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重数节日序列及其阐释…
明代文人《西厢记》重写…
疑古 释古与重写思想史
最新热门    
 
论重写《日本汉文学史》

时间:2009-8-8 16:46: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迄今为止,只有日本学者撰写过《日本汉文学史》,但都很不理想。不是材料太简、叙述枝蔓,就是观点偏颇,其中代表日本学者这方面最高水平的猪口笃志写的《日本汉文学史》一书也存有诸多缺点和错误。因而,都不能反映日本汉文学史的起初面貌。无论从文化交流与比较研究的需要,还是显现中国学者的不同立场,都应该重写一部由中国学者撰著的“日本汉文学史”。这部“日本汉文学史”从宗旨、纲目、分期、撰述的方法与具体材料的处理都应该提出新的独立的见解。
 
【关键词】 日本 汉文学 历史 中国人


  
  一
  
  迄今为止,只有日本本国学者撰写过《日本汉文学史》,但也不超过十种;中国非但没有人写过,甚至连翻译出版的这类书也没有。
  日本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汉文学史课的,是芳贺矢一(1867—1927)教授。第一部《日本汉文学史》,就是根据明治四十一、四十二年(1908、1909年)他在东京帝国大学讲课的记录,加上他的部分手稿,由他的学生佐野保太郎等人在他身后整理的。该书除总论外,分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章,写到江户时期为止。此书的特色,一是作为这方面的第一部书,具有开创性;二是基本上紧紧围绕汉文学来讲,也注意论述汉文学与国文学的关系,但枝蔓不多。其不足处,一是未经本人修订审定,有的诗文引例整理者找不到出处;二是缺了明治、大正时期一段生气勃勃的历史;三是比较简单粗疏,如五山时期仅提及十来人,但其中却写了中国诗僧,江户时期诗人也写得太少,且大多只是提一下名字而已。全书如译成中文,大概只有十二万字左右。
  冈田正之(1864—1927)是继芳贺矢一后,也在东京帝国大学讲授汉文学史课的教授。他逝世后,由他的学生长泽规矩也等人根据听课笔记和他发表的一些论文及手稿,整理成第二部《日本汉文学史》。该书在“序说”以外,分“朝绅文学时代”、“缁流文学时代”二篇(每篇又各分四期),写到五山时期即中辍了。该书的论述要比芳贺详细,颇有见地,篇幅几近芳贺一书的两倍;可惜写的历史反而比前一书还短,连江户时期都还没写到。另外,该书在王朝时代的学校与学制、《文选》和《白氏文集》的流行、宋学之传来、训点与抄写汉籍等等方面写得过多,显得芜杂。
  此后,又有山岸德平(1894一?)的《日本汉文学史(一)》和小野矶太郎的《日本汉文学史》,虽然书名也很大,但均名不副实。山岸写的载1931年共立社《汉文学讲座》第二卷内,因该讲座停止而仅发表“序说”及启蒙时代开头一段。小野写的为1932年岩波书店出版的《岩波讲座·日本文学》,原拟从上古写到江户时代,后亦仅出一小册,篇幅仅及芳贺一书的二成,时间仅写到五山时代,极为简略。
  又有安井小太郎(1858—1938)的《日本儒学史》,其实包含两部书,后半本即《日本汉文学史》。这是安井在东京文理科大学及大东文化学院的讲义,有稿本,亦在他逝世后由其学生(未写上名字)整理出版。该书仅写三期:上古,近江奈良朝、平安朝,镰仓时代。连五山文学也未写全。全书字数不及芳贺一书的一半,过于简略、残缺。书中偶有利用中国方面的史料写到僧天祥、机先等人的汉诗,可算是其亮点。
  户田浩晓(1910-?)的《日本汉文学通史》,则是由著者本人在生前出版,而且又较完整(一直写到大正时期)的第一部汉文学史。全书有“序说”,继而又分五个时代论述:大和时代(宫廷文学时代),平安镰仓时代(贵族文学时代),吉野室町安土桃山时代(僧倡文学时代),江户时代(儒者文学时代),及明治大正时代。此书是作者根据他在玉川大学通信教育部编写的教材改写的。字数大概只有芳贺一书的一半略多。其特点是过于简略,并附有较多的例文(诗)以及对例文(诗)的解释和评赏,还附了不少书影和插图。此书体现了函授教材的特色,对引导一般读者走近汉文学可能有用,但对专家和研究者来说也许价值就不大了。
  千叶大学教授绪方惟精(1907-?)也写了一部《日本汉文学史讲义》。共分五章:大和时代(宫廷文学时代),平安时代(贵族文学时代),镰仓室町时代(僧侣文学时代),江户时代(士人文学、儒者文学时代),明治大正时代。此书在所述时代上也比较全,篇幅比上一种要多一倍,比芳贺一书也略多一二成。据作者说,他作为大学讲义使用、修改已经十年。但此书仍嫌简略,并亦稍有枝蔓杂芜,如对金泽文库、足利学校等都写有专节,并无必要。
  信州大学教授市川本太郎的《日本汉文学史概说》,也是在大学作为一学年使用的教材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由“序论”和“大和时代”、“平安朝时代”、“镰仓时代”、“吉野朝(南北朝)时代”、“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等六章组成。该书篇幅与上书相仿佛,约为芳贺一书的一倍半,也嫌简略。书后首次附载了汉文学史年表。但书中也写了一些不必多写的内容,如飞鸟朝的冠位制、近江朝的学制、和歌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一些汉字音韵书的介绍、中国作品的日译等等,浪费了宝贵的篇幅。
  以上诸书,如译成汉语,多在十几万字以下;唯冈田的一本最厚,也不过二十五万字左右,而且只写到五山时期。可以说都不足以较全面地反映日本汉文学史。直到大东文化大学教授猪口笃志(1915-1986)的《日本汉文学史》,才是写得时间最全(到昭和年代)、写到作家最多、引用作品也最多的一部。它的篇幅也最巨,约是芳贺的四倍。如译为中文,估计约近五十万字。全书由“序论”和七章组成:上古,近江、奈良朝,平安朝,镰仓、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昭和时代。书后附有比市川一书详细得多的汉文学史年表。此书亦从讲义改写而来,但显然在大学课堂上是讲不完这么多内容的。它已成为一部研究专著了。此书尽管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显然已远远超过上述诸书,达到这方面的最高水平。此书问世二十多年来,日本再也没有出过汉文学史。看来,日本人已经很难再超越它了。
  除了上述全称概念的汉文学史书外,日本还出过几本书名是断代的或专题的汉文学史书。如《上代日本汉文学史》(柿村重松,1947)、《平安朝汉文学》(川口久雄,1981)、《五山文学史稿》(北村泽吉,1941)、《近世汉文学史》(山岸德平,1987)以及《日本汉诗史》(菅谷军次郎,1941)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评述了。
  
  二
  
  猪口笃志的《日本汉文学史》可以说代表日本汉文学史著作的最高水平,但是书中存在的问题,在同类的专题史研究中带有普遍性。
  第一,猪口一书的篇幅虽然已经很大,但对汉文学作家作品的论述仍有重要遗漏。例如,书中对“词”这一重要汉文学品种几乎毫不提及,而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的《日本填词史话》已在该书出版前十九年就问世了(更不说神田的有关论文更早已在刊物上发表了),猪口不写到那么多填词作家和作品是没道理的。还有一些较重要的或在当时有影响的作家,书中不写到也是不妥的,这方面我可以开出长长的一串名单(主要填词的作者还不在内),如大智祖继、古剑妙快、贝原益轩、笠原云溪、柳川沧洲、堀南湖、百拙、南山(释)、梅痴、松蔼、服部自贲、入江若水、福田渭水、浦池镇俊、后藤松阴、奥野小山、山田翠雨、青山佩弦斋、青山松溪、青山柳庵、横山致堂、金本摩斋、江源琴峰、尾池桐阳、长谷梅外、源桂阁、阪口五峰、宫崎晴澜、森鸥外、正冈子规、永井荷风、河上肇、富长蝶如、杉田鹑山、内藤湖南、狩野君山、盐谷节山、吉川善之……这么多名作家不写到,是很遗憾的。
  第二,与重要遗漏相对应的是,猪口书中却又写了很多不必多写或者不应写入的内容。首先,有些是非文学的汉文论著。如圣德太子的《三经义疏》、空海的《篆隶万象名义》、源顺的《倭名类聚抄》、清原夏野的《令义解》、藤原佐世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昌住的《新撰字镜》等等。其次,有些论述的是用汉字写的非汉文学的作品。如所谓“变体汉文”的《天寿国曼陀罗绣帐铭》。(如果这也算是汉文学的话,岂非整部《万叶集》也可称为汉文学了?)又如《吾妻镜》、《玉叶》、《明月记》这类日记类作品,也是和、汉混淆的变体汉文。还有狂诗、戏文,是汉文学的怪异的变种,书中亦不宜多写。再次,有些论述的甚至是用日文写的作品。如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山东京传的《娼妓绢丽》、泷泽马琴的《南总里见八犬传》之类“翻案传奇小说”,本身就不是用汉文写的,书中竟然还专写了一节。书中还有《俳句、川柳(杂俳)与汉文学》一节,篇幅很长,论述的却是松尾芭蕉和柄井川柳的纯“国文学”及其与“汉文学”的关系,而这里说的“汉文学”实际却是中国文学!再次,有些论述的是非日本人的作品。如“五山文学”一章中写到并引用作品的兰溪道隆、无学祖元、一山一宁等,都是中国人。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写的并不是日本汉文学本身,如百济的灭亡与归化人、白居易诗在日本的流传及其原因、宽政的学制改革和三博士之功过之类,即使需要提到一下,也不必写得那么多。
  第三,书中引录了很多汉文学作品,但我觉得有的所引作品的水平(思想、艺术或史料价值)不高;而我很喜欢或觉得很重要的一些作品,很多则未见猪口引录。这方面的例子太多,这里就不举了。
  第四,书中所分章节也有可议处。如最后一章为《大正、昭和汉文学》,但所述作者作品多无法与明治时期割断。如写到的饭蟓西湖,引录的诗作却都写于明治时期(对分期、分章的问题,下面再讲)。猪口自己还承认,此书执笔时间间隔较久,因此难免有体例不一、详略不一等情况出现。
  第五,书中有一些见解、论述不合史实或立论有误。如说《怀风藻》书中没有七言诗,其实《怀风藻》以五言诗为主,但七言诗也有几首。又如,书中对一些涉及军国主义内容的作品,没有批评谴责。还有,书中把有的作家的生卒年、师承关系等等说错了,或对有的作品所涉及的典故史实解释不了或解释错误,对有的作品的标点点错了等等,这里不一一举例了。至于书中经常出现的笔误、引文字句遗漏、排印错误等等,就更不用多说了。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实在有必要重新撰写一部《日本汉文学史》。
  
 

 三
  
  不但日本学者应该再写出更高水平的《日本汉文学史》,而且,我认为中国学者更应该自己来撰著一部《日本汉文学史》。理由有三:
  首先,日本汉文学是世界汉文文学之一种。甚至像神田喜一郎说的,是“在日本的中国文学”,是以中国文学为基础的派生物。既然它是中日两国共有的文学财产,就值得两国人民共同来珍视和研究。那么,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偌大的中国,竟然还没有一部《日本汉文学史》,真正是说不过去的。这不仅影响我们对日本文学历史的全面了解,而且对中目文学比较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等,甚至对中国文学本身的研究,都是很不利的。
  其次,据我所知,当代日本人中研究汉文学史者越来越少,老者凋谢后继无人,似呈“断流”之势。而且,似乎还有一些日本人不愿意提到汉文学史,有人还认为这是“殖民地化”的东西,是他们的耻辱。因此,希望日本学者要在猪口笃志《日本汉文学史》上再超越一步,以目前状况已经很难。
  再说,同样研究日本汉文学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