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体用总诀『生产占第…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广佛边界学生有望就近入…
广彩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生…
学生违反纪律被体罚致死…
中组部等出台文件  明确…
学生是顾客,顾客是上帝
五行学说解读丰田生产方…
生产与工程管理的五行解…
择日生产对宝宝的影响
最新热门    
 
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

时间:2009-8-8 16:44:19  来源:不详
流性质。同时,作品也往往只停留于个人日常生活,有意无意避免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的规范,只是一种对生活把握的感性实在,缺乏一种人文精神的追求。

    网络写作另一个特点是无功利性,作者在网上发表作品一般没有稿酬,这限制了文学创作的深入,由于它不能为作者生活提供保障,作者也不可能为网络作品投入太多,许多作者不愿把好作品交给网络,这使网络文学作品停留在一种粗糙的原生态层面上。但也正是这种无功利性使网络写作摆脱了流水作业的操作性、刻板性,创作常常是即兴性的,作者以一种自娱娱人的心态参与创作,兴之所至便思如泉涌,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榕树下》网站创始人Will说:“现在的网络文学追求的就是一种写出来就爽了,就舒服了的感觉,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注:《热效应:出书与评奖》,《文学报》总1120期。)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文化工业所缺乏的,也恰恰是文学创作所要求的。 网络写作的第三个特点是其匿名性。网民在网上可以方便地隐藏起自己的身份,用化名发表作品。这种“匿名心态”大大减少了作品的社会约束,作者可以大胆打破创作上种种清规戒律,自由地进行各种文学试验,这,无疑有利于文学的发展。

    网络写作还是一种多媒体的写作。作者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作品中插入音乐、图片、音像资料等,这使语言乌托邦分崩离析,作品也不再是一种线性结构,作者对文本整体布局须有更清楚的意识……

    网络写作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人类文学创作的本质,满足了人们的言说欲与交流欲,同时,又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匿名的心态带来的少约束性,往往使网络平添许多文化垃圾,包括一些不健康的文字,有的作者过于沉湎于个人化写作,强调自我,缺乏大器。创作的游戏心态及非职业化态度,既解放了文学,又往往使创作忽视了艰苦劳动,导致作品的难以获得经典作品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网上阅读的跳跃性、随时可连接性,使阅读失去了纸媒所具备的连贯性,更类似于在多媒体文本间作蒙太奇式的剪接。这种荧屏阅读方式不利于深入思考,更导致了创作话题选择偏于轻松随意,句子口语化,重感觉轻思考。试以“网上第一部畅销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注:参见《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知识出版社1999版。)为例,该书选择的便是网络爱情这一轻松与不无时髦的话题,以网民“轻舞飞扬”与“痞子蔡”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小说采取一种口语化的平易叙述方式,以唯美的感情取向,跳跃的短句,表述了当代青年的情感感悟。其中的感情体验真率却不够深刻,所表现的社会面也很狭窄。即兴的行文清新灵动,从某种角度上可说是琼瑶小说的“网络版”。该小说在话题选择、行文、风格上富有网络气息,很受读者关注,然而该小说的巨大缺陷也使其难逃泡沫命运。

    总之,网络写作崩解了传统文学创作方式,给文学加入了一些新质。尽管它有着不容忽略的粗疏性,但它毕竟给广大网虫们提供了一片创作空间。网虫们在这片天地中可以尽兴追求一种自由的无功利的写作,而这,正是文学最可珍视的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写作也许是文学新希望的闪光。

    三、共谋与对策

    网络因其开放性,使各种排斥在主流话语圈外的话语势力在这里都可以发言,这就使网络成为一个精华和糟粕共存的大杂烩,一个各种意识形态并存的新话语空间。我们可以将它看作一个新的民间。根据陈思和定义,“民间”即为“泛指非权力文化形态或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新空间”(注:陈思和《逼近世纪末的回顾和思考》,《文学报》1995年12月21日。)在这个新空间中,多种势力竞相斗争、妥协,形成了一个如布尔迪厄所说的“场”,一个由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网络文学既从属于网络这个“民间场”,同时作为一个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又从属于“权力场”与“经济场”。它既要维护自己的民间性,又势不可免要受到政治、经济权力的影响,在当代主要是受到麦当劳生产模式的侵袭,表现出若干麦当劳化倾向。

    表现之一为网络文学频频被印为纸版,日益被纳入麦当劳生产模式中。一批网络文学丛书陆续出版,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一系列出版社纷纷推出网络丛书,成为书市一热。(注:参见《网络文学已成新的出版热点》,《文学读书周刊》2000年2月12日。《网络文学来了》,《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15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书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智圣东方朔》。1998年,台湾网民“痞子蔡”蔡智恒花两个多月时间创作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当年9月,该书即被台湾出版商看中予以出版,热销近60万册,“痞子蔡”也出乎意料地一举成名。1999年该书进军大陆市场,竟有30余家出版社争夺该书出版权,最后由知识出版社夺得。12月7日该书正式发行,三天内便销毕3万册。巨大的市场前景使该社决定“再出一连串这样的书”。近日该书又被电影片商看中,计划拍成电影。(注:参见徐铎《“网上文学”嫁接图书有待观察》,《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9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台搬上银幕》,《文学报》2000年3月9日。)《智圣东方朔》则是另一种情形。其作者龙吟考虑传统出版界可能一时无人认识其书价值,遂决定将该书在网上首发,让网络助其传播。1999年该书以《东方怪杰》为名首发后,被10万网民争阅引起硅谷Gateway公司注意,以优厚条件买断该书全球性各种版权。2000年1月1日,作家出版社在取得该书版权后正式出版该书,上市一个月内印刷三次,总销量达15万册,目前仍在热销中。中央台所属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也看中该书,买断其电视剧改编权。(注:参见《文侠小说〈智圣东方朔〉引发出版改编热》,赖大安、岩川《挑战武侠小说》,《文学报》2000年3月2日。)“痞子蔡”与龙吟都是在网上崭露头角后引起出版界注意加以包装宣传推出的写作明星。他们所获得的巨大名利引起不少网络作者争相仿效,使网络写作有向麦当劳化写作看齐的危险。

    表现之二为网络文学评奖被热炒。1999年,共评了两个网络文学奖。其一为“榕树下”网站举办的“1999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奖金总数为4万,所有获奖作品和部分入围作品将被收入由花城出版社独家出版的《1999网络原创作品获奖文集》中。这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该网站知名度,评奖以来,共接受投稿上万篇,存稿量以每月2000多篇的速度增长。(注:参见《“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征稿》,《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1日,《“榕树下”上海颁奖》,《中国经营报》2000年2月1日。)其二是网易举办的更具争议的“中国网络文学奖”。该奖邀请了王蒙、张抗抗、莫言等担任评委,并在征文启事中规定:只要投稿给他们,作品的使用权就归属网易。尽管评委大多对网络文学不甚了解,其中莫言更声称从未上过网,尽管有苛刻的征文启事,网络作者仍趋之若鹜。网上知名撰稿人刑育森、安妮宝贝、黑可可等都投了稿,有的还不止一篇。很多网友把自己压箱底的作品都拿出来,而评出的作品用网虫三水的话说:“他们选出的只是他们喜欢的,而不是我们的。”(注:参见《网络文学得奖作品不尽如人意》,《网络文学奖推迟揭晓有隐痛》,赵晨钰,江舒远《网络文学:新文明的号角,还是旧瓶装新酒》,《中华读书报》2000年2月2日,1月26日,1999年12月1日。)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虑,民间本来是无权威的,网络文学的特质便在其普泛性、无权威,人人可以参与到创作中去,然而网站却凭借其在商场上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与在网民中的影响,自居为权威,试图通过评奖对网络文学加以规范,并邀请传统作家当评委以加固其权威性。进一步扩大网络知名度与实力。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网站以自己在经济领域与网络传播领域取得的成功为资本,传统作家以自己在传统文学创作领域取得的声名为资本,取得对网络文学界定与评判的权力,并以评奖为市场卖点进行炒作,将网络文学收编于麦当劳化的文学生产线中。评奖本身代表着精英文化标准的侵入,这对网络文学进一步规范化不无好处,然而同时也导致了网络文学自主性自由性的表决。正如评委之一张抗抗感叹的,“任何评奖过程中真正较量的不是作品,而是评奖的标准。”(注:张抗《网络文学杂感》,《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1日。)在网络文学发展还未成熟的今天,也许当务之急不是评奖,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些有利其发展的基础工作。

    表现之三为部分网站与麦当劳化的出版业结成商业伙伴关系,双方实现资源利益共享。有的网站为吸引网民,自觉地利用其传播功能,或通过签约或擅自将畅销书搬上网站。在网上排行榜上,热门作家依次为王朔、余秋雨、王蒙、苏童、余华、贾平凹等,台港作家为金庸、三毛、琼瑶、基本与书市畅销榜一致。(注:《网上作家排行谁最俏》,《中华读书报》2000年1月26日。)有的网站则将自己当做出版业的资料库与交易网,进行文稿交易。中国作家协会创建的“今日作家”网站免费为作家批评家发布书稿交易信息,至2000年1月有7部书稿成交。(注:参见《网上文稿交易正在起步》,《中华读书报》2000年1月26日。)不少出版社也抢滩网络,建立网站,宣传图书,树立出版社形象。

    表现之四为稿酬问题开始提上文学网站日程,网络写作的无功利性原则日受侵蚀。在网上发表作品一般是无偿的,也可以随意转贴。这使优秀作家一般拒绝将经过艰苦劳动创作出来的作品首发权交给网站,“橄榄树”网站编委雷默认为文学作品也是含创造智慧的商品,故“橄榄树”将考虑开出一定稿酬给作者。(注:参见《风景这边独好》,《文学报》2000年2月17日。)这样一来,网络写作无偿原则被破坏了,作者失去了无功利之心。即使部分作者在写作时仍保持了这种心态,在投稿时也必然会优先考虑有稿酬的网站,结果势必是有的网站投稿多,好稿多,有的网站只能发些差稿。因为付酬,网站必须将这笔投入在经营上赚回来,网站刊发作品的标准又势必围绕着市场转,走向麦当劳化。

    可以说,麦当劳化的威胁在网络文学生产中无处不在。然而,网络文学空间并不是消极地被同化的,它一经产生,就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质与之抗衡。“网易”评“网络文学奖”时就遭到不少网虫反对,使评奖一度延期。网虫们对由王蒙、莫言、张抗抗等7人组成的评委表示“滑稽、不理解”,对其对网络文学知道多少表示怀疑,认为这样难以评出作品,也伤了网虫感情。网虫小浪之底说:“我们就是受够了戴上镣铐跳舞的滋味才上网码字的,你网易又给我找了个绷着脸的评论家,到底是你傻还是我傻呀。”(注:参见《网络文学得奖作品不尽如人意》,《网络文学奖推迟揭晓有隐痛》,赵晨钰,江舒远《网络文学:新文明的号角,还是旧瓶装新酒》,《中华读书报2000年2月2日,1月26日,1999年12月1日。)网虫们坚定地维护着自己“写作的自由”与“自由的写作”,与麦当劳化生产对峙着。

    我们必须看到,网络文学在其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麦当劳生产模式侵袭,这不仅是由于麦当劳模式背后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所致,更是由于网络文学本身的缺点和局限所致。网络文学缺少约束,文字粗疏,庞杂无序,始终处在一种粗糙的原生态状态。作者水平也参差不齐,写作动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追求自我表述,这类作者动机比较纯粹,只为写而写;一为希望通过网络引起社会注意,得到承认,还有一类则是由于无法进入传统媒介出版圈,而不得不在网上满足发表欲。因而当网络文学一旦为社会所关注,被出版商赏识的作者队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