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漫说“纯文学”
漫说黄庭坚的武昌西山情…
最新热门    
 
漫说李纨

时间:2009-8-8 16:42:12  来源:不详

在人们头脑中,李纨的形象似乎再清楚不过也简单不过。她就是“槁木死灰”,她就是妇德妇功的化身。俞平伯先生曾说过:“谈《红楼梦》尽可以撇开李纨、巧姐等”[1]。难道真是这样的吗?

如果我们不把李纨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思想的传声筒,而是耐心地追循她的心灵轨迹,就会发现,作者犀利的目光已深入到李纨复杂的精神世界以至内心秘密中去了。而且李纨悲剧属于“十二钗”悲剧旋律的一个音符,曹雪芹没有轻慢她,同样赋予她一种美,一种价值及多种悲剧意蕴。

一、李纨的两种仪态

在《红楼梦》五彩缤纷的人物群像中,李纨的表象称得上是黯淡的,犹如她那身青哆罗呢的装束。而且作家用在她身上的笔墨又未免吝啬得可以。

一开始,即在第四回,作家破例慷慨地专为她挥洒了大约240个字,却是以呆板的简历式文笔叙述了她呆板的生活方式。我们从而知道她是贾珠之寡妻。“幸存一子贾兰”;本是“金陵名宦之女”,自小便在“女子无才便有德”的训导下长大,只识得几个字,“以纺绩井臼为要”,现在的生活“如槁木死灰,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接下去,将之搁置达十三回之久,到第十七至十八回方露一面。以后,这个李纨就象池塘中的水泡,一闪一灭,时隐时现。所以,我们要认清李纨,就必须从这些点滴情节中去挖掘。

《红楼梦》存在着两个世界[2]:一个是理想世界,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大观园;另一个是现实世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李纨则生活在园内、园外这两个世界中,有着两种不同的仪态。看园外的李纨,其身分是封建大家族中寡居的少奶奶。其面容终日是淡淡的、静静的,少言寡语,无一丝热情,如“槁木死灰”一般。抚养儿子贾兰似乎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任务,也是这个家庭唯一需要她的地方。按理,她是长孙之母,其地位要远比凤姐重要得多,她的月钱也确实比凤姐等“多两倍银子”,“同老太太、太太平等”。但究其根底,这高待遇却全托了贾兰的福。贾兰是贾家仅次于宝玉的正统继承人,贾妃归省时,“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而没有理会斗鸡走狗、眠花宿柳的败家能手贾环之流,所以贾兰是按“补天济世之才”而培养的,自然其母亲的作用不可忽视。由此我们知道李纨在贾家的真实地位很飘摇,她只是由于贾兰的存在而存在,为了贾兰的存在而存在。按说,贾兰是李纨的一切,她该将其全部的热情和母爱投放在儿子身上,可她却也是淡淡的,绝少有“宝玉滚在王夫人怀里”的景象。母子二人似乎都在尽着各自的义务,而缺少发自人之本能的母子亲情。

在老太太、太太等长辈面前,李纨则是个从不多事、从不多嘴、恪守礼法的孙儿媳妇。她无意于象凤姐那样上下周旋以博得老祖宗、太太们的赏识。她也忙碌,但只尽其作媳妇的义务,不想被别人指责罢了。第五十四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迷”中有这么一段:姑娘们正兴致勃勃地联诗作乐,没想到老祖宗大驾光临。这时可忙坏了李纨,“李纨等忙往上迎”,“李纨早命拿了一个大狼皮褥子来铺在当中”,“李纨早又捧过手炉来”,“李纨忙答应了要水洗手,亲自来撕肉”,当贾母命她歇歇时,“这李纨便挪到尽下边”。这中间,李纨没有一句话,完全是一系列慌乱的动作。殷勤、笨拙、自知卑微的李纨被活现出来。她没有凤姐的机灵,使得老祖宗笑口常开,但她凭着周到、安分与缄默也从不曾引人厌恶,而往往得到的是老太太的同情,动辄“你寡妇失业的……”。同情本是对弱者的施舍,以显示施者的慈善,而被施者又会怎样?季纨似乎从无任何感觉,不抱怨、不悲怆、不自弃、只求安宁。确实如此,她的周围很少有矛盾冲突。

在贾府这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中,李纨面对犬牙交错、尖锐激烈的矛盾纠葛无动于衷,俨然局外人一般。“抄捡大观园”可谓贾府的头等大事,全府上下沸沸扬扬,而且兰儿的奶妈也因为“长得妖艳”,被王夫人赶出园外,她却视有若无,没有丝毫反应,难怪尤氏骂她“睡死过去了”。因凤姐病重,王夫人先“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又见“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后“又恐失去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而且在三人理家的过程中,探春因尽心、尽力、尽才,使得李纨由本是主角的地位,渐渐变成了陪衬,人们淡忘了“李纨协理”,记住的只是“探春理家”。其角色的滑坡,主要不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她“不尚才”,在探春提出了兴利除宿弊一套改革措施之后,是李纨立即作了理论路线上的总结,即“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带有近代意味的“责、权、利”相互制约的管理思想,如若没有一定的头脑和才气,无论如何也不能概括得如此恰切并颇具理论水平。这方面在她对鸳鸯和平儿的中肯评价中也有所表现。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因其用心、用力的不到位。

总之,在园外这一纷繁、恶浊的世界里,或面对园外发来的使命,李纨完全按着“程朱理学”所要求一个孀妇的那套程序运作着,滞拙、迟钝、脸上挂着敷衍的笑。除了宝玉挨打,王夫人哭喊着珠儿时她唯一的一次哭以外,我们一般看不到她感情的火花,听不到她发自心底的话语,她身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机械、古板,她从不考虑利用某种关系达到某种目的,更不考虑为了实现某种企图应当采用某种手段,或者说在这一世界里,她根本没有目的,没有企求,她就象错投在这一世界似的,一切只是应景儿,走过场。

然而,李纨一置身在大观园内,立时就以崭新的仪态出现在人们眼前,作家的文笔也立时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探春小恙复归后,写信向宝玉建议成立诗社,李纨是第一个出来积极热情地支持,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一语未了,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得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的,虽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而且,当黛玉刚提议换了世俗的姐妹叔嫂字样,以成为真正清雅的“诗翁”时,李纨马上为自己定了“稻香老农”这一雅号,一个热情、主动、真心爱好清雅的李纨凸现出来。不仅如此,接着还发表了一通“就职演说”,并合理地分派了各人的差使,颇有大将风度。“迎、惜二人皆说‘极是’”,就连探春,原来的组织者,也甘愿屈尊。此时的李纨浑身上下方闪现出夺目的光辉。

在诗的王国中,李纨颇有鉴赏才能。海棠诗会上,她以艺术家敏锐的目光一下子便看出了薛宝钗的诗写得“有身份”,而且准确地评其为“含蓄浑厚”。菊花诗会上,她以坚实的理论依据把林黛玉的三首诗评为魁首,肯定林诗的“三新”,即“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连湘云、宝钗这两位素养深厚、文思敏捷的诗才,也无由提出任何异议。宝玉则代表大家对李纨下了个评语:“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优劣,我们都服的”。这位平日滞拙的大嫂子,今天凭着她的热情、诗才和纯洁的诗心征服了这些傲世不群的“诗翁”们。从此后,这位“诗社社长”统领着“脂粉香娃”奋力地创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李纨的“掌坛”并不是要给“诗翁”们套上绳索,充当一个正统思想的领路人。如果说她在园外是恪守程朱理学的寡妇,而在园内,她则以一个活脱脱的真性灵与“诗翁”们并驾齐驱。第四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黛玉……仍旧收拾了,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她这刁话,她领着头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得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林黛玉早红了脸,拉着宝钗说:“咱们放她一年的假罢。”

这就是李纨与姑娘们的关系。“指着”,虽然不很尊重,但很亲切。大嫂子的职责理应是“作针线教道理”,可姑娘们在她的手下却“大顽大笑”。这不能简单地说这位大嫂子没有威严,恰恰相反,这正表明了姑嫂、叔嫂这一封建长幼关系在园内不起任何效力。这里没有什么大奶奶,只有一群纯情女子。李纨是其中的一员,她也有活泼的情怀、青春的快乐,她也能把伶牙俐齿的头号人物黛玉“杀得”大败而去。在园外她深受礼教的紧紧束缚,但她没有再去束缚姐妹们。湘云大啖鹿肉,虽挨了大嫂子的嗔怪,但其中关切多于苛责,也尽可无所顾忌,更何况这位大嫂子曾对“夜聚饮博”的怡红夜宴高声说出“这有何妨”,“这倒也不怕”呢。好个“不怕”,胆小怕事的李纨终于潇洒地说出了这两个字,多不容易啊!只有在这一世界中,她才会有如此的勇气。也只有在这一世界中,她方敢和素以杀伐决断著称的凤姐作一较量(见第四十五回),竟然能“以谑代骂,令人胸中一快,不独为平儿吐气,真抵得骆临川讨武后一檄。此日李纨独豪爽,凤姐独和软,皆为仅见。”[3]

总之,置身在园内的李纨是机敏的、热情的,而且自信又大胆。我们仿佛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无丝毫芥蒂的笑骂。她的面容是善良的,透着慈爱;她的心是坦然的,无需设防。

那么,李纨有其黯淡无光的一面,也有其焕发青春光彩的一面。一个人具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仪态,该如何统一起来?又该如何解释呢?

二、李纨的两种超脱

李纨的居处——稻香村,在大观园内堪称一绝。在四周琼楼玉宇、雕梁画栋的包围中,赫然“一带黄泥筑就矮墙”,“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枝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清篱。篱外小坡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谁看了都不禁会叹道:好个世外桃园!“一道矮墙”隔绝了外面的纷繁与嘈杂。“柴门临水稻花香”又是规律生活,素朴欲望的一行最妥贴的注脚。那最稳沉朴实的寻常五谷似乎又是作者专为缀饰李纨寡居的简净岁月而设。这一切给人以宁静之感,恍如隔世。

第六十三回“寿恰红群芳开夜宴”,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李氏从签筒中掣出一根签,上面画着一枝老梅,上写着‘霜晓寒姿’四字,另一面写着‘竹篱茅舍自甘心’旧诗。”作者为什么为李纨安排了这么一枝老梅,一枝在霜雪中展示自己的灵秀,虽透着一股寒气,但内里却隐含着惹人春意的梅花。这种浓浓的空灵之美,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曹雪芹正通过这两处重要笔触点出了李纨的独特个性——超脱。超脱,是解开李纨之谜的钥匙。

李纨的超脱,一是被逼迫、被压抑的畸型超脱。这一点,作家在稻香村的环境设置中已作了暗示。“稻”,道也;“杏”,性也。“稻香”,虽不似有人所说欲借之“阐性道之理”[4],但也似说明李纨乃妇德的化身,似在称颂其完美的道德。然而外面的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的两溜清篱却透出了别样的情绪。桑、榆联用即有“桑榆晚景”的提示。槿,槿花极艳,但有朝开夕凋,迅速衰谢的悲哀。柘,令人联想到元方夔“手捻梅花暗断魂,十年柘馆未承恩”的柘馆的孤栖。那么,人所称颂的“稻香”,完美的道德,即在这悲哀、孤栖编就的篱障中,以一生的代价换来的。作为一个在封建正统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少妇,李纨清楚地知道寡媳在家庭中的位置。“寡妇是上帝的罪人”,唯一的任务就是伏侍公婆,抚养幼子,灭掉人间的一切欲望。一个弱女子无力于抗争这一社会,只得压抑自己的情怀,压抑到终极就达到了一种超脱,即以冷漠的态度看待世上的一切。一个弱女人要存活在世上,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也只能如此。所以李纨的这种超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超脱,畸型的超脱。正如宝玉评议稻香村时所说,是“人力穿凿扭捏而成”,不合古人“天然图画”四字,是“非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