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陆游纪梦诗成因浅析
陆游词之缺失及原因探析
论陆游笔下的北方及相关…
论陆九渊诗中的“生民”…
律诗精炼 古诗纵横——…
读陆游《入蜀记》札记
试论陆九渊之推赏黄庭坚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
最新热门    
 
论陆游夔州诗对早期诗风的沿袭与新变

时间:2009-8-8 16:43:03  来源:不详
用典也没有早期诗歌那么繁富了,而且显得较为明白易懂,没有晦涩之感。如《依阑》一诗,“故山未敢说归期”,写远游何时归、欲归而未回。“未敢”二字把诗人的忧虑怀怨的心情展现出来的情景。“十口相随又别离”,和家人一起来到这遥远的地方,却不能时时相守。一个“又”字,体现了诗人和家人经常分离的状况。陆游此时,公务在身,淹留试院,不能不别。难舍、无奈之情跃然纸上。这两句是虚写。下面两句转为写眼前之景,是写实。“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小雨刚刚停歇,残阳晚照,已是黄昏时分,诗人站在夔州试院西角的阑干上,久久地望着夔州晚照的黄昏景色。一种落漠凄清的气息从诗人和读者的心灵深处慢慢升起。诗,正如雨后的空气般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的语言和伪饰的情感,却传达出了一种真实的感情,自然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清怨意境。短短四句,虚实相映,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全诗没有晦涩的典故,也没有曲折的句法,只是就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而抒发,就眼前取景平易地道出,不装饰,给人一种平易流畅、音节谐和之美。这类诗作在夔州期间的作品中有很多,此不赘述。
  陆游夔州诗的这种写作技巧,使得他的诗歌与前期作品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诗歌的语言平易生动,没有了晦涩和聱牙之感,真实的感情通过平易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力量,也易于为读者所接受。这是华美的语言和繁富的典故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种写作技巧的变化也是陆游夔州诗新变的一个方面。

最后,夔州诗歌的气象也发生了新变。陆游早年诗歌作品之气象,据他的自述应该是比较狭小和赢弱的。由于只在书中讨诗材,诗歌只能是精致呆板,缺乏飞动的气势和宏放的格局。下面以陆游夔州诗与前期诗的比较,来说明夔州诗的气象变化所在。陆游早期诗作里有一首描写看山的作品:“小葺茆茨紫翠间,今年偷得半年闲。门前木落须霜晓,且看西南一角山。”(《看山》)这里出现的意象是茆茨、门、落木、晓霜、山的一角,颜色是紫翠的。这样的意象和色彩营造出来的景象比较狭窄,情感比较柔弱冷涩,诗歌表现出来的气氛也比较压抑。整首诗歌的空间显得比较局促,不阔大。再看在夔州所作的同类题材的诗作《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而作短歌》一诗:“白盛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一开篇,一股雄峻之气迎面而来,白盛山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雄伟而又险峻。这是从眼前之实景写起。“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两座雄峻的高山就好像威风凛凛的猛士手拿长剑,虽然豪迈雄健,却缺乏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虚写。从这里,可以看到陆游欣赏的美,不是豪迈雄健,仍然是雍容华贵。他在此,还没有完全跳出江西诗派的那种美学追求——“不令气象少停滀,常恨天地无全功”。后面继续抒发他的感悟:“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大阴杀气横惨淡,元化变态含空渌,正如奇材遇事见,平日乃与常人同。”这里完全体现了宋诗说理的特点,但却显得肃飒空阔,充满一种冷峻和硬度。最后,“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在百尺高楼之上,看狂风横吹、急雨倾盆,表现诗人想跳出事外,从容镇静、自在悠闲地看待自然和人世间的风雨变幻的情态。全诗起笔突兀,破空而来,后又诗笔一转,写自己的感悟和人生态度。这实际上是宋人作诗的典型笔法。但他的用语和诗歌的气势,却是独特的。这里出现的意象是高耸的峻山以及苍穹、猛士、长剑、疾雨、横风、高楼.颜色是白和赤,对比非常强烈和鲜明。整首诗给人一种情感上的震动、视觉上的高远,虽然在疾雨横风中仍有一丝压抑,但空间显得非常开阔。还有,“长江从蜀来,日夜东南奔。两山对崔嵬,势如塞乾:呻,峭壁空仰视,欲上不可扪”(《入瞿唐登白帝庙》):“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柂师心胆破”(《瞿唐行》);“偶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风。行路八千常是客,丈夫五十未称翁。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醉中到白崖而归》)。可以看到,在这些诗歌里,语言和气势都与早期诗作有了不同。早期的诗歌语言较为清丽柔细,选用入诗的意象大多是柳、花、秋风、桐叶等,所用语言是衰、怜、起舞、弱、残、愁等词,显得比较冷涩衰飒,给人的感觉是柔弱、楚楚可怜,一点也没有明朗有力的感觉。而在夔州诗中,出现的是雄山、猛士、长剑、疾雨、横风、奔流不息的长江、千艘万舸的渡船、快马等等,则突显了一种阳刚的意象,和以前充满阴柔之美大为不同。这是陆游在夔州诗创作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最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新变化,显示了陆游诗歌里一种新出现的元素和特质。这种新的因素,正是引导陆游诗风转变的重要契机。这种雄壮宏阔的诗歌风格才是陆游表达激烈奔放情感的最好形式,才是独具个人特色的诗风。虽然陆游此时还没有完全有意识地提出有别于江西诗派的另一种诗歌美学,但却在不经意中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他已经逐步开始突破江西诗学的藩篱,向着另一种新的诗歌美学方向发展。这正是夔州雄伟险峻的地域环境给诗人创作所带来的影响。陆游自己也有诗谈及这种情况。他在《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以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中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正是得到了夔州的“江山之助”,陆游的诗歌开始了新变。正是陆游夔州诗歌这种新的元素的不断累积,才使陆游在以后的南郑军营中,忽然领悟到了“诗中三昧”,使其诗歌风格发生了巨变,开创了不同于江西诗歌美学的另一种豪放雄肆的诗风,达到了南宋诗学的高峰。
  
  四、结 语
  
  通过对陆游夔州诗的探讨,可以看到,陆游在夔州期间创作的诗歌体现出复杂的风貌。一方面是旧诗风的沿袭,同时在旧的风格中又杂有诗歌新变的因子。陆游人蜀诗风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蜀地的自然山川所激发,再加上诗人的亲身体验,才逐渐开始发生的。陆游夔州诗此时还处于量变的过程,还没有达到质变的阶段。沈家庄说:“放翁诗歌气象,以大为美,以博为美,以全为美,而归于朴。”这种大、博、全的美学风格,是陆游入蜀后才逐渐呈现出来的气象,并在夔州诗中开始体现。莫砺锋认为陆游对“诗家三昧”的领悟是指他找到了属于他的主导风格——雄浑奔放以及与此风格相适应的诗歌形式——七古。这种雄浑奔放的风格已经逐渐在夔州诗歌里显现。正是有了夔州之行,有了夔州诗歌的实践,陆游逐渐摆脱繁富的用词和事典,由江西诗风馁弱的气象开始逐渐向雄放宏肆的诗风转变。夔州诗中的新变因子,因陆游以后的南郑之行和成都狂游的生活经验所激发,谱写出陆游一生最为宏大雄壮的音调。如果没有夔州之行,也许陆游的诗风就不会发生改变,南宋的诗坛只不过又多了一位江西派诗人而已。夔州正是陆游生命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陆游在夔州的活动,对于陆游而言,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