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北京楼市再现抢房
社会主义文化的视觉再现…
表现与再现的消长互补
最新热门    
 
从再现到存在

时间:2009-8-8 16:44:49  来源:不详
使现象学的世界观不能摆脱主体性抽象的阴影。
  梅洛-庞蒂对现象学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把"身体"作为基础和中心观念,引入现象学的主体性构成中,形成了知觉现象学的世界观念。"精神或文化生活从自然生活获得它的结构,思想的主体必须以主体身体的存在为它的基础。"人作为主体,先于一切思想和认识,通过自己的身体同事物打交道;它是作为一个有身体的主体与事物共存的。身体的本质存在于对它的使用中。使用身体,在最本原的意义上,是身体进入世界并且占据位置。通过使用身体,身体超越和转换了自身的自然力量,而成为意义的发源地。人体的姿式是人类最初的交流形式,它的意义存在于它与世界结构的相互渗透中。这就是说,人体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力量。身体的本质是不能被思想穷尽的,因此身体具有不断开放和无限产生(领会和表达)意义的力量。梅洛-庞蒂认为,这是有身体的主体存在的一个终极事实。这个终极事实,否定了笛卡尔式的主体与客体相分的二元论。
  知觉现象学在身体的基础意义上,确定了自为存在和在世存在的统一,并且认为这个统一是思想--语言活动的前提,是世界和对象的人类意义的根源。梅洛-庞蒂把这个基本思想贯彻到对绘画的研究中,形成了身体--运动--视觉三统一的艺术哲学。"只有投身于世界,画家才能把世界转换成绘画。"通过运动,人的身体被纳入世界的组织,同时它又把世界中的事物纳入自己的组织中。这种身体和世界的相互渗透,构成了看的二重性--看就意味着在一定距离上的拥有。"一定距离",要求看者与被看者分离;"拥有",则要求两者汇合。这个二重性把看实现为看者与被看者、触及与被触及、眼睛与眼睛、手与手相互交合,相互转换的没有终点的运动过程。就此而言,看在本质上是属于运动着的身体的,而不是属于"内在于身体的"思想的。相应地,绘画(艺术)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存在活动,这个活动是必然在时间中的,而且是永远不能完成的。在身体与对象的交合运动中,从每一个可见事物的无可记忆的深处放射出炽烈的光芒,它们浸透画家的身体。画家的创造是对这些激发的回应。因此,绘画的目的不是通过模仿形成可见的形象,而是要通过可见的线条和色彩构成运动。归根结底,绘画是一个存在的活动,这个活动粉碎了本质与现象、想象与现实、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区别,向我们展开了一个由感性本质、具体的相似和沉默的意义构成的神秘宇宙。"世界将总是仍然需要被描绘。"杜夫海纳在知觉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审美经验现象学。他认为,作为主体,人在三个基本层次上对现实产生构成性的作用(关系):第一,出现;第二,表象;第三,情感。每个层次,都以不同的先验为前提:第一个层次,身体的先验,它是由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揭示的;第二个层次,知性的先验,它是由康德的先验哲学揭示的;第三个层次,情感的先验,这是审美经验现象学的主题。杜夫海纳把审美对象分为两个层次:被描绘的世界和被表现的世界。被描绘的世界,是艺术通过描绘可识别的特殊对象直接呈现出来的世界;被表现的世界,是艺术通过被描绘的世界表现出的情感性的世界氛围。情感性是被表现世界的灵魂,被描绘世界的本原。当情感性在作品的表现中实现了对审美对象的世界的构成功能,并且被感受到是独立于被描绘世界时,情感性就是一个先验,即情感先验。正是通过情感先验,被描绘世界和被表现世界统一起来,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审美对象的世界。
  根据康德的理论,先验以可能性的构成原理同时规定主体和对象;先验的意义逻辑的,而非本体的。杜夫海纳的先验观念是对康德式的先验观念的本体论转换:先验的逻辑意义转换为本体论意义;过去作为可能性的条件的东西现在变成存在的一种属性。"要同时规定主体和客体,先验必须具有存在的属性,这种属性先于主体和客体并且使两者的契合成为可能。"一言以蔽之,杜夫海纳认为,内在于我们和对象的先验,是一个存在的结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是主体和世界的具体的统一。一个世界总是为一个具体的主体而存在的,一个主体总是创造并拥有它自己的世界。这个统一,也就是世界的宇宙论存在和主体的存在论存在的统一。审美经验最深刻地体现了先验的存在本质。构成审美对象世界整体的情感先验是来自于主体(艺术家与观众)最深层的存在,它作为主体本质的表现同时形成了审美对象最深刻的特征。作为宇宙论和存在论统一的存在结构,情感先验先于主体和对象,并构成两者。主体内在情感性的必然地外在化形成了审美对象的世界;这个从主体溢出的世界又需要通过主体的存在来展现它。"审美对象的世界,不是主体所知道的世界,而是主体在其中认识到自己,并且通过它实现自己的世界。"把先验原理重新作为审美对象(艺术品)的本体论原理,审美经验现象学是一种在现象学之后向康德先验论的回归。但是,把知性先验转换为情感先验,并且把情感先验规定为一种先于主体和客体区别的存在结构,这种回归又实现为对康德先验论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转化。情感先验原理的确立,即确定情感性对审美对象的构成力量,也就确定了情感在审美经验中的优先性。杜夫海纳认为,艺术品的真实内容,不是所描绘形象的原形,也不是概念性的真理,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感本质。强调情感的优先性,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世界的原始性统一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同时也就是现实世界的终极真理。现实的真实,不是它的物质实在,而是把它作为纯粹可能性的情感性意义。在日常生活经验中,现实只是无意义的事实的堆积--盲目的尘埃。只有在审美经验中,即通过情感唤起的世界中,现实才形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整体,并且展现出它的意义。为了真正的呈现为一个世界,现实必须审美化,我们必须成为诗人。没有一个世界不被主体性接受和不向它开放。"情感性不仅构成艺术品的世界,而且作用于现实世界。"在转换康德先验论的同时,杜夫海纳转换了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艺术哲学的重心。无疑,三人都是在存在的本体论基础上确立艺术哲学原理的,也就是说,三人都主张主体和世界的统一,存在和本质的统一。但是,由于康德式的非个人的主体观念和普遍的真理观念的影响,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更强调艺术品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对真理的展示(言说)。伽达默尔指出,艺术品存在的本质是通过描绘对象而展现世界(存在)。因此,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艺术哲学中,描绘(展现)的价值被强化,甚至绝对化(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只在否定意义上,即主观情感表现的意义上使用"表现"概念)。与此相反,杜夫海纳强调审美对象世界的个人性,强调审美主体的具体性,因此把艺术品的情感性提高到艺术品存在的核心位置。情感先验性的实质是表现对于主体和对象共同的存在优先性。杜夫海纳认为,在存在论与宇宙论的本体论统一中,表现对于身体和灵魂、内在和外在,具有先验性的存在。所以,在表现中,主体的成分和对象的成分是不可区分的。正是通过表现,我们才能确立情感性的根本性的真实本质。
  审美经验现象学最后否定了传统艺术哲学的模仿论和幻觉主义。艺术模仿的前提是,现实已经被给定,并且作为原形等待再现;世界被认为独自地存在于那里,与我们的审视和行动无关;一切事物各得其所,被自然规律绝对地规定了。也就是说,如果艺术模仿或再现现实是可能的,现实本身就必须是与人的存在无关的单纯实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不承认这个由单纯实在组成的世界的真实性。它认为现实的真实性是它被表现为一个世界的可能性,即人与世界统一的情感本质。这个情感本质,通过审美经验表现出来,同时规定并表现有个性的主体和它的对象的本质特征。至此,康德开始的现代艺术哲学的基础性工程得到完成。这个完成,在存在的本体论前提下,一方面肯定了康德的艺术创造原则,另一方面否定了康德以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为前提的物自体观念。作为不可知的物自体的世界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必然存在于其中的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在主体与客体合作的审美经验中,作为现实的可能(意义)被表现出来。
  审美经验中,意义是内在于感性的,意义的本质是情感性,而情感性的真实存在就是主体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表现。表现,就是情感先验构成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世界的活动,在这个世界中,具体的主体和它自己的世界共同存在于存在论与宇宙论相统一的本体论结构中。审美经验通过表现构成人与现实的亲缘关系的世界,人在这个世界中,这个世界是属于他的。--这就是现代西方艺术哲学的逻辑结论。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