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花间集》与词学之“寄…
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
唐宋诗学对词学的影响
关于20世纪词学研究的对…
论《碧鸡漫志》的词学思…
宋室南渡后的“崇苏热”…
词选在清代词学中的意义
最新热门    
 
迦陵词学析疑

时间:2009-8-8 16:41:17  来源:不详
者之自由感发联想乃是一种“创造性背离”。

  作者创作的作品与作者本人无关,这在一般看来是显然不合情理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文学批评自有其主观性,读者对作品的自由阐释是他人无法限制的,读者的水平容有高下,好恶容有偏颇,但是批评的权利却是同等的。那么读者对作品的这种自由阐释,是否就一定是“创造性背离”呢?那也未必。从理论上讲,读者对作品的阐释虽然是完全自由的,但是文学批评也不能脱离作品的文化背景,“背离”的分寸之把握乃是极重要而且极微妙之事。实际上正如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完全的“背离”也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不过是妄言而已。所以谭献谓“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应该理解为“读者自己的阐释也可以是对的”,而不能理解为“读者自己的阐释全都是对的”。所以总结起来,或者可以说“文本潜能”包含了“双重语境”,而“创造性背离”则明显要少于“读者之用心”。

  目前叶先生的著作已经有了很多种版本,关于词学(以及诗学)的理论错综见于其中,那些论文或讲演也往往可以互相印证补充,如果想对叶先生的词学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应当把这些都联系起来看,而不能从一两篇文章之中断章取义,这也是需要向读者说明的。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