战”的地缘政治老是罩着一个意识形态的面纱。这个局面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的色彩逐步淡化。但不应忘记的是意识形态曾经笼罩着我们半个多世纪之久。二战以后,冷战变成国际政治中一个主导性的意识形态话语,在地缘政治上是两极分化。冷战就是西方20世纪后半期的学术背景。区域研究随冷战应运而生。
  
  二、权力和知识的网络:美国政府与区域研究
  
  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自由主义又开始上升。西欧复兴,美国也开始走向一个战后比较宽松的阶段,各个社会人文学科也开始强调自己的自律、自主。学术开始恢复建设。在这样的氛围里,有一些实用性强、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的学术研究,却得不到西方学术界本身的积极反应,因为它们正在强调自己本身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独立、自律。如果要想研究某个区域如苏联东欧,到底如何研究呢?仅仅由俄文系或地理系的人来研究吗?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必须要调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如历史、语言、文学,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科,从而形成一个跨学科的局面。“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一词现在变成了西方学术界炙手可热的时髦词汇,受到空前重视,而在冷战初期跨学科研究却是很不受欢迎的。
  但是美国政府为了作“自由世界”的领袖,认识到必须采取一些很紧急的措施,要了解和研究苏联。区域研究在美国政府的强烈干预和支持下应运而生。早期苏联研究靠美国政府干预、财团的支持,然后是学术界的一些呼应。1948年卡内基(美国著名的钢铁财团)基金会给哈佛大学提供了七十四万美元的基金(相当于现在的七百万美元),建立了俄国研究中心。在1953—1966年十几年的时段里,福特基金会(福特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支柱)给了美国三十四所著名的研究大学两亿七千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多亿美元),用来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区域研究。在二战时期,美国最重要的情报机构或者战略研究机构是战略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它就是中央情报局(CIA)的前身,主任威廉·道纳文(William Donovan)实际上是中央情报局的建立者。道纳文和美国参议员乔治·坎南(George Kennan)、约翰·戴维斯(John Davies)等联名写了很多的法案、提案,要求跟大财团联手,推动区域研究。通过美国国会的立法和参众两院的推动,美国政府正式由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与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联手,大批拨款,提供赞助,在各大名校建立区域研究的机构。
  
  以哈佛的俄国研究中心(Russian Research Center)为典范展开了大规模的区域研究的第一波高潮。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中心的主任菲利普·莫斯利(Phillip Mosley)与美国联邦情报部门和五角大楼关系极其密切,长期担任官方和军方的战略顾问和秘密官员。1953年,莫斯利在哥伦比亚主持了一个大规模“苏联研究学术会议”(Conference on Soviet Studies),集中了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的苏联和区域研究的学术精英。会上有一个专题“苏联中亚地区的穆斯林研究”纠集了一批后来成为重量级的学者,奠定了美国的现代中国研究的基础。哥伦比亚大学随后成立了一个中国研究中心,在美国各著名高校纷纷建立了现代中国研究的机构和项目。从此,以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为对象的“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与主要研究古代典籍的西方汉学(Sinology)开始分庭抗礼,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到20世纪末期蔚为大观,成了美国的亚洲研究学科中的主导④。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60年代这段时期,美国社会科学与区域研究有关的经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区域研究中心,其研究经费中有大约96%到98%均来自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这些中心除了作大量政策战略性和应用性研究以外,对基础学科的建设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犹太裔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被视为现代西方传播学之父。1946年他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他是哥大“应用社会研究局”(Bureau of Applied Social Research)的创立者,这个机构便是由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直接资助的区域研究机构。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实际上最早是从事应用社会研究的,他的研究经费有80%以上都是来自中央情报局。麻省理工学院也于1953年成立了一个“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开始时全部的经费都来自中央情报局。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由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直接资助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美国没有任何一所大学会接受中央情报局一分钱的直接赞助。现在美国的立法已经不允许中央情报局直接给学术单位提供经费了。它可以给学者个人,某个研究机构的个人可以给中央情报局做某些具体的项目,但作为研究机构层面的资助已经被法律否定了⑤。
  尽管如此,区域研究在美国形成了一张很强的权力和知识结织的网络,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国家政权(state)、情报部门(intelligence)和基金会(foundations)来提供区域研究的资金来源。区域研究发展到鼎盛的时候,就开始有不同的分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区域研究和地区分析(area studies and regional analysis);一个叫区域研究和比较分析(area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就是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工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