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26期地方政府债券顺利发…
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交…
求测:目前住的这个地方…
世界上哪些地方地震危害…
写字楼里最微妙的三处地…
原汁原味民俗年 到年味…
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从郭小川看中国新诗的探…
君——探索蚩尤文化的另…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
最新热门    
 
探索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时间:2009-8-8 16:39:40  来源:不详
[摘 要] 本文结合廊坊师范学院实际,探讨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 探讨
  
  江泽民同志曾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坚持走科教兴国、科教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三项主要职能。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主要分为教育部直属和省、市管理三种管理体制。相对于教育部直属的高校而言,省、市管理的高校一般属于地方高校。截止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1908所,其中地方所属所管高校1797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94.2%。作为高校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基地,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
  高校是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随着智力因素及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和知识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这是地方高校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廊坊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多年来坚持立足廊坊、面向河北、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实际,探讨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建好三个平台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高校强化高水平学科建设、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科研创新与发展的出路在于服务地方,如何将自己的科研优势和特色与区域、行业发展目标和需求相适应,不断增强高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已现实地摆在地方高校面前。廊坊师范学院地处河北省廊坊市,隶属河北省教育厅管理,多年来立足地方文化,辐射地方文明,服务基础教育,为河北省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肯定,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好三个平台。
  1.整合学科资源,构建学科平台。学院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整合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特色优势学科,增强了学科创新能力。如将原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拓展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又新增了材料化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雕塑等专业。
  2.吸引高学历人才,构建团队平台。近几年,学院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以良好的待遇和条件吸引高学历人才,同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各种创新教育培训班、学科研讨班等。目前学院引进和培养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近300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强化竞争机制,构建政策平台。学院按照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师不但要重视教学,同时要在相关学科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并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学院教师参加科研人数、科研立项、科研成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五年,科研课题获厅、局级奖励82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对获奖项目,学院还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进一步鼓励和激发广大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择业观念和用人单位的选才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只守着过去传统专业一成不变。地方高校应及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地方社会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人才的新要求。


  学院2000年升本建院后,根据原有专科专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巩固文理学科基础地位,突出教师教育优势地位的思路,首先选择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等六个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之后,通过加强基本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又将英语、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等5个专业生为本科专业,并新建了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到2006年,学院已构建了覆盖基础教育主要科目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和“十五”、“十一五” 发展规划,按照巩固优势专业、办好新兴专业、培植特色专业的原则,在原有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又新增和拓宽了部分专业口径,逐步新建了日语、新闻学、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等十几个非师范专业。截止2007年,学院拥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5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教师教育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三、服务地方建设突显办学特色
  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的品格特征和竞争实力,是长期办学历史的积淀,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需求、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状况、产业实际以及自身的传统优势凝练出自身办学特色,不能盲目地模仿名牌大学,要立足自己的实际和办学定位,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河北省的特点一是人口多,需受教育的人口也多,师范专业毕业的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二是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经济建设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基于这种认识,学院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教学型师范大学。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借势京津、开放办学的理念,发扬为学、为人、为师的师范精神,坚持教师教育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事业,专业教学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校园文化推动社区文明的办学方向,形成了立足廊坊、借势京津、开放办学,服务基础教育,辐射地方文明的办学特色。
  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主动服务社会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高校与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应互相把对方的“生产”活动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并成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也应更有效地依托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加大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可采取高校与政府、企业对接的方式,通过成果展示会、洽谈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由实验状态到生产状态的转移。廊坊师范学院承担了较多廊坊市纵向和横向课题,有利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如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企业网站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基于实时控测的城市公交车辆自动定位和报站系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廊坊市大棚蔬菜根际土壤理化现状及养分空间分布状况的研究”等,有的项目已被应用,有的项目已投入生产。但这还远远不够,地方高校今后还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孵化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五、依靠地方政府搭建校地合作桥梁
  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高校和政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动双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学校可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合作研究基地,与周边地、市共同组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等,学校派出部分优秀科研人员参与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或企业策划,为政府做咨询服务,参与调研论证和座谈,提供决策参考。学校可根据地方需求,制定较为详细的为区域、行业服务的措施,设置产学研专项资金和校企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富民强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
  地方政府应重点支持与区域、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对能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资助。这样一方面能改善和补充地方高校校内科研条件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推动科研建设;另方面能为企业和区域发展增加优质智力资源,及时地研究和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发展动力。
  通过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及融合,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对地方教育的推动力,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辐射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在密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