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太极八卦与自然科学的相…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我一个同学的命,贵吗?
六爻预测学的起源与发展
《易经》是中国管理哲学…
国学的最大用处是“无用…
最新热门    
 
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

时间:2009-8-8 16:46:35  来源:不详
这个符号就以"《三国》体"总而括之。直到六世王时期(1910-1925)文学俱乐部评选各种文类的最佳文学作品时,还是把它定性为"散文体故事类作品之冠"。《佛历2542年版大辞典》在"故事"词条中的举例很说明问题,"故事:传说的事情,如《佛本生故事》、《伊索故事》。"显然,《三国》与《佛本生故事》、《伊索故事》这类作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作家文学的范畴,具备小说文类的基本特征;后者属于民间文学。因此,把《三国》归类为"故事"是不恰当的。

  曾任泰国皇家学术院主席的丹隆拉查努帕亲王在他的《〈三国〉纪事》一文中引述波利帕·苏库潘王子的评价说:"《三国》一向以其内容和泰文译文的语言备受赞誉,故而入选为教科书。"(1972:17)一个世纪以来,泰国文学界一直承认对《三国》的这一评价,并沿袭六世王时期对其文类归属的定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学者把《三国》叫做"历史小说"(古拉·曼利卡玛,1988:38)。
  我们知道,中国古小说从语体上区别,有文言和白话之分。演义小说属于白话小说,是从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话本"就是"说话"人讲故事的底本,因此,章回体的演义小说本身就带有"讲故事"的特征。但它已经不再是一般民间文学概念上的"故事"形式了,它具备了小说的特征,有人物、情节、时间、地点。《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更具有史传根据,只是其中的人物性格、景物渲染、细节描绘等加入了虚构成分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文类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语言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化,形式上更加接近现代小说,为现代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白话小说"不但体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话,所以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1925:329)中国白话小说的产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同。那么,对于自《三国》、《西汉》等汉文学被移植到泰国以来,大批中国历史小说、演义小说、魔怪小说、传奇小说以及泰国作家的效仿之作风靡文坛近百年的这段历史,应该如何评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两点:一是泰文《三国》在移植的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与原作的许多不同,但它是否改变了原作的演义小说形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国》是泰国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它在泰国小说文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它的出现比之西方小说传入泰国早了半个世纪。因此,长期以来,泰国文学史界以西方新小说的传入作为泰国小说文类的发端是值得商榷的;二是"《三国》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仅仅在于内容和语言呢,还是包括文学类型的创新?如果是后者,就更能说明《三国》的出现是引发众多仿效者创作出大量同文类作品的根本原因。
  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泰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同属于东方文学的范畴,两者之间文化势差不大,所以泰国在接受《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时,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就比较自然。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应该是文学式样,即《三国演义》是"散文"体叙事文学,而不是传统的泰国古代叙事文学惯用的韵文体。因此,翻译成泰文的《三国》,作为第一部以散文体讲述历史故事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就格外受到关注。那么这种"散文体历史故事"是否就是小说呢?笔者认为,翻译成泰文的《三国》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小说特征,其中的人物、主要情节、时间、地点、重要场景大都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甚至人物性格、景物渲染、细节描绘等虚构成分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如抑曹扬刘)也基本维持原著面貌。所不同的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点:把结构形式和某些写作手法简化;删除或篡改了不符合当时政治需要或与泰国文化传统相左的词语及内容细节;对原文理解错误造成的误译。这三点相异性,对《三国》的文类性质不产生影响。因此,泰文《三国》依旧保留着原著《三国演义》的小说类型。所谓"《三国》体",其实就是小说体,是当时泰国前所未见的一种新的文类,而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新颖的历史故事内容和语言风格。
  关于第二个问题,从后来陆续出现的"《三国》体"文学作品来看,人们首先是模仿所谓"散文体历史故事"(即古小说体)这种形式,其次是模仿其语言风格。雅格的《十面威风》、乌沙·琴碧的《神枪将》、罗布里的《名人甲孟》、克立·巴莫的《慈禧太后》等作品在文类上都应该属于历史小说或传奇小说,这些作品在语言风格上也有着仿效《三国》的明显痕迹。当然,《三国》对文学创作和泰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物形象、故事内容、文功武略、机巧智谋、人生哲学、天文地理几乎都被后人所称道并运用于文学创作,但大多是散见于不同类别的作品当中。《三国》最明显的影响还是在泰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交替时期带动了一批古小说的出现。
  那么,为什么《三国》问世以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200年间,一直被学界叫做"散文体故事"而不叫做"小说"呢?原因在于泰国古代没有小说一词,"小说"一词是泰国人对西方式的长篇散文体虚构故事的称谓。之前,泰语中把这类作品泛称为"消遣读物"或"言情读物"。(西塔·皮尼普瓦敦,1972:17)它只是以用途或阅读目的为标准对文学作品所做的分类,并不涉及文学形式的类别。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成泰文之后的中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作为"消遣读物"被冠以"散文体故事"正是一种历史的误读。直到西方小说传入泰国以后,才把"Novel"一词引进泰语,在泰语中确定了与之对应的"Navaniyai"一词,即现代意义上的"小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泰国学者开始注意到把《三国》归为"故事"一类的传统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随着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的传入,"故事"一词已经被限定为更加明确的文类范畴。于是有人把它叫做"历史小说"或"古典历史小说"(如布朗·纳那空、古拉·曼利卡玛等),可以说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改变。遗憾的是,这个改变并没有引起文学界从文类学、文学发生学角度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和评价。且不说以前出版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著作,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文学史、文学评论著作仍然沿袭传统的观点,把泰国小说文类的起源归结于西方小说文类的传入。赛提·奴衮吉(Saitip Nukunkit)在《泰国现代文学》一书中说:"西方小说传入泰国文坛之前我们泰国已经有了类似的文类,即'故事',后来,大概到了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泰国派往欧洲或美国留学、考察的人……把西方小说这类文学作品的样式带回来……泰国的第一部翻译小说是帕耶素林塔拉查以笔名迈宛发表的译自Vendetta的《复仇》(Marie Corelli,1901)……"(1996:172-173)英安·苏潘瓦尼(Ying'on Supanwanich)在《文学评论》上发文说:"小说是来自西方的文学形式,从人类共有的自然行为--讲故事发展而来。"(2004:3)商会大学泰语系教师合著的教科书《交际泰语》也认为:"长篇和短篇小说是受西方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五世王时期大量传入泰国并不断发展至今。"(1998:93)这些学者的观点代表了当代泰国文学界相当普遍的看法,即以西方小说的传入作为泰国小说文类生成的起点。笔者则认为,如果承认泰文《三国》属于小说文类的话,那么,泰国小说文类生成的起点就应该是泰文《三国》等历史小说的问世,而不是西方小说的传入了。
  4。结语
  泰国700多年的文学发展史,前500多年(13-18世纪末)主要是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只是在泰文《三国》问世并带动了一大批中国历史小说的被移植之后,汉文学才逐渐为泰国所认识和接受。
  继《三国》开创了泰国小说文类的先河之后,从一世王到六世王时期,约有30多部中国古小说被陆续翻译或移植到泰国。1921年之后,汉文学的翻译达到了巅峰,当时的许多报刊都是因为连载中国古小说而保持了畅销的态势。(宽迪·拉蓬,1983:177)以历史小说、传奇小说为主的中国古小说,一时间成了文坛的宠儿,在泰国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群。有些泰国作家为了迎合这种阅读的需求,甚至模仿"《三国》体"杜撰中国内容的所谓"历史"小说和人物传奇发表,也同样获得了成功。这种情况断断续续持续了近百年。甚至当19世纪末西方"新小说"传入泰国之后,"《三国》体"对泰国作家和诗人的创作依然具有明显的影响力。雅格在他150万词的巨著《十面威风》后记中曾坦言"我承认仿效了曹操被火烧战船的情节以及一向无人问津的《三界经》……"(1938:5528)泰国文学史家古拉·曼利卡玛认为:"泰文《三国》是所有散文体文学中最优秀的,常常被后世推崇为经典散文体文学作品,也是二世王时期之后(三世王时期除外)中国历史文学作品翻译的典范,这部作品的翻译对文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外国历史故事的翻译使泰国文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效法的榜样。"(1974:125-126)
  近百年来,正是不断涌现的这些散文体古小说的流传和影响,昭示着"小说文类"在泰国文坛的生成和发展,它为近代西方新小说在泰国迅速蔓延,将泰国文学推进到现代发展阶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作者群和读者群土壤。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西方新小说传入泰国之初,正是先行一步的中国古小说风靡泰国的年代,当时汉文学的强劲势头是西方小说不可望其项背的。后来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这种势头逐渐衰弱下去。但它曾经的辉煌既填补了泰国古典小说的空白,也为泰国古典诗歌文学向现代新文学过渡构筑了桥梁。
  简言之,以《三国》问世为代表的汉文学的引入促成了泰文古小说文类的生成,古小说文类的出现和发展又为新小说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因此,以古小说为代表的汉文学的介入,在泰国文学发展史和中泰文学、文化交流史上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高度评价的。


  
注释:
  ① 本文中"泰文《三国》"专指昭皮耶帕康(洪)版本。其他版本均另加说明。
  ② 昭皮耶帕康(洪)(?-1845),是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两朝重臣,华裔,原名洪孔,著名宫廷诗人。"昭皮耶"为爵衔,相当于公爵。
  
【参考文献】
  [1] 丹隆拉查努帕.前言[C]//《三国》纪事.曼谷:文学艺术馆,1972。
  [2] 古拉·曼利卡玛.泰国文学[M]。曼谷:兰甘亨大学出版社,1974。
  [3] 宽迪·拉蓬.泰语中汉文学的发展演变[J]。经济之路,特刊:皇荫庇佑下的华人200年,1983。
  [4]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C]//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 尼提·尤西翁.羽毛笔和船帆:曼谷王朝初期的历史与文学[M]。曼谷:Phraew出版社,2000。
  [6] 尼提·尤西翁.羽毛笔和船帆[M]。曼谷:Phraew出版社,2005。
  [7] 赛提·奴衮吉.泰国现代文学[M]。曼谷:S。R。Printing书局,1996。
  [8] 商会大学泰语系教师.交际泰语[M]。曼谷:Double 9 Printing,1999。
  [9] 泰国皇家学术院.佛历2542年版大词典[K]。曼谷:南美有限公司,2003。
  [10] 威乃·朋西品.泰汉文化艺术研究[M]。曼谷:艺术大学出版社,1989。
  [11] 西塔·皮尼普瓦敦.泰国文学概论[M]。曼谷:兰甘亨大学出版社,1972。
  [12] 雅格.十面威风[M]。曼谷:Phadong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