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北郭诗社考论

时间:2009-8-8 16:43:27  来源:不详
能有充分的时间去熔铸变化,成为像李杜一样的大家。即使如此,他在诗歌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让后人叹为观止,四库馆臣将其推许为明代第一诗人:

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48

与高启相比,其他社友或是在诗歌方面的天赋稍逊一筹,或是自身的勤奋程度有所不及,如果他们同样走高启“兼师众长”的道路,恐怕只能是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而已。因此,杨基、张羽等人另辟蹊径,或专力于一种或数种诗体,或在诗法上苦下功夫,虽不如高启之全面,但也各有所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徐贲虽排名“吴中四杰”之末,但他重诗法,守纪律,故“其诗才气不及高、杨、张,而法律谨严,字句熨帖,长篇短什,首尾温丽,与三家别为一格” 49 。

最后,成员的多元化也是北郭诗社一个鲜明的特点。这种多元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地域多元化。在北郭诗社中,高启、宋克、申屠衡、张适、释道衍、钱复是长洲人;王行、杜寅、李睿是吴县人;周砥、吕敏、浦源是无锡人;梁时家吴江,后徙居长洲;王彝其先蜀人,后徙居嘉定;王隅、高逊志都是河南人;张羽,浔阳人;徐贲,其先蜀人,徙长洲,再徙平江;杨基,其先蜀嘉州人,祖宦吴中,因家焉;唐肃,越州山阴人;余尧臣,永嘉人;陈则,昆山人;方彝,湖州人。其二,身份多元化。有僧人,如释道衍;有道者,如吕敏、李睿;有道学,如王彝;有官宦,如杨基、徐贲、余尧臣等;也有布衣,如王隅。其三,才能多元化。除了对于诗歌的共同爱好以外,诗社成员又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如高启、王彝、杜寅明初曾被召修《元史》;唐肃则“通经史,兼习阴阳、医卜、书数” 50 ;宋克以善书名天下,与同时期宋广并称“二宋”;余尧臣、释道衍则通兵法,余尧臣曾助张士诚将吕珍守越有功,而僧道衍则辅助朱棣靖难,因封荣国公,为诗社中最显赫的一位;徐贲、张羽、王行、杨基则皆能画 51 。

地域的多元化有利于不同诗风的交流整合,为新诗风的形成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身份的多元化则有利于儒、道、释三教的沟通与交融,使思想不至于固定于一尊,有利于成员在思想自由的状况下进行创作;而才能的多元化则使一些诗歌形式如咏史、题画、题书法作品等都进入了诗社成员的创作视野。仅以题画诗为例,高启现流传诗歌2000余首,题画诗将近150首;张羽诗歌总量远低于高启,但其题画诗达到了107首。

综合考察北郭诗社,我们可以发现它几乎囊括了元末明初以苏州为中心的吴中地区几乎所有的诗文大家;且以其十九人的诗社规模,加上与高、杨、张、徐关系密切并愿意接受他们文学主张的谢徽、金珉、王材、王肯、王等外围成员,已经形成了早期的吴中诗派。换而言之,明初的吴中诗派可以说就是在北郭诗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北郭诗社中的主要成员“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对于吴中诗派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将另著专文论述,此处不复赘叙。 

注释

①见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明代的文人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34—536页;蔡茂雄《高青丘诗研究》第二章《交游》,台湾文津出版社1987年版,第35—79页。

②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北郭十友,即北郭十才子:高启、张羽、徐贲、王行、高逊志、宋克、唐肃、余尧臣、吕敏、陈则。”钱伯城《论高启》:“就在高启以诗人成名的几年里,由于共同的兴趣与爱好,在他居里的北郭,形成了一个诗人集团。……这十人的诗,各有特色,称为‘北郭十友’,也称‘北郭十才子’。”此例甚多,兹不一一列举。

③〔明〕朱存理撰,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明〕王行《半轩集》卷八《跋东皋唱和卷》:“右诗一卷,渤海高启季迪、蜀山徐贲幼文访梁溪吕敏志学甫于东皋所唱和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页。按:从焦 起,“十才子”即为十一人,疑其只取概数,易于称呼。

⑥〔明〕包汝楫《南中纪闻》,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8页。

⑦〔明〕黄暐《蓬窗类记》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⑧《高青丘诗研究》第二章《交游》,第35页。

⑨《高青丘诗研究》第二章《交游》,第36页。

⑩〔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引钱谦益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

11〔清〕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八“余尧臣”:“唐卿与杨基、张羽、徐贲、王行、王彝、宋克、吕敏、陈则、僧道衍为高启‘北郭十友’。”康熙敬慎堂刻本。

12〔清〕王鸿绪《明史稿》列传一六一《高启传》,清刻本。

13郭绍虞先生在《明代的文人集团》一文中引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八语,然现存《石遗室诗话》为十二卷本或十四卷本,未见有十八卷本以上者,或郭绍虞先生见过此本,故转引。

14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明代的文人集团》。

15《明实录》卷四十九:“(洪武三年二月)乙丑,诏续修《元史》……仍命翰林学士宋濂、王祎为总裁,儒土赵埙、朱右、贝琼、朱世廉、王彝、张孟兼、李懋、李汶、张宣、杜寅、殷弼、俞同十四人同纂修。”

16〔明〕唐肃《丹崖集》附申屠衡《息未稿序》:“洪武甲寅之冬,会稽唐丹崖卒于濠。”洪武甲寅年为洪武七年。续修四库全书本。

17〔明〕吴宽、王鏊《正德姑苏志》卷五十四“文学”,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第641页。

18〔明〕张昶《吴中人物志》卷九“逸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9〔元〕周砥、马治《荆南倡和集》附录《荆南倡和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77页。

21《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二,第871页。

22〔明〕王彝《王常宗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二。

24〔明〕张大复《梅花草堂集·皇明昆山人物传》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5〔明〕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

26〔明〕黄暐《蓬窗类记》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7《高青丘集》卷七《酬谢翰林留别》序云:“启与同郡谢君徽同征,又同官翰林。洪武三年七月廿八日,上御阙楼召对,擢启为户部侍郎,谢吏部郎中,俱以逾冒辞;即蒙俞允,赐内帑白金,放归于乡。”

28《高青丘集》卷十五《送徐山人还蜀山兼寄张静居》,诗云:“我因解绂远辞京,君为修琴暂入城。偶尔相逢春酒熟,飘然忽去暮烟生。山头学啸犹闻响,世上留诗不留名。西涧烦问张静者,年来注易几爻成?”诗作于洪武四年,参见陈建华《高启诗文系年补正》。

29〔明〕杨基《眉庵集》卷二《北山梨花》小序云:“余卜居金川,是金陵城西北门也。去北山无十里。……辛亥暮春五日。”卷三《千叶桃花》小序:“豫章气候差早,春未半花已岑寂。省掖后苑有千叶桃花一株,人未之知也。……壬子二月十七日。”四部丛刊本。按:壬子年为洪武五年,知杨基五年时已在江西。

30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307页。

31〔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前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6页。

32〔明〕张羽《静居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33《高青丘集》卷六,第255页。

34《静居集》卷四。

35《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九《半轩集》,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73页。

36〔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第7页。

37〔明〕王世懋《艺圃撷余》,丛书集成初编本,第8页。

38《眉庵集》卷十一。

39《眉庵集》卷三。

40《高青丘集》卷四,第162页。

41《高青丘集》附录周立题识云:“(高启)时与嘉陵杨基孟载、浔阳张羽来仪、剡郡徐贲幼文,名重当世,人称为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也。”

42《眉庵集》卷十一。

43《王常宗集》卷八。

44《静居集》卷五。

45《眉庵集》卷一。

46《高青丘集》附录王彝《高季迪诗集序》,第981—982页。

47《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二,第885页。

48《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大全集》,第1472页。

49《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北郭集》,第1472页。

50〔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五《唐肃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30页。

51《明诗纪事》甲签卷八“王行”:“北郭十子能画者五人,幼文画迹流传最多,孟载、来仪、止仲今罕传者。止仲喜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