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唐高宗与初唐文学
清代毗陵诗派诗论初探
最新热门    
 
论初唐休沐宴赏诗以隐逸为雅言的现象

时间:2009-8-8 16:43:29  来源:不详
但实际上,韦嗣立初入仕任双流令时“政有殊绩,为蜀中之最”;武后超擢他为凤阁舍人后,疏奏请兴学校减酷刑;长安年间又主动检校外州;中宗游幸其别业的那一年,又上疏谏中宗崇饰寺观、滥赐食封的行为,史称他与其兄韦承庆以“学行齐名”,是唐代士人中典型的事功之臣 37 。所以张说在韦嗣立的墓志文中称韦“志在于易,行在于礼”,“道济明时,心乐幽地”,“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四者实总而兼之” 38 。韦嗣立适逢其时,标志了士阶层社会意识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阶段。四杰等人以中下层不遇之士的身份强调的“兼济之道”,在他身上得到最高形态的实现,“丘壑夔龙,衣冠巢许”成为士人最理想的人格形象。

这种理想生活与人格,直到盛唐,仍然是士人最向往的。王维就直取张说之语,称与他同游逍遥谷的朝中重臣为“冠冕巢由” 39 ;祖咏也用这类雅颂的语言来称赞“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的友人,并且宣称“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40 。可见,这种以山庄休沐为隐逸的意识与风气,在盛唐时是进一步扩大了。可以说,盛唐士人亦官亦隐的隐逸风气,正是以此为蓝本的。

初唐士人把山庄林亭里的休沐宴赏活动视为一种隐逸生活。从严格的隐逸标准来看,休沐于山庄实际称不上是隐逸。但是隐逸文化发展到初唐时,已经不是其原生时期的那种状态,如果仍以那种出于对社会情势的不满而采取的原始隐逸行为来衡量这种隐逸意识,就会忽视它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会对唐代社会中的隐逸现象产生认识上的偏颇。欧阳修认为“唐兴,贤人在位众多,其遁戢不出者,才班班可数” 41 ,就是从严格的尤其是儒家的隐逸概念为判断标准,这显然与唐代盛行隐逸之风的状况不符。初唐以休沐山庄为隐逸的社会意识,自身也是唐代多元隐逸风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唐代社会隐逸风尚的发展。旨在颂美人物、为士人建立起“丘壑夔龙,衣冠巢许”的人格模式的休沐宴赏诗则鲜明地反映了这种社会意识及其发展过程。尽管它与后来主要从审美意义上认定的山水诗差别很大,就艺术成就而言也确实很少出色之作,但是放到山水文化传统以及唐代士人的隐逸意识中去考察,可以发现它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它把隐逸作为称颂人物的雅言,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心理和礼仪规范的,并为唐代士人开创了诗歌交往的一种重要模式。 

注 释

①《旧唐书》卷六二《杨师道传》,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第2383—2384页。

②《安德山池宴集》,刘洎、岑文本、褚遂良等同作,《全唐诗》卷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第452—453页。

③《唐诗纪事》卷七“高正臣”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④《全唐诗》卷八四,第911页。

⑤如弓嗣初咸亨二年第一人登第,高瑾为高士廉之孙,咸亨元年进士第。陈子昂文明元年始及第,在高氏晦日重宴作诗云“循涯倦短翮,何处俪长离”,则与宴赋诗时尚未及第。

⑥《卢照邻集笺注》卷三,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40页。

⑦如王勃《夏日宴张二林亭序》,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页;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杨炯集》卷三,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3页。

⑧李峤《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全唐诗》卷五七,第686页。

⑨《上官昭容文集序》,《全唐文》卷二二五。

⑩《全唐诗》卷四六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题下注。

11详见《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第114页。

12《旧唐书》卷七《中宗纪》,第148页。

13赵彦昭《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全唐诗》卷一○三,第1090页。

14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全唐诗》卷六一,第725页。

15张说《东山记》,《全唐文》卷二二六。

16令狐德棻《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全唐诗》卷三三,第449页。

17《卢照邻集笺注》卷一,第53页。

18徐晶《同蔡孚五亭咏》,《全唐诗》卷七五,第818页。

19苏颋《题寿安王主簿池馆》,《全唐诗》卷七三,第801页。

20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序》,《全唐诗》卷八八,第970页。

21《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全唐诗》卷三三,第450页。

22《全唐诗》卷七九,第856页。

23《全唐文》卷四。

24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王子安集注》卷八,第255页。骆宾王《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25钱志熙《晋宋山水文化对传统的创造性发展》,载《国学研究》第六卷,第243—250页。

26钱志熙《论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其在山水诗艺术中的体现》,载《原学》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27刘肃《大唐新语》卷七《知微》,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4页。

28《新唐书》卷四四《选举上》,第1166页。

29陈子昂《无端帖》:“道既不行,复不能知命乐天,又不能深隐于山薮,乃亦时出于人间,自觉是无端之人。况渐近无闻,不免自惜如何。”《唐文拾遗》卷一六,中华书局影《全唐文》附。

30《上吏部裴侍郎启》,《王子安集注》卷四,第129页。

31《群公集毕氏林亭》,《陈子昂集》卷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5页。

32此文作者《文苑英华》作王勃,按序中云“永淳二年暮春三月”,时王勃已殁数年,应非其所作,可能因文风相似而误。蒋清翊亦以为非王勃所作,见《王子安集注》卷七《三月上巳祓禊序》题下注,第210页。

33《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王子安集注》卷八,第266页。

34《李舍人山亭诗序》,《杨炯集》卷三,第43页。

35《秋日与群公宴序》,《骆临海集笺注》卷九,第327页。

36《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骆临海集笺注》卷九,第314页。

37《旧唐书》卷八八《韦嗣立传》,第2865—2874页。

38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全唐文》卷二三二。

39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逍遥谷宴集序》,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卷八,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07页。

40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全唐诗》卷一三一,第1336页。

41《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叙》,第5594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